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女货车司机(427)

作者: 金彩 阅读记录

第二天,安华正在处理手中年前挤压的委托单时,就有人上门来拜访了。

安华接到电话通知后,就往运输公司的办公大楼走了过去。

一进会议室,就看到几个意料之中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年前跑到孙家拜访的三位厂长。

三位厂长看着十分精神,应该是遇上了什么好事儿。三人面上都带着笑,让人不知道都难。

“安华,资料带过来了吗?”

孙海坐在会议室的主位上,见安华抱着些资料过来,点头问道。

安华直接带着资料,拉开孙海边上的椅子坐了下来:“资料都在这里了。”

接着,安华看向那三位厂长,微微笑道:“三位,这次是过来,继续过年期间的话题吗?”

作者有话说:

更新啦!昨天一下子吃了两三斤的荔枝,香甜多汁,十分高兴。今天一早起来,一只眼睛的眼皮就又痛又肿,双眼皮直接撑开成一块皮了。应该是上火了。看着家里那一箩筐的荔枝,只能含泪跟它们说再见。

第116章

出口贸易订单

安华这话一出口, 打头的钱厂长率先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好了。

倒是梁厂长,仗着安华是儿子崔景平的师父, 说起话来十分随意。

“哎哟, 安华。没事还不能来找你叙旧啊!”

有了梁厂长的打岔,钱厂长终于放下了那点尴尬:“对。就是过年那会儿,跟你们提过的事情。”

接着, 不等安华继续说话。钱厂长就吧啦吧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事情跟安华猜测的一部分差不离。

这三位特意过来的厂长,分别是纺织厂、被服厂、五金厂的厂长。这三家工厂组合在一起,唯一的联结大概就是他们是上下游工厂。

其中上游工厂就是纺织厂跟五金厂,而下游企业则是被服厂。

纺织厂生产的布料,加上五金厂生产的衣服用五金。两种原材料送到被服厂后,才可以生产出能够进行销售的衣服。不然,单单纺织厂或者五金厂的产品, 是无法被消费者独立使用的。

这三家工厂以前同处于南花市, 合作是常有的事情。不过, 这次之所以那么郑重其事, 一起过来运输公司,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接到了一个大订单。

订单来自于三花省进出口总公司, 下单的人是他们熟悉的高主任。

这个订单,是一个服装订单。

不是单纯用于参加羊城出口商品交易会。而是省进出口总公司的领导, 从经常合作的外商那边争取到的订单。

订单的内容是:订购五万件衣服。这五万件衣服不是指普通的衣服。而是由外商提供衣服的样板跟设计图、生产衣服所需的吊牌以及染布的染料。其他生产材料直接国内采购。衣服生产完毕后, 直接从港口出口, 通过海运运输,运到买家指定的目的国。

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是眼前三位工厂厂长都没见过的。初期, 他们也是怀着忐忑的心情, 不知道能不能接这样生产方式的单子。后来, 还是省进出口总公司那边下发了一份文件给到他们。他们才敢放手开始干活。

不过,五万件衣服,即使是普通的夏季短袖,所需要的布料是十分庞大的。幸好,染布所需要的染料跟其他配件,已经从国外进口过来。所以,年前的时候,纺织厂就已经加班加点安排工人在生产。

这一批衣服对布料的要求十分高,外商制定要使用纯棉布,而是是支数高达80的棉布。众所周知,棉布的支数越高,布料就越是轻薄柔软。而这个时候,国内对棉布的技术指标中,棉布的支数并没有要求。

要不是南花市纺织厂前两年在羊城那边,得到了几台不要钱的国际通用纺织机。这单子,纺织厂也接不了。

说到这不要钱的纺织机,还是靠着安华的帮忙,从被捉走的杜经理那里弄来的。

而纺织厂这边加班加点生产出合格的布料后,就把布料统一送到被服厂。

布料到达被服厂后,被服厂的设计师跟裁缝师父,按照外商提供的设计图跟样衣,自己裁剪、打板几件样衣出来。再逐一教会工厂的制衣工人。

至于五金厂那边,则是用机床生产了这一批衣服要使用的铆钉扣子。这种扣子,国内现在也几乎没怎么见过。好在,生产技术十分简单。五金厂那边的机床是国内机械厂出品的好机器。生产效率十分高。

三位厂长把生产衣服的环节捋顺之后,还得找临时工人进行衣服的熨烫、折叠、打包。这个工作,是过完年后。把人找齐了,他们才敢过来运输公司,再次确认车辆是否可以安排得过来。

安华听完他们的话后,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她知道这时候的贸易方式还没进行规范化管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混合式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