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女货车司机(620)

作者: 金彩 阅读记录

看着梁老板感恩戴德,饭都不吃直接离开的背影。崔景平十分惊讶。

“这有什么的?一个车队最少二三十号人指着他吃饭。他早点回去山海市,跟孙海敲定进驻物流园的事情,早点就能安下心来。”

安华也乐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一下厚道的车老板。现在车队是越来越多了。有些小车队很难存活。偏偏是这些小车队,里面很多司机年龄比较大。出去外头跟二三十岁的货车司机竞争,是没有什么优势的。

毕竟,没有车队愿意自己的司机开车没三五年,就退休的。

哎,下岗潮来临后,到处都是这种就业危机。安华也只能尽到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帮助更多的车队生存,吸纳社会富余的劳动力。

——

梁队长回到山海市后,就火急火燎地跟孙凯敲定了入驻,目前还在建设中的山海市安全物流园区。

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大概一周后,梁队长就确定了自己车队以后运营的方针政策。

而有了他这个带头作用,山海市很多被征地的小车队,开始涌向安全物流园区。

这边的顺利发展,并不代表其他车队就一帆风顺。

最近,整个山海市运输行业出了两件大事儿。

一件当然是安全车队正在建设的物流园区。另外一件,则是四大运输公司在富林服装厂中标的消息了。

这消息随着当天招标会上代表的离开,开始在整个三花省到处流传开来。

等传到了四大运输公司的注册地山海市的时候,几乎所有车队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情,等待着四大运输公司的垮台。

只是,这个事儿好像也没如他们所预料一般。

这四大运输公司的最大老板蒋老板,带着其他三位合伙人回到了山海市后。顶着所有人看好戏的眼光,大手笔撒了上十万到省汽车制造厂,订购了多台集装箱半挂车。

这种事情其实如果四大运输公司等到半挂车到手的时候,大家伙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偏偏他们特高调,这事儿直接跟着他们中标的消息,上了《三南运输杂志》。

这本安华创办的杂志,已经成为全国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畅销读物。

车老板跟司机们拿到最新一期杂志,看到上头公布的消息。第一次对四大运输公司的实力感到震惊。

四大运输公司里,蒋老板手中这会儿也有一份《三南运输杂志》。他看了杂志头版头条分析他们公司的文章后,笑了起来。

“老蒋,你笑啥?”

坐在蒋老板对面的是他的合伙人之一。见蒋老板笑得这么开心,很是无语。

“老蒋,你撒出去的那些钱,来历可是有什么说头?”

蒋老板把手里头的杂志丢到说话人身上,说道:“甭管啥说头,反正咱们四大运输公司,有了这笔钱后,什么大项目做不了。外头那些人都笑话我们傻,报了个那么低的运价。迟早要完蛋。但是,咱们自己人知道自己事。只要把富林服装厂这块肉骨头啃下来,后头可是有不少大客户等着。”

蒋老板的话得到办公室所有合伙人的认同。这些个大公司,现在都讲究什么资历经验。他们四大运输公司这次跟富林服装厂合作,捞不到什么油水。但是,长期来看,后头肯定有不少大客户会找上门来的。

这些想着,所有人都很是感激当初蒋老板做出的努力。要不是因为蒋老板,这富林服装厂的单子肯定会被安全运输公司抢走。

想到这个,他们纷纷把刚刚蒋老板丢过来的杂志拿了起来:“你们说,这姓安的是怎么想的?跟我们抢单子抢不赢,现在居然在自家杂志上吹我们?”

——

安华可不管看到最新一期《三南运输杂志》的人会怎么想。对她来说,这杂志就是为了开拓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面而设立的。她只能保证公平公正评价。

至于吹四大运输公司,只不过是因为对方的那天投标的价格确实有魄力。她安华真做不到。毕竟,手底下司机们可是要吃饭的。

“怎么,还在想富林服装厂的单子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院子里面进来的纪明城,看到安华靠在沙发上吹空调发呆,好笑地问道。

安华转头瞪了他一眼:“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我只是在想这四大运输公司到底内里头准备怎么安排富林服装厂的单子。”

要知道,四大运输公司在省城是没有分点的。他们每次接单,只能从山海码头提了空柜子。然后半挂车拉着跑到省城富林服装厂装货。装完货后,就得马不停蹄地跑回山海码头还柜子。

整个过程流传下来,加上在码头排队交单、路上塞车的时间。一台半挂车一天只能做一个柜子。富林服装厂一个月最少会送300个货柜到码头。这就意味着四大运输公司一天最少要安排十台半挂车去富林服装厂。这样大的流转数量,很少会那么巧出现复合任务,让车子能不走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