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女货车司机(453)

作者: 金彩 阅读记录

安华觉得这样一来,运费只会越来越高。还不如,这些货物直接跑铁路或者水路。只是,有一点最难的,就是南花市跟羊城之间,并没有铁路联通。至于水路,那更是没有的。

如果一年一年这样下去,他们的货车运力,不足以承担这么突如其来的巨大货量。因为,即使车队继续扩张,但是平时根本用不上这么多的货车。这简直就是巨大的浪费。

安华把自己的担忧都说了出来。虽然这种货量跟运力的极大不对等,跟她的关系并不大。但是,显然有更好的方法,对社会的运力进行合理分配。

孙海听完安华的话后,微微笑道:“这事儿,我也在考虑。省里那边正在审批山海市码头项目。如果审批下来的话,以后山海市码头,就可以成为货物的集散地。”

安华也听说过这个传闻。不过,进度并不知道到哪一步。而且,一个码头,要建立起来,最少也得要个一两年的功夫。这一两年,怕是运力要挤压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了。

——

这个事情暂且不提。

今年的春季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司机名单确认后,安华就不再把精力放到这里了。而她忙活了大半个月的司机信息交流平台,终于完成了第一版本的计划书。

她也没有耽搁,找了一个周末,跟远在京城的纪宏山讲述了自己的计划。

电话那头的纪宏山听完安华的计划后,思考了好一会儿。接着,直接在电话就夸赞道:“我还真没想到,你居然能把事情想到这里。”

纪宏山一直都相信安华的能力。知道这姑娘是个有魄力的。只是,没想到,她居然有魄力到这个地步。

别人他不清楚,但是站在他这个位子上。他能看到安华这还略带稚嫩的设想,在以后将会对全国的运输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

只是,这种影响巨大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怕是要割伤自己。

“安华,你考虑过一点吗?一开始,你这个交流平台如果仅限于三花省内的司机交流,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如果这个平台能够扩大到两个省、三个省……甚至是全国。那么,这里头带来的影响,将会巨大得吓人。而且,运输行业有分民用跟军用。司机天南海北的跑,要是不小心泄露了什么军事秘密,那就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决的。”

纪宏山提出的问题,也是安华最为在意的一点。

所以,她的计划里面,这个平台的媒介分成了电台、报纸、杂志三种类型。如果选择电台成为媒介的话,将会是一个十分便利的工具。

因为现在很多电话,已经具备了接电话聊天功能。如果开设一个司机专用频道,让每个司机,遇到事情或者发现什么新路线的时候,直接在电台爆料出来。那么,很多司机将会接收到这第一手信息。

信息的传播重点看速度。而电台,无疑是最好的媒介。

但是,事情都是有两面的。如果真的选择电台的话,怎么筛选辨别司机的爆料内容是否正确,就显得十分困难了。而且,她师父提到的那个理由,也是她不敢使用电台作为媒介的重要原因。

既然这样的话,纸媒就是她唯一能做的选择。至于纸媒,该选择报纸还是杂志,就要看具体的操作了。

她倾向于办理一个专门面向货车司机的杂志。杂志的内容,除了包括全国各地哪里出现劫道的、去一些省份怎么规划路线的、货车相关知识、机动车的照片等等。这些知识,都是货车司机必备的。而且,这杂志一个月出一份,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要办理一份这种专业性的杂志。显然,以她的能力,暂时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所以,她想邀请三花省运输行业的代表——省运输队,两家公司一起,合办这份报刊。

至于主编、记者等等这些人员,在这杂志还没开始盈利的时候。他们两家公司的职工,完全可以担任。至于其他实时消息,可以开放给司机投稿。到时候,司机提供信息,获取稿费。他们得到消息,印刷在杂志上公布出来。也算是一种资源交换了。

纪宏山见安华明白自己的苦心,十分欣慰:“对,做事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这种信息传播类别,更应该小心。你的计划已经十分完善。把关于电台那部分删掉。重新做一份新计划出来。让明城这小子回省里的时候,给老伍带过去。剩下的,我跟老伍那边谈一下。这事儿,牵扯到很多方面,让老伍这个省里运输行业的标杆忙活去。”

安华被纪宏山最后一句话给逗乐了。

这行业标杆,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