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大民国(167)

作者: 狂人阿Q 阅读记录

“你们情报分析的如何了?能否确定日本是否会在短期对我国动武啊!”

当田子华来后,赵书礼开门见山的问道。

田子华摇摇头道:“官方确切渠道不能确认,不过他们民间的呼声倒是很高。”

“哦?说说。”

“我们收集到了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到最近的报纸,当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朝野对上层十分不满。日本人跟我国一样,他们的国民还是相当迷信的,当年发生了大地震后,日本就流传着这样一种学说,说日本列岛即将沉没。这让许多民众开始敢于对天皇都不满,处于担忧日本岛沉没的恐惧之下,竟然有民众要求天皇下台,说是因为天皇的无德惹怒了上天才降下灾难的。当初军方给予民众承诺,说日本民众将得到更好的土地来居住,之后日本政府也大力赈灾,这才压下了民怨。可遗憾的是,前年日本又地震了,这让日本沉没的消息更是满天飞,日本报纸上已经在大肆呼吁军方尽快行动,以为日本国民求得立身之本!”

“对此你怎么看呢?”

“我觉得这不过是报纸的噱头,就跟我们做宣传一样,不可尽信不过是为了报纸销量,夸张点无可厚非。”

“未必啊,有时候舆论的声音就是民众的声音啊!李忘川参谋长怎么说?”

“李参谋长认可我的意见,不过他觉得有必要做好日本动武的准备,他认为日本人第一个行动的目标一定会是东北,那里有日本人大量的投资。”

“李参谋长说的很在理,让他尽快制定出,日本短期内对东北动武的应对方阵,告诉他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塞北军将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来支援东北军!”

“这不好吧,好吧,我会转达给李参谋长的!”

一百四十七节 难得的精诚团结

更新时间2012-7-20 20:00:18 字数:3775

 在塞北军极尽全力整合收编的晋军的时候,张学良却十分麻痹大意,对于手下收编的那些杂牌军和西北军,不但是不打乱重编,反而采用的是笼络的方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军火物资,也发给足额的军饷,想以此来笼络住这些人。

对于这样的方式也不能说张学良能力不够,只不过这就是他们东北军的传统而已,东北军前身是奉系军阀,等归顺了国民政府后才是正式的东北军。之前的奉系军阀虽然是以张作霖为首的,但是不要以为张作霖就一手遮天了,奉系既然是个‘系’那么就是由许多不同的军事权力人物组成的,其中张宗昌、汤玉麟、张作相、杨宇霆等都是元老级人物,其中不乏跟张作霖一起起家的资历深厚之辈。这些人他们的手下有军队,有地盘,比如张宗昌很长一段时间都独霸山东,试想一下山东的财政有可能上交给张作霖吗?而汤玉麟当年更是因为王永江问题被张作霖扫了面子,甚至生出刺杀张作霖的想法,尽管最后没有实行,可有一段时间还是带着自己的军队脱离了奉系。因此奉系并不是一个紧密一致的独裁集团,而是一个以张作霖为中心,以东北为地盘,以共同利益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一个军事团体而已。

甚至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并不是第一人选,当时各大元老对他前途的规划是奉天省省长。最后是从吉林赶去奔丧的张作相力挺张学良,而张作相是当时呼声最高的张作霖接班人。在张作相的力挺下,张学良登上了奉系最高峰,然后开始投诚于中央蒋价石,不要以为他真的是因为爱国什么的才选择易帜的。因为这个跟爱国完全是两码事,爱国是49后某党给他的定位,于是他做的事情就成了爱国的了。对于这个年代,军阀服不服从中央跟爱国完全两码事,谁能说现在打生打死,不顾百姓死活的川军军阀是爱国军阀吗,谁又能说后来千里出川连命都撂倒了外地的川军军阀刘湘是不爱国的吗?历史上的事儿就是要用历史的观点来看的。

张学良易帜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赵书礼理解是为了依靠中央给的名分方便他来控制东北军,老实说他在东北军中的地位和资历还是太浅。当他登上了东北军最高权力顶峰后,又加上蒋价石的任命,他终于掌握的大义,这时候才开始对付那些反对他的。比如一直很不卖他的账的杨宇霆,他当了东北军总司令后,杨宇霆依然跟他唱反调,当面顶撞是常有的,没有开骂就算是心情好了。

于是在中央给了任命后,他大义在手,就立即用“破坏统一”这样的名义,处决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跟他老子张作霖一起打下江山的元老杨宇霆。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东北军虽然名义上已经是从属中央的中国地方军队了,可他的内部制度很多还带有原来的北洋军阀色彩,就比如士兵只认他的上级,而不会去任他张学良一样。因为给他们发饷,给他们升官的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张学良。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即便是把那些杂牌军打散整编进了东北军,张学良对他们的控制力也未必就强多少,还不如就像眼前这样,只要笼络住了军队主官,军队就听他的,这样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代价也更加低廉。

可有的人未必就那么甘心接受他的领导,尤其是西北军许多悍将,他们本来就不怎么看得起东北军这样的军队,在东北军的粮饷武器喂养肥硕之后,有些手握重兵又脱离了冯玉祥影响的人物心中就难免生出了心思:东北军这样的胡子军队都能占领北京天津,那凭什么我们西北军就活该受穷,活该受制于人啊。过去是跟着冯老总那个家伙,大家生活苦点也就罢了,现在老冯自己把自己玩残了,还不许兄弟们发达吗?要知道咱西北军现在的驻防地可是在北平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附近,占下来自立为王以后还怕没吃的吗,还害怕在受穷吗。

西北军中这种想法的代表人物是石友三,他也对被东北军收编最有意见。因为当年他投降蒋价石的时候,蒋价石可是给了安徽省主席的承诺,后来老蒋没好好兑现承诺,引起他的不满,冯老总反蒋后,他再次跟随老冯与蒋价石开战。可惜的是又失败了,张学良入关之时,他手握七八万西北军精锐,自身又是一员悍将久经沙场,当时他驻防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区,希望能够立地割据,于是第一时间就响应了张学良的“武装调停”。岂料张学良收编他的部队后,他倒是升官了,被任命为十三路军总指挥,但是却要求他移防驻邢台。这是要剥夺他的地盘啊,因此石友三对此十分不满,他想图谋夺取整个华北地区。

7月18日,不识相的石友三终于反东北军,开始对东北军关内部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东北军在关内的嫡系部队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收编的杂牌军和西北军,西北军当然不愿意跟石友三对撼了,杂牌军更是想坐山观虎斗。一时间东北军节节溃败,困守平津两座孤城。

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张学良向赵书礼和蒋价石分别求援。同时准备调集东北军主力精锐入关作战,赵书礼第一时间回应了,表示塞北军全体将士将与东北军同仇敌忾,与叛逆周旋到底不死不休。

赵书礼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几乎在石友三行动的同时,他收到了一份关于石友三接受日本人支持,日本人给予了他几万只步枪的援助的消息。而李忘川等参谋部人员对战局的分析是,东北军一旦处于不利地位,那么势必调集军队入关,而东北将空虚起来。

日本人假借石友三之手拉东北军主力入关,而这个时间点实在微妙,距离九一八就只有整整两个月时间了。赵书礼据此分析,九一八是不可免了,日本人看来是早有预谋,甚至已经制定了完备的作战方案,他不能坐等了。

于是赵书礼一面电告张学良塞北军随时可以入关作战,希望东北军不要调集太多军队入关,东北才是根本。岂料张学良的反应是果断拒绝,他委婉的拒绝了塞北军大军进入华北的建议,只是希望塞北军做一些策应,表示东北军可以处理好目前的局势。

上一篇:重生之保姆很忙 下一篇:贵妃晋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