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妻(574)

这一年年底,卞京下了大雪,长公主带了驸马进宫过年。

这一年过完,等太子的婚事定了,他们就要走。

“不等你皇兄成亲了再走?”皇后有些失望。

皇帝的意思是定亲之后再过三月,择吉日成婚,她想女儿留到那个时候。

这样就又能是一年。

长公主轻声道,“皇兄事定了我就走。”

皇后不想勉强她,黯然地点了下头。

就是她再不想,时间还是又走到了这一步。

太子的婚事是由皇帝和太子自己定,皇后只管在旁看着。

皇帝属意他手下另一名老将老妻生的幺女。

那老将前三年从驻守的西域回来后,就卸官在家了,偶尔进宫来解太子兵法。

这是个跟了承武皇三十余年的将军,前面承武皇召了他来,说想让他的幺女进宫当太子妃,老将军说要回去想一想。

如果想妥了,太子妃就是老将家中的幺女跑不脱了。

在大年三十这天,老将军进了宫来,说问过家中所有人了,让幺女进宫当太子妃,不过幺女一嫁后,他要带家人回老家,只留下长子一家在京。

承武皇点了头。

于是,不管四方大臣有多觑瑜太子妃这个宝座,太子妃之位尘埃落定。

等到皇后见到太子,问他想给太子妃的订亲礼添点什么,满脑子都是政务的太子挠挠头,问长公主,“添什么好?”

长公主想了想,让他添了几样头面,由他的金库出。

长公主说什么,太子就让身边人去办,等到长公主说罢,他问,“还有没?”

得到长公主的摇头,太子吁了口气,“那行,再要什么,从东宫的库房拿就是。”

皇后见此摇头,不能说什么。

她做事有她的一套,儿女们自有他们自个儿的。

只要能过得去,她不想插手管得太多,毕竟他们的日子是他们在过,是好是坏,他们自个儿要比她清楚得很。

所以他们自己喜欢就好。

太子被皇帝培养得不太喜好近女色,不过不太喜好也并不是不懂,他跟卞京的世族公子都熟,也经常出宫跟他们走动,烟花之地并没有去过,但身边不缺美人,这一点皇帝也没管着他,他宫里没颜色,但并不也得让太子跟着他一道来。

有了太子,不死心的朝臣主意就打太子身上去了,皇帝当政多年,积威已深,没人想再触他逆鳞。

再说皇后这人,母族不盛,她自己也从不管前朝事,只管带儿带女,处理点小宫务,只要别把事犯到她头上,她也乐于给臣子脸面,皇帝喜好哪家臣子,不出两三天,皇后就会召那家的贵妇进宫喝喝茶,赏赏花,闲聊几句,也不看她与哪家走得近,即便是长公主嫁进的章家,也不怎么得她的青眼。

这样一碗水端平的皇后,时日长了,朝臣们也就觉出了这个皇后的好来,比起前朝几个祸乱朝廷,还臣子有苦说不出的皇后,这个皇后安分守己得让人耳目一新,尝到了好处,他们也不给皇后添堵了。

再说,皇后两儿两女,生的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了。

太子的亲事定好,长公主就要和驸马走了,走之前来皇宫拜别,走时皇后一步步送她,直送到最后一道宫门前。

“你这一走,我哪日才能见着你?”皇后娘娘哭得鼻子都肿了。

长公主没有说话。

“走吧,”问完话,皇后又推着她上马车,“母后等你回来。”

长公主被驸马抱着上了马车,等马车一动,她掀开帘来,手指死死抓住壁檐,看着皇后不断流泪。

“我很快回来。”她说。

皇后握着嘴哭,等到马车不见了,她回过头来,看到皇帝在身后,她这才笑了。

走吧,走吧,好歹,身边还有他一直在。

**

元昌八年九月,太子与太子妃在太庙成婚。

这天晚上,皇帝半夜才回来,身上有着淡淡的酒气,他没有先去沐浴,而是把睡下的皇后叫醒,抱到怀里问她,“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当年成婚的样子?”

皇后本来累得迷迷糊糊,被人抱起也没醒,这时候却突然清醒了起来。

她睁开眼,回头看他,见他眼睛一片赤红,又亲了亲他的嘴,没感觉到太多酒气后,她摇头,“不太记得了。”

“喜堂里没什么人。”她不记得,皇帝却记得清清楚楚。

“还好我们的儿子是在太庙成的大婚,我们就坐在上面看着他……”皇帝没有喝醉,神情也是冷酷的,上面看不出一点脆弱来。

但皇后了解他,知道他是想起先帝先后来了。

“我们现在很好,儿女也是……”他一路走来不容易,一个有严重心理缺失的人看似行事霸道无情,实则一生克己复礼,并没有把上一代的过错复制到自己身上,过承到儿女身上,他勇于承担了自己的命运,这个勇敢的男人,用一生证明了他的成功,皇后一直爱慕他的就是他这份勇于往前,从不被人拘束压制,从不放弃本心的勇敢,她说,“我很爱你。”

上一篇:天命帝后 下一篇:杨梅女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