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998)+番外

作者: 文绎 阅读记录

特别缺乏,只想自作主张。

简单来说,就是只能顺着他,不顺着他就会被贬官。

现在看着还不错,可他不靠别人提醒,难道能一辈子自省?

李世民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前朝大臣们百般劝谏,后宫又皇后哄着我别杀大臣,我还能犯更多错误。也不知道帝范里写的话他能不能听,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这都是我犯的错啊,太能玩了。做皇帝的不听别人劝谏,不犯错还可,一旦犯错谁能劝住?

帝镇中各自聚会的商量了一会,都认为李唐的前景堪忧。

刘骜翻翻家当,看看门口刚清理出来的小路。过去找李世民,闲聊了一会:“我觉得你应该和阎君多要点地,你家人多,又给了祭品,何不多换两亩地回来呢?”就咱们两家人多,我也想多要点地,那陪葬品不能白给啊。

李世民看着他沉默了一会:“是嘛?”他现在正在和刘彻探讨长寿之道,哪有闲心扩大土地。现在一家三口也够住,将来在隔壁住的要么是儿子要么是孙子,不拮据。

刘彻说到长寿正在生气,看刘骜又嫌地方小,就想起一桩旧事:“你想要多大?昌陵够不够?”

刘骜闻言大惊!他被葬在延陵,可是……继位后先修延陵,修了几年觉得不满意,换做昌陵,昌陵处地势低洼,要运土去垫高,足足的修了五年,国库耗空,又有诸多问题,转回去重修延陵。

但是呢……两个陵寝的尺寸都超过了汉武帝。

他刚死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担心祖宗们会以此为借口揍自己,别的皇帝进来时,也有点担心他们说出这件事来,后来才发现,祖宗想揍人的时候不需要借口,而且他们好像没发现这件事。等到汉朝结束就彻底放心了,除了汉朝皇帝之外,没几个人能记得这件事,官员百姓又不能去帝陵散步遛弯。

“我”

“要不是你好大喜功,汉朝能灭吗?”堆土可比挖山贵多了!

接下来刘彻去教训人。

李世民继续看书,他没想到,薛仁贵还写的出《周易新注本义》这么好一本书,既是辨证又是兵法。还得从传到地府的只言片语中,研究刘仁轨和裴行俭两个人。

如今,小鸟依人的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已经被贬到偏远地区。令人痛惜。只不知道有没有人能顶上他们俩的职务,普天下的英才虽多,能尽入我怀中么?都到我儿子怀里去。

……

人间,年仅三岁的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李贤正在抓着小狗玩。

六岁的太子李弘恭敬的坐在父母眼前,被二人教授、考教功课,又拿了些政治问题来盘问他。虽然年幼,却对答如流。

李治:“太子十分仁孝,和我很像。”

武皇后:“是呀。”

……

前文已经提过,突厥的天宫和地府是一体的,没有地狱,所有人都在一起,互相战斗。

今日忽然发过来一封书信,送到阎君眼前。

阿史那社尔严肃抗议把自己算成突厥人,他虽然是突厥王族,是突厥可汗的次子,娶的却是唐高祖的女儿,受封是唐朝的官职,还想给太宗殉葬,就是被拦住了。

想殉葬就是不想与太宗有片刻分离啊!

阎君们只好又探讨一次,这些人的归属,刚开始探讨想起来一件事,一般都是死在哪儿就算哪儿的人,除非是自己想回老家,或是犯罪被遣送处境,他死在京城,怎么会跑到突厥的地府去?

派人去仔细询问,如果是鬼差们的错误,还得给人赔礼道歉。

派人过去一问,不是,阿史那社尔一开始只想回去看看家人,没想到去了之后回不来。

阎君们也没想到,派去突厥的一行人居然也没回来。

嬴政:“新制的唐弩还没试过。”他试用过,还不错,的确有改进。但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在实战中。

“我们很久没打他们,一个个还以为我们好欺负吗?中原的人都不好欺负,何况是鬼。”

“我们打过突厥的地府么?”

“那些人畏威不畏德。”

白发阎君皱眉道:“不管突厥人如何自相残杀,把我们的校尉和一百名鬼卒抢回来。”

打不打不需要争论,没有道理可讲。唯一需要探讨的是:正式发动战争/突击把人抢回来/神仙出动?

定下突击的基调之后,就好选将了。要说亲自突入敌军内部的猛将,真多,就连李世民都常常这么干‘时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左右咸惧。太宗命左右先归,独留后殿。’当然了,他的左右也没敢先跑。

一边派人整理突厥地府的资料,一边派人去请猛将们来见面——那种指挥的不要,就要论刀就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