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人民服务[快穿](752)+番外

田蓝和陈立恒也是满脸大写的囧。

老鼠太猖狂了,得多养几只猫。

现在说这个没意义,眼下的重点是录取通知书怎么办?

陈立恒到底是当过大学校长的人,瞬间有了主意:“让公社开介绍信,把户口本带上,直接去学校让他们给你补一份录取通知书。”

英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吓得要死:“要是学校不给我补怎么办?”

田蓝笑了:“学校想要的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又不是录取通知书。你把你的高考成绩也带上,他们看了自然知道你就是他们想要的学生。”

这么一来的话,大队书记也来不及再送他俩。

事有轻重缓急,作为父亲,他必须得立刻帮女儿解决眼前的困境。

胡长荣站了出来:“我送送他们吧。”

大家伙儿这回没反对。他们都是知青,的确应该送送。

坐在拖拉机上,田蓝和陈立恒倒没跟胡长荣闲聊,不是害怕分了他的神,拖拉机会一头栽进沟里;而是因为拖拉机的噪音实在太大,坐在车斗里的人根本没办法和开拖拉机的人说话。

直到拖拉机停在火车站门口,手下蓝的田蓝才想起来叮嘱一句胡长荣:“如果有三农问题的课程,你要好好学习。想要劳动致富,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管理和销售。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落下。”

随着这个夏天的结束,熬糖技术会传遍全县。也许以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熬糖,然后对外销售。

这项事业即将进入野蛮生长阶段,只有经历了变大的过程,才能真的变强。

可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向阳公社和赵家沟大队的优势会越来越弱。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调整,那么优胜劣汰的机制下,他们会慢慢地被淘汰掉。

胡长荣点点头:“我会好好学的。”

陈立恒又交代他:“如果有机会的话,把水泥厂办起来。咱们村不说楼上楼下吧,起码得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大瓦房,那样多敞亮,多舒坦。”

水泥厂都快成他的心结了。他从刚穿越过来时就一直想办,却始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被耽搁掉了,到今天也没办成。

胡长荣照样点头:“行,要是办成了,我给你们写信。”

他急着拖玻璃瓶回生产队,没送他俩上火车。事实上,他也没办法送。

因为谁都不知道火车什么时候出发,谁也说不清楚,到底何时开始检票。

大家都站在广场前,等待大喇叭的通知和口口相传,不知道真假的小道消息。也许他们很快就能上车,也许他们还要继续等待。

这个国家,要改进成服务型政府,还需要大家不断地奋斗。

火车足足颠簸了两天一夜,才抵达北京城。

中途他们还经历了换车的过程,抓了个扒手,旅程经历过于丰富。

等到他们下车的时候,两人都神色憔悴,狼狈不堪。

因为没坐上卧铺啊,不是卧铺太紧俏,而是他俩没资格坐卧铺。

现在卧铺基本是干部专用,不到一定行政级别,谁都别想买。

田蓝走出火车站,感觉自己的呼吸都顺畅了些。

她扭头看陈立恒 :“咱们是先上你家还是怎样?”

大学报到时间足有一个礼拜,他们倒不用非赶在今天。

这会儿天已经晚了,跑去学校的话,万一行政下班了,他们拿不到宿舍的钥匙,反而尴尬。

陈立恒想了想,打定主意:“先去我家吧。”

其实他的原主家庭也有些尴尬。原主的母亲在运动一开始就被划为反革.命分子,叫剃了阴阳头,脖子挂了枷锁,上街游行,还被侮辱是臭破鞋。

她受不了这样的人格践踏,原主还没下乡时,她就自杀了。

因为这件事,原主还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那个时代,自杀是不能自证清白的。只要有人选择自杀,那他就被认定是畏罪自杀。

原主的父亲日子也不好过,下放去了农场。后来在农场,他遇到了同病相怜的人,双方重新结合,生了一儿一女。

小家庭的出现,给了这位父亲无限慰藉。但同时,也让原主的处境更加尴尬。

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他的父亲实际上属于新家庭。

田蓝看陈立恒神色凝重,故意跟他开玩笑:“你说,我跟晚婆婆住在一个屋檐下,估计有点尴尬啊。”

陈立恒摇头:“我觉得以他和家人的关系,也许没有相处的必要。离得远一些,关系还能融洽点。”

事实证明,他对原主家庭的了解还真挺透彻。

田蓝还怕跟婆婆相处呢,根本就没相处的空间。

陈家住的是筒子楼,就是那种几个平方大,结了婚的兄弟能各自带着老婆睡高低铺的筒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