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585)

沐瑾瞧见对方摆开这阵仗,自然也是收拢兵马,汇聚十三万大军,跟他们打。

别看是临时凑的人,经过短短两个来月的训练,有模有样的,军队在城楼上排开,再配上招展的旌旗,挺像样的。

沐瑾把郢都当成京城打,半天就攻上了城墙,当天就把郢城拿下。

攻城的时候,死了一大片,死战不降的,又死了一大堆,最后俘虏了四万多人,其中一大半都是奴隶私兵出身。奴隶私兵中最底层的小兵卒,被裹挟着上战场,再是忠心为主,主子都没了,派去修路打井开渠干三年苦力、接受点新思想教育,再给放回自由身,划地给田,基本上也就安置下来了。

要是还有冥顽不灵的,村长又不是派来摆着看的,总还能继续给他们进行再教育。

因此,这批人,都留给了军工部基建司。

至于那些贵族、士族,沐瑾让他们给齐国殉葬了。

齐国再没任何抵御之力,沐瑾十三万大军再聚在一起没意义,兵分三路,从不同的路线攻城拿地,在夏天攻到了齐国都城。

十六岁的新帝姜久战死城楼,以身殉国。

齐国皇室及若干臣子东逃。

沐瑾打下齐国都城后,继续往前推,到入秋时节,占下东陵所有地盘。

齐国皇室大臣在逃亡途中,让骑兵追上,死了不少,但仍有一小股,逃进了东陵边界的茫茫山林。那是一片不知道有多深的深山老林子,比西蛮山还要原始。西蛮山里好歹还有些荒蛮部落,多多少少有点人烟,那片深山老林子连名字都没有,就连山外的人都极少,只偶尔有些逃战乱形成的小村子。

那些人入了荒山,能不能活得下来都难说,且一路追击,只剩下千余人,已经成不了气候。

追击的军队调头回去。

东陵齐国就此灭国,整个东陵地界,尽归大淮。

沐瑾先派人把战获运回去,他则在东陵先对各郡进行了清理、安置,一直忙到第二年七月份,萧灼华派来的官员到任,完成交接后,才带着大军启程回去,支援南边战场。

第231章

南边十一郡之地, 水、陆交通发达,并没有什么天堑险关。

简言之,打下的地盘必须派兵驻守, 不然对方从水路过去, 想怎么就打怎么打。

屠娇娘所率领的三万禁军自不必提,旱鸭子陆军,上船是又晕又吐毫无战斗力, 入水则是根本扑腾不起来, 只剩下沉底的份。

沐耀的军队有进行过水军作战训练,对船上生活也习惯了,比起屠娇娘的军队强不少,但是跟南边的水军比起来,那就是渣渣。

他的军队在陆地上怎么吊打南边的军队,南边的军队在水上就能怎么吊打他。

南边各郡的江水、河道紧密相连, 郡与郡之间, 通常只有一江一河之隔,越大的城池越离不开水, 南边所有的郡城都在江边、河边, 建有水码头,那些繁华富庶的县城, 也多有水路相连。

整个南边诸郡,就是一片广袤的水上泽国。

它不仅江多、河多、湖泊多,连所谓的陆地上, 也到处都是水田,居民就建在水田边, 除了有山的地方, 想找一片像草原、京城平原这样, 一眼望去看不到水的地方,难。

可以说,南边的水军在南边诸郡,就跟沐瑾的骑兵在草原上一样,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屠娇娘和沐耀拿下泰安郡后,遇到难题了。

泰安郡占据八县之地,每个县下面又有十几个乡,每个乡少则千余户,多则两三千户。这是以户算,不是以单个的人为单位算的。也就是说,一个乡的人口,至少是在六千人到一两万之间。

他每个县的总人口,大概是在二十到三十万之间。

正常情况下,超过十万人的县就是大县。

泰安郡不仅是大县,它还是富县。

不仅有矿、有山林,船只航运、渔业也发达,因为没那么靠南,气候较冷,稻子每年只产一季,但是它的水利灌溉好,几乎不用担心洪涝,旱涝保收,产粮稳定。

整个泰安郡的总人口数,有二百万。

沐瑾占据西边十四郡之地,总人口才一千多万,按每个郡的平均人口算,西边诸郡比泰安郡要差上一大截,而南边各郡的人口数量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这些年,南边诸郡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只经历过打临江郡的那场惨败,从它们的整体实力上来讲,并不算伤筋动骨,战船仍在,补的兵都训练了两年了,已经完全可以投入战场。

沐耀和屠娇娘拿下泰安郡后,就为难了。

如果城防空虚,从泰安郡的郡城到周边的县城,都有随时遭到对方从水路发动袭击的危险,必须派兵守着。如果继续进攻,不守城,对方率领大军从码头上岸,轻则地就能把城拿回来,打下一座城丢一座城,连退路都会被截断,成为悬于外的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