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41)

作者: 月白作秋衣 阅读记录

这座院子如何且先不说,看第二处。

第二处位置更好一些,院子也更大,是一座二进的四合院,原主人是太常寺一位博士,在太常寺干了半辈子,因是殿试二甲出身自己能力也并不出众,早被消磨了雄心壮志,便在太常寺这种“清水衙门”消了大半生,今年京察年岁到了便主动请辞告老还乡,吏部那边给了批复,于今年六月份检点行囊回云州老家去了,这座院子由他从商的长孙亲自兜售。

第三处位置就偏一些了,“出身”也不是太好。

这座院子原本属于浙州一位商贾,他做的是丝绸生意,专门往来京城与东南富饶州郡之间贩卖丝绸,只因今年五月连续下了半个月大雨,江河涨水,陆路泥泞,他的货物耽搁了行程,没能及时到京城交付,被买主拿着合约告到京兆府索要赔偿,京兆府那边发了牌票拿人,要求他照约赔偿,他拿不出钱,官府便将他的院子收了抵价。

白靖文看了,这座院子也是二进,区别在于它不是典型的四合院规制,因为它在正房正厅的基础上多建了一层,也就是说它是两层楼宇。

三座院子,三份人生。

很显然,如果不是白靖文穿越过来,如果状元白靖文没有因为翰林院那场火灾殒命,那么他或许就会在这其中一个院子多添加一份人生,娶妻生子,三年转职,要么得以留在翰林院升任学士,或者到六部担任员外郎,运气更好直接进中书省,兜兜转转,升降皆由天定,往往复复,去留又是一生。

当然了,白靖文不会选择这种人生,他选择了第三处的房子。

理由很简单,两层楼,站得高,看得远。

看了一圈下来,他说:“就这一处吧。”

陈玉娘有些意外,问道:“这么快决定吗?要不要再看看?还有很多的。”

白靖文:“这一处价格怎么样?”

陈玉娘:“不高不低,比第一处高些,比第二处少些。”

白靖文:“我是说买了这一处,你们还有足够的钱周转吗?我知道你们也不容易,粮铺和西郊田庄那边都要钱用,我们家养活着下面好几家人。”

陈玉娘笑言:“这你不用操心,爹娘有分寸。”

白厚存也说道:“我和你娘心里有数。”

白靖文:“那就这一处吧。”

陈玉娘夫妇对视一眼,由陈玉娘问:“真不看其他的了?这可是买房子,往后你会客啊、接待同僚好友啊……”

顿了顿,带这些谨慎的意思,轻声道:“成家啊,可都是这了。”

白靖文微微颔首,回道:“我看了,这地方安静,跟翰林院不出半个时辰脚程,骑马乘车更快,主要是它有两层,我习惯住高一些的地方,就像在家里一样。”

陈玉娘看了看白厚存,白厚存自然听她的,最终说道:“行!你决定了爹娘就没意见,这两天就把房契交割了,你看着哪里需要装潢或者动工改造的?”

白靖文:“倒不用,只要房子打扫干净,别留上一任主人家的痕迹,再把家具、盆碗之类的用具换新的就行,那只狸花也带过来,我养它。”

陈玉娘:“好,这些爹娘给你张罗,还有其他要求吗?”

白靖文摇了摇头,陈玉娘:“那你房间还是二楼左间的大房,家里那些藏书、桌椅、笔砚……我们都给你搬过来,照原来的房间放置。”

白靖文应了声“好”,陈玉娘看了这间院子,又说:“物事都说好了,那人手也要安排了,虽说爹娘会经常过来看你,但这到底是个院子,你翰林院那边公务忙家里顾不过来,娘去给你请两个丫鬟怎么样?两个差不多够了。”

白靖文:“我和两个姑娘家住着不方便,你请两个家丁吧。”

陈玉娘想了想,说道:“那一个丫鬟一个家丁好么?有些事小厮做不精细,丫鬟手巧。”

白靖文想起那日在萧庆宁府中看到的许多残疾的下人,便说道:“好,尽量找无家可归的或者穷苦人家的,只要品性不坏就行。”

陈玉娘:“娘晓得,放心吧。”

白靖文:“你们辛苦了。”

陈玉娘笑道:“一家人不说这个。”

如此说定,白靖文再请他们到附近的丰庆楼吃了一顿饭,考虑到陈玉娘夫妇出来一整天了,从这边回外城的广宁门,即便坐马车也得一个多时辰,白靖文便早早在丰庆楼前与她们作别,然后自己回翰林院给他分配的廨舍去了。

廨舍就是朝廷专门给他们分配的官舍,白靖文的官舍就在崇文门里街的右侧,文思院的上方,一条叫做“六部巷”的大街巷,顾名思义都是中央官署的官舍,白靖文的官舍在六部巷中部靠前一些,状元郎嘛,分配到的房舍自然好一些,而不管是官舍还是刚才决定买下的那座院子,去翰林院和其他中央官署都方便,所以才说这附近地段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