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子的青云路(科举)(226)

作者: 听金坎 阅读记录

“说点无关痛痒的狠话吧。”江云康道。

等翁行鑫走近后,真的如江云康说的一样,对着江云康就问,“看到我现在,你满意了?你不用狡辩不是你,咱们心里都清楚,如果真不是你,那我现在就被雷劈死!”

“没什么满意不满意的,善有善报,若是你做的都是好事,也不至于会那么亏心。”江云康语气淡定,“送你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往后多做点好事,也就不至于夜夜睡不着了。”

看到翁行鑫的黑眼圈堪比国宝,江云康便知道翁行鑫失眠严重。

其实心态好一点的,在没什么流言时,就能调整好情绪。厚着脸皮当做没这个时,往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也不会白目到跟前来说。

但翁行鑫是陷入他自己的巡回折磨了,害怕流言影响前程后,又开始想江云康可能会比他前程好,这么一来,殿试的压力就大,再次担心流言有影响。

周而复始,翁行鑫就被压垮了。

翁行鑫目光凶狠,咬牙切齿地瞪着江云康。

到达的考生慢慢变多,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到会试时和翁行鑫和江云康有关的流言,见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又不由看了过来。

投过来的目光太多,翁行鑫不一会儿就受不了,“江云康,我也等着看,你这次还能不能有好结果!”

放下这句话,翁行鑫便转身走了,背影淡薄又孤单,却不会让人觉得可怜。

等翁行鑫一走,就有人开始谈论:

“你们说,之前传的流言,是不是真的?”

“八成是真的,我不清楚江云康怎么样。但你们想一想,木须先生和北斋先生是同窗,可木须先生从当年乡试后,就不再搭理北斋先生,肯定有原因。”

“我也觉得更像真的,比起贪财的北斋先生,我更相信木须先生的人品。”

有信流言的,也有一些不信的插话道,“没有根据的传言,还是不要轻信的好,于景山那个人,向来乖张,从他嘴里传出来的话,哪里能信?”

“我倒是觉得,于景山的话更能信。他本就是北斋先生的学生,按理来说应该帮北斋先生,但于景山身份在那里,就不屑帮北斋先生说谎。”

“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我也觉得。”

……

本来平息一段时间的流言,因为今日的碰面,在各个考生中,又开始谈论起来。

因为有话可以聊,所以缓解了一些紧张,等搜身的军士到了后,众人才意识到时辰快到了,这才又忐忑起来。

经过军士的搜身后,考生们拍成两排,两百多个人,长长地跟在大监的身后。大部分人都是头一次跨进这道宫门,好奇四周建筑的同时,又不敢转头多看。

江云康在队伍的前半段,文渝在他右边。

看着巍峨的殿宇错落有致地排开,随着每上一步台阶,都有种人生在往高处走的感觉。

等到了保和殿外,才有一缕晨曦的阳光爬上宫墙,零零散散地洒落下来。

今儿是四月里难得的好天气,在宫门口时,就有军士夸今天好,很适合考试。

伴随着太阳的高升和考官的点名,江云康和这些学子们分别从左右两边进入保和殿,等到了大殿中,还不能落坐,得人都到齐了,还得给考官们行礼表达敬意。

只是站在保和殿里,江云康就感受到了和之前几次考试的不同,宽大的宫殿里,仿佛呼吸用力一些都能有回音。

他只敢用余光去扫视四周,只能看到几个考官的腿脚,却看不到考官长什么样。

大哥有帮他打听过殿试的八个考官,但没一个是他认识的,只说有一个也是木须先生的学生,不过江云康也只是听过名字而已,并没有在木府碰见过。

等落座后,江云康并不敢立马动笔,而是先深吸一口气,擦干掌心的汗,才小心翼翼地开始看策题。

第87章

除了加放恩科的特殊时期, 殿试和会试一样,都是三年一次。

因为不是年年有,每次到了殿试, 都会备受读书人的关注。

四月的天,说变就变。

江云康刚提笔作答没多久,外边的天色就暗了下来。

本来还说是个好日子, 但眼看着又要下雨,倒是没撑着放晴一整日。

今年的策题, 和运河有关。

去年南边洪水泛滥,从京城往南数百公里外的运河溃堤, 给朝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朝中拨了大量的银钱去治水,眼看着今年的的大雨又快到来,若是去年留了隐患,今年怕是要出大乱。

自古运河就和民生息息相关,江云康脑中转过几个案例,很快就开始下笔。

外头的天色越来越暗,不一会儿就下起小雨, 但考场里没一人敢抬头多看,都在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