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人民服务[快穿](681)+番外

她走在十字路口,明明前方亮着灯,但哪一盏灯都不是为她而亮。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她唯一的选择就是留在乡下,好好做出点成绩来。

这些话,陈立恒不好直截了当地对吴秀芳说,那毕竟是她亲爹妈,只能她自己慢慢领悟。

田蓝抬头看了眼黑黢黢的山村,突然间冒出一句:“得给村里通电啊,不然太不方便了。”

陈立恒点头:“这事不难,只要他们大队有钱就能通上电。从公社接电线过来就行。”

吴秀芳突然间警觉:“你俩不打算上大学了吗?等7月份考完试,8月份通知单就送到了,你们还管通不通电?”

两人奇怪:“就算我们走了,其他人就不用电了吗?有电才能发展啊。”

吴秀芳有气无力:“你俩管的可真宽。”

后面传来喊声,赵来娣手上提着盏气死风灯,气喘吁吁地追上来,不满地抱怨:“你们走怎么不喊我一声?”

她重新上学之后回家住过一段时间,结果她爹妈不停地起幺蛾子,她一怒之下,直接又回知青点住了。

反正知青点地方大,支张床就能睡觉。

现在,让她一个人和吴秀芳的父母待着,她不自在。

田蓝好笑:“你这么大的人了,自己把门窗锁好,怕什么呀?”

赵来娣现在胆子大了不少,当着人面也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我不喜欢他们,他们重男轻女,太讨厌了。”

她认真地看着吴秀芳,“原来不仅仅是我们乡下人把你儿子当成宝,女儿当成草,你们城里人也这样吗?我还以为是女人力气小,干农活比不上男人呢。城里又不用干农活,为什么还是这样?”

吴秀芳苦笑:“你问我我问谁去?”

现在纠结这些也没啥意义。她只想赶紧躺下来,好好睡一觉。这一路奔波的,她早就吃不消了。

第二天早上,田蓝回知青点烧早饭时,瞧见吴母已经收拾得清清爽爽,就是精神不太好,肉眼可见黑眼圈和眼袋。

她走进厨房,既没和田蓝打招呼也没离开的意思。

田蓝倒是瞅了她一眼,就问了句:“你要吃玉米面窝窝头还是高粱发糕?今天有大碴子粥。”

大碴子就是磨了一遍的玉米,颗粒比较大,煮粥很香。

玉米面窝窝头用的玉米则是磨了两回,颗粒细,加点山芋粉和小麦粉揉成的面团蒸窝窝头,同样又香又甜。

吴母心不在焉:“随便吧。”

她家条件不错,粗细娘搭着吃也是细粮为主,粗粮为辅。没想到乡下这么苦,连招待客人都没有小麦面条或者白面馒头。

田蓝便不管她,只自己烧火做饭。

这些都是她平常做惯了的,灶上灶下两头忙也没手忙脚乱。

火苗舔舐锅底,锅里的玉米碴子粥开始汩汩地冒热气。

吴母终于憋不住了,支支吾吾地问了句:“你们那个农机维修站都需要什么工人啊?”

“全套。”田蓝忙着拌凉菜,也不抬头,“这就是个小型的工厂,不仅需要工人还需要行政和后勤。对了,财务也得要,不然谁负责管账啊。”

吴母又开始别扭:“这点大的地方,要管什么账?记下帐就行了。”

田蓝在荠菜豆腐里滴了点花生油,又放了花生碎,一边拌一边说话:“那可不行,这可是我们方圆好几个公社唯一一家农机维修站。不懂行的人怎么记账?再说了,我们还打算自己办夜校,得要老师专门教会计学。这又不好照本宣科,当然得手把手地带徒弟,那肯定得找专家呀。起码的工作二三十年的那种,不然不是误人子弟吗?”

吴母随口应答:“也不至于,这种事情,上手个三五年就门儿清了。”

话说出口,她又觉得面子挂不住,下意识地找补,“还要什么人啊?”

“我不说了吗?技术工人都需要,经验越丰富越好。上了年纪不方便,搬上搬下也没关系。我们这儿别的没有,年轻人是够的。也不用带粮票,虽然大鱼大肉保证不了,吃饱肚子还是不成问题的。白面不能顿顿有,但也绝对不会天天吃山芋粉。”

田蓝伸手指窗外,示意大棚方向,“起码新鲜蔬菜不断,也能保证每天都吃上鸡蛋,每个礼拜吃两次肉。”

吴母忍不住冒了句:“不吃山芋,吃高粱,吃玉米,不还是一回事吗?”

田蓝笑了:“谁说的?你等着呀,有的是好吃的。”

她能用玉米芯做糖,她还提炼不出淀粉来吗?那个更简单,磨浆过滤,加碱液分离,让淀粉和纤维分开,就能提炼出湿淀粉。

淀粉能做啥呀?太多了。除了挂糊之外,还能当主食。肠粉这些就不说了,光一个简单的,凉虾,现在她就能做了当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