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1302)+番外

作者: 文绎 阅读记录

没错,这话说的是唐太宗。

唐太宗只想提刀斩了欧阳修。“别的女人那配做皇后!”我就是随便试试!

每个皇帝拿到书之后都看自己的本纪,基本上个个愤怒,集体批改。

吕雉沉吟再三,事不关己,表现出一点心疼:“唐太宗文韬武略,诸帝之中名列第一。则天皇后”

武曌自己淡定的说:“劣迹斑斑呗,我做过不少不太合适的事,他们都不提,硬是编了一个故事。啧,古往今来的夭折的皇子公主有多少,难道都是后妃争宠所杀?”淡定的喝酒。

长孙皇后也想说着这事:“若说你矫诏,恐怕触及金匮之盟。

要说你擅杀宗室,赵德昭赵德芳就在不久前死的蹊跷,人皆知其冤。

要说你诬陷人谋反,赵廷美也在房山。

要说你与突厥建立盟约,连赵光义、赵恒和满朝文武都在内,一个都跑不了。

要说你让土地给突厥,文人们怎么复原战国风貌?”

这些事都不能说,不敢使劲编排,就剩酷吏一项恶劣行为,只有一项罪行哪里够呢,必须得扩充点内容进去。没有真像和证据,就编一个。

武曌知道修史书时,皇帝的态度最重要,但真没发现他们要避讳的事这么多。笑的倒进她怀里:“难道赵光义是我后人吗?”

长孙无病顺手掐她的腰。

吕雉看她们如此亲昵,深感诡异:“战国风貌作何解释?”

“杜牧的《阿房宫赋》说的是阿房宫?苏洵写的那《六国论》,难道说的真是六国吗?”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一写出来就在阴间风靡开来。

由凶凶阎君指定到太学课本之中,刘秀认为他在炫耀,嬴政:对。

三名美人相视一笑,举杯共饮。文人想说又不敢直说,就只能借古喻今。如果宋辽两国号为兄弟,关系和睦,苏洵要是明着写‘辽国是喂不饱的狼,给钱不能解决问题,皇帝和满朝文武都是目光短视’,容易被人以破坏兄弟关系的名义给制裁了。但他这么写就没事,宋国知道他在说辽国,辽国看了觉得说得对还挺吉利的。

“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宋祁编的,那些是欧阳修写的,欧阳修的文笔不错,可惜私心太重。”

“自古以来修史的人,谁私心不重?司马迁把阿政都写成怎么样了?”

“这倒是。”所谓的千秋评判,大多是史家笔墨,可以给人定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这权力其实不小。

喝着酒一顿闲扯,从武后一个人有本纪和列传开始闲聊,说道欧阳修若在武周朝,不知是效忠还是归隐。

武曌自从经过五代十国之后,认为大臣们比起尊严更在意生存需求,当然了人都是这样。

三人各有各的信息来源,但吕雉的来源是官方:“宋祁此人性格懒散。”

“主编?”

“对,编修了七年,未见成果,赵祯派人去催促,他说秋天出成品。”

长孙无病开始笑。武曌心中疑惑,我错过了什么消息?

吕雉也乐:“过了三年多,赵祯让欧阳修加入编修。这才成书。”

武曌惊的瞪大眼睛:“好慢!”这个速度完全能不能接受啊!赵祯真有耐心。

……

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人各自去找自己的友人,看完本纪就气的头疼,等到看完了全部,对照着看,看的他们都想亲自写一本史书——反正现在有空。

李渊拍桌:“一个个都在隐没朕的功绩,到底有没有人记得我才是开国之君?”

“我记得主公,永远都记得。”

“朕的诏令文章都被删了!”

宋祁和欧阳修在搞文化运动,对唐朝的骈文很鄙视,删了一部分诏令,改了一部分的文风,也不管唐朝的原文,非要给改动一下。就是讨厌骈文。

李世民拍桌:“打高丽打的很好!打的对!朕从来没有后悔过!稍有瑕疵不代表后悔!只是没有灭了他们觉得不快活。我大唐的文臣一个个也是能征惯战,哪像宋朝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

唐朝的文臣是什么样呢?就是体力比武将稍弱一些,基本上个个都懂拉弓放箭,也能在阵前指挥,临危不乱,最起码在李世民时期是这样。凌烟阁里的文臣,最弱的也懂化装潜入。

唐太宗本来觉得宋朝还不错,在赵祯继位的那一刻,就已经超过了五代十国的合计年份。但史书中的态度就是朝廷的态度。

杜如晦劝道:“息怒,这件事有内情,听我慢慢道来。”

“你说。”

“宋朝文臣主和。您可是主战派的,宋太宗、宋真宗两次亲征……”掌握话语权的文人不赞同打仗,那么政党倾轧就牵连到历史评价上了。唐太宗是坚定的主战派,在这时候他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皇帝,而是‘皇帝是否亲征’这件事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