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女货车司机(442)

作者: 金彩 阅读记录

就这样,十五台货车很快通过了闸口,朝不远处海边驶去。而那艘高大的货轮,已经可以用肉眼就看得十分清楚了。

蓝黑相间的货轮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安华的视野中。因为货车底盘高以及前挡风玻璃宽敞的缘故。这种视角看过去,不远处的货轮显得异常庞大。

而安华知道,这种吨位的货轮,跟后世那种光是长度就有400米的货轮对比,那是没得比的。只不过,以目前世界上的造船水平来说,眼前这艘船无疑已经算得上是大船了。

而且,安华已经从船身上看到那大大的、用白色油漆喷出的船名。布朗十号,简单又粗暴的名字。这艘货轮,就是几年前,安华在羊城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施救的那位布朗夫人家族所属的货轮。十号,就意味着这是这种系列货轮的第十艘。

副驾驶上的伍队长,以为安华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国际货轮,热心地跟她介绍起这艘货轮的船东以及代理公司是谁。这一批货的货主是谁等等。

他根本没有想到,安华在这一刻,心里想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要买上一艘这样的货轮。跨国贸易,将会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依赖着海运、海铁联运来进行商品运输。

如果说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省份是靠货车来进行货物的运输。那么国与国、洲与洲之间的货物运输,除了昂贵的航空货物外,基本上是靠着跨过铁路运输、海洋运输的。

“安华,到了。把车子停在这里就可以。”

安华回过神来,对着伍队长道谢。

而这时候码头的工作人员已经过来引领着车队怎么停车。停车后,就让大家下车,等待码头工作人员卸货。

这时候,高主任则是走到了几个穿着海关制服的工作人员身边。

安华知道,他们这是要验看货物。而且,还要对这些货物进行点数,核对是否跟事先提交的资料一致。

这一个环节,已经跟货车司机没有任何关系了。

安华带着司机们,耐心地站在安全区域。看着货物一件一件被卸下来。他们这一批货物全部都是打好卡板的,卸货十分方便。

货物卸完后,司机就要开始退场了。至于监督货物上货轮的事情,已经跟他们没有关系了。

安华看了一眼已经被绳子绑好,准备上吊机的货物,心里十分感慨。这些小型的散船货物运输,很快将会被集装箱运输所取代。

再次回头看了一眼那在海浪下,有点晃动的货轮,安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羊城码头。

——

等把货车停好后,安华带着司机们去吃了顿午饭。接着就让大家自由活动了。

明天开船后他们就要离开。所以在那之前,司机们的活动时间是自由。至于安华这个车队的队长,就需要在这个时候补充车队回程所需要的柴油、水等必需品了。

安华带着老姜师傅、路武、孙凯、凌海洋以及崔景平几个,走了几趟,就把这些物资重新准备好了。

这时候,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她也没准备到处跑,而是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去了趟附近的市场。

这个市场,就是他们到达羊城的那个晚上,小饭店的老板介绍的。

还没走进这个市场,安华已经从这条街道上的人1流中,可以看出里面的热闹了。

果然,再走近一段路,安华连边上孙凯那叽叽喳喳的声音都听不太清楚了。

“安华,这里面可真是热闹。”

跟着安华过来的几人,本来对逛市场没什么意思的。他们不是家里的顶梁柱,就是家里的独子,都不是喜欢逛市场的人。

只是现在抬眼看去,一排排档口,上头挂着的那些衣服、鞋子、包包、手表、头饰等等。全都是他们没见过的。安华就看着这几个男同志,犹如土包子一般,瞪大眼睛。

“这下知道我为什么带你们过来了吧!”

说着,安华带头走进了这个市场。

市场里面真的人山人海,各种带着不同口音的语言到处乱飞。安华还以为这种带着批发性质的市场,怎么着也得是几年后才开始兴起的。没想到,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雏形。而且,过来这里买东西的人天南地北都有。

这就意味着,这个市场存在的消息,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了。看来,不管哪个年代,能够先富起来的人,都是有几把刷子。

因为带着几个男同志,安华也没去看女装。反而先带着他们看了看卖收音机、电视机这些东西的家电档口。

这些东西,在南花市购买还是需要票,而且款式没有这里那么多。几个男同志看完后,都舍不得走了。要不是这时候的人都怕碰坏了店家的东西,安华相信他们会抱住那几台电视机。那几台电视机,不是他们南花市流行熊猫牌黑白电视机。而是带着英文字母的外国彩色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