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里当搅家精[七零](353)

作者: 乌鸦老道 阅读记录

姜苗不和他废话。

老李纠结的不行,

“你打哪听说咱这要来饥荒了?消息准确不准确啊?”

“你问这么多干啥?沈三儿给我来电报了,说南方那边已经发大水了,到时候咱这指不定闹饥荒,我这是有备无患。”

姜苗借沈三儿扯了个谎,她就只知道书中说有一场长达一两年的饥荒,但不知道为啥饥荒。

“你干不干,不干我去找旁人,等饥荒真来了,你可别怪我。”

姜苗说着,就要走,被老李给拦下了,他挠了挠头,

“你让我想想,这可是一件冒险的事……”

姜苗见他一个大男人这样婆婆妈妈的,说啥也要走。

“我干,我干还不行吗?”

老李急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像小姜说的那样,饥荒来了,他孤家寡人的,家里也没囤啥东西,那可就完了。

“你说这饥荒不会不来吧?”

老李还是有点担心,怕冒这么大风险,最后囤了粮食,饥荒却没来。

“饥荒不来,不是更好吗,那粮食你买了也不吃亏,如果到时候吃不完。就拿到黑市卖掉,怕啥啊?”

听到姜苗这样说,老李觉得有道理,心这才稍稍安定了下来。

姜苗打量了他一眼,见他趿拉着烂布鞋,穿着破洞的背心,眉头直皱,

“你换身好衣裳,咱去厂子里买面粉。”

还别说,老李真有一套像样的衣裳,是一件中山装,放在柜子里,还有一双皮鞋,这一穿,眼镜再一戴,还真像那回事。

他们专挑下午去的,老李的派头很足,人家粮食站也没怀疑他们的身份,等谈妥后,天色已经有点黑了。

他们托人家粮食站,帮他们把粮食拉到城外,说他们厂的车子一会儿就过来。

老李见给他们送粮食的车子回去了,紧绷的身子连忙垮了下来,刚刚他紧张的可是出了一身冷汗,要不是姜苗在粮食站同志面前帮他打描补,指定露馅。

他腿软的瘫坐在地上,用袖子擦着额头上的汗。

“怕啥啊?咱又不是偷他们的,咱可是给了粮食站钱了,这些面粉是咱买的。”

姜苗坐在面袋子上,用手绢扇着风,这天气燥的不行。

“咱这可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幸好刚刚蒙骗过去了。”

老李不放心的交代姜苗,

“这事可不能往外说啊,你知我知,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否则咱俩就完了。”

姜苗见老李怕成这个样子,为了让他安心,连忙点了点头,她又不傻。

俩人等到半夜的时候,才推着板车往家里走,一共是十八袋面粉,老李七袋,姜苗十一袋,每袋一百斤。

他们走到胡同里的时候,脚步很轻,唯恐惊动胡同里的人,等把面粉都拉回来,已经晚上三点多了,老李看着自家院子里这七袋面粉,都不知道放哪好,感觉放哪都不安全,最后被他塞进了柜子里,还用衣裳盖着。

可是还嫌不安全,最终塞进了睡觉的炕里,这才放心。

姜苗一个人,把那些面粉都给抱进了地窖里,地窖里被她铺了一张油皮纸,出了地窖后,用盖子盖住了入口,还在上面移过来一张床。

第二天,她和老李俩人,拿着各自的所有的票证,油票,菜票,粉条票,豆腐票,酱油票……反正只要是票证,全部把东西买了回来。

现在天热,豆腐不耐放,就被姜苗给做成了臭豆腐乳,老李跟着姜苗,有一样学一样。

他俩还买了很多肥肉,拎着锅来到了城外,炼猪油,因为在家里炼,香味飘到胡同里,怕被人发现,还是在城外炼好。

最后,俩人一人炼了一坛子猪肉,可以吃大半年了。

姜苗还买了很多的黄豆,到时候泡在水里,能生出豆芽,好歹是个菜。

短短几天,姜苗家里已经被她囤了一屋子的东西。

她和老李还跑到乡下,买了两车的大白菜,姜苗留下一半放在地窖里了,剩下的一半,被她在院子里,洗了洗,做成了辣白菜。

院子里那根绳子上,挂着切好的萝卜,还有煮好的豆角……等晒干,收起来,啥时候想吃,用开水泡泡,再炒炒。

煤球她买了一大堆,怕到时候煤球供不应求。

老李还来找姜苗,向她请教咋腌鸭蛋,姜苗来到他家,上次过来没进屋,就在院子里说的,这次还是姜苗第一次进老李的屋子。

天啊,满屋子的破烂,没有下脚的地方,客厅里光方桌就有三四张,上面都放着各种的瓶子还有碗,罐子。

地上是太师椅,绣凳,烂了个大窟窿,破旧不堪的屏风,古香古色的橱柜……破破烂烂的书籍……墙上还挂着烧的只剩半截的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