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大民国(252)

作者: 狂人阿Q 阅读记录

此时河北为东北军防区,按说出了这事,东北军不该不管啊,但是因为这里的局势此时十分的微妙,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河北名义上虽然是东北军的防区,但是实际掌控者其实并不是张学良,张学良也掌控不了,此时他已经到了意大利。张学良是去治病的,在第二次日本在东北闹事的时候,虽然他坚决的反击了,但是承受不住压力再次病倒了,这次他决心彻底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到了西方国家,说起来这丫也挺有毅力,按照医嘱他硬生生把自己的许多恶习改正了。其中一个恶习最难戒除,这就是毒瘾,张学良有很大的毒瘾,鸦片吗啡海洛因无所不沾,但是竟然说戒就戒了,这份毅力还真的让人佩服。

他去治病了他的势力就有点脱离控制了,代理东三省司令的万福麟不管是能力还是资历都有些压不住场面,尤其是那些原来被东北军收编的部队,说明白点就是那些西北军。

在1933年第二日东北军和日军沈阳冲突的时候,病倒的张学良把全权交给了万福麟,而万福麟为了跟日军对抗更有底气,再次从关内抽调主力军队,导致留在关内的东北军几乎全部撤出关外,留守在这里的最大势力成了宋哲元领导的西北军残部。

中原战争结束后,西北军被收编,宋哲元所部西北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防区在保定。大战结束没多久,南天王广州军阀陈济棠反蒋,宋哲元会同于学忠、王树常、石友三、孙殿英等八人通电拥护和平统一,反对广州的反蒋行动。此举在蒋价石面前博得了一个善缘,而蒋价石是什么人,那是见缝插针的权术高手,既然你宋哲元有意巴结,他乐的借机拉拢,用来钳制东北军。

不久宋哲元部就被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辖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全军二万二千人。虽然人数比起过去的西北军衰落的厉害,但是全都是百战老兵,加上有了蒋价石的暗中支持,东北军的财力援助,宋哲元开始努力整军经武。九一八的时候,他甚至请示张学良要他们西北军出关作战,表示愿意提十万大军一举荡平日本。显然抗日热情也许是真的,但是借机扩军也是真的。张学良早已经不满意他暗中跟老蒋勾勾搭搭了,怎么能答应这样的请求,因此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始终得不到扩充,但是训练更加有速了。

1933年日本第二次在沈阳发动摩擦的时候,吃一堑长一智的东北军大军出关积极反击,给了宋哲元以机会。正好这时候张学良出国,而万福麟镇不住场面,东北军内部的军官并不服气万福麟,借此机会,宋哲元借口抗日备战,私自扩充军队。从被张学良收编开始,宋哲元部虽然受到了很多掣肘,但是经济条件可比以前好很多了,富庶的东北养的起他们,而张学良也想用金钱来拉拢他们,因此从来没有在他们的粮饷问题上克扣过。在石友三反张学良的时候,宋哲元又坚决的站在张学良一边,此举也获得了张学良的信任。因此张学良对这只西北劲旅更是大方,粮草弹药供应充足。

可是张学良忘记了,西北军从他的建立者冯玉祥开始,就是颠三倒四反戈无常的。因此他一离开中国,这些年攒下了不少家当的宋哲元开始发挥西北军的特色了,更有唯恐东北军不瓦解的蒋价石支持,宋哲元的军队很快就扩充到了十万人,虽然名义上还是东北军的编制,可华北的实权实际上落到了宋哲元的手里。

不过宋哲元并没有宣布脱离东北军,因为宋哲元明白,凭借他的实力还无法自立。他东北方是东北军,西北方是强大的塞北军,而南方又是老战友韩复榘和蒋价石的势力。宋哲元聪明的选择了一个左右逢源的做法,一面继续向张学良表忠心,一面跟蒋价石暗中眉来眼去接受中央军的各种物资援助,一面跟自己的老战友韩复榘结成同盟,一面还跟塞北军联络频繁。

此时的东北军是没有能力在对抗日本人的同时还在河北跟宋哲元开战,加上张学良不在内部也无法凝成一股绳,万福麟、荣臻在高层争权夺利,马占山则坐拥黑龙江军队滴水不漏,不团结的东北军也只能选择拉拢宋哲元的办法,让这只军队继续归属东北军的编制。甚至为此万福麟还不惜继续供应宋哲元粮草。而蒋价石自然是乐见东北军分裂的,因为他乐见一切势力瓦解。塞北军方面当时是自顾不暇,赵书礼在美国治病,宋远无法调和塞北各派力量。南方山东军阀韩复榘第一是因为交情,第二也是想联合宋哲元以稳固自己的地盘,机缘巧合之下一时间各方默认了宋哲元在河北的崛起。

崛起后的宋哲元继续奉行左右逢源的政策,各方都不得罪,但是积极稳固自己的势力。河北原来张学良任命的官员慢慢被他清除替换成自己的亲信,积聚粮草训练军队,三年时间他又扩军到了二十万人。

左右逢源没有错,但是错在他连日本人的拉拢也接受,军中允许日本顾问的存在,接受日本给与的军事贷款和武器装备的援助。同时在境内保护甚至扩大日本的利益。对于日本陆军在河北的挑衅行为,他从来都采取妥协的政策。

因此这次在日本支持下的白坚武暴动,他默认了,没有积极镇压。而是私下联系,希望和平处理。日本则利用此机会,以维护日本利益为借口,再次在丰台大营驻军。这些驻军又成了白坚武攫取权力的资本,因此他一面对宋哲元虚以委蛇,一面开始积极的组织分裂势力。

日本人的这一切塞北军都看的明白,赵书礼尤其明白,这是日本人的步步逼近之策。

但是赵书礼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此时他正忙着在塞北开会呢。

二百三十五节 大会议北地之王

白坚武闹事前,准确的说是七七事变前,赵书礼就开始组织这次会议了。

很显然,他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七七事变的,白坚武这种货色还没有在他眼里放。

可是七七事变没有发生,白坚武却跳了出来,因此此次大会上就被提了出来。

但是大会上,宋哲元的代表就不用说了,东北军的代表也是坚决反对,表示不希望塞北军来处理白坚武的事情。他们担心塞北军借机把手伸入北京,宋哲元就不用说了,东北军仍然认为京津及河北地区还是他们的地盘,只等张学良回来主持大局后,宋哲元还是东北军的一员。

白坚武只是小角色,赵书礼可不想因为这种事情较真,他不过是日本发起的一次变相挑衅罢了,日本人的直接挑衅多了,只不过还没到兵戎相见的地步而已。而且在赵书礼看来,尽管七七事变没有发生,但是日本人的进攻恐怕也快了,迟早的事情。起码在德国人发动欧战后,他们肯定会按耐不住的。

再说了,塞北发起这次会议的名义也不是讨论这些事情,而是打着发展经济的名义的。

而对发展经济大家都没什么意见。

塞北提出了改善西部交通的提议,增加中国各地区的经贸交易。杨虎城没问题,他很同意修建一条从包头到西安在到四川的铁路的提议。其实包西段铁路已经开始动工了,在去年杨虎城剿灭了陕北的游击队后,把地盘扩展到了榆林,跟塞北军以神木为界,双方之间再也没有其他势力后,以前商议的铁路计划自然要开工,更何况这条铁路已经准备了好多年,修建方案也已经成熟了。

但是到四川的计划却被几个四川军阀拒绝了,四川现在最大的几个军阀还是那几个,虽然刘文辉最强大,但是却没办法吃掉其他几个。这些军阀都担心其他的势力渗透到了四川,毕竟四川的天险才是四川保护自己最大的屏障。

这条建议暂时搁置起来,但是通往四川铁路的最难段,翻越秦岭的铁路和隧道段,却是在杨虎城的控制下,因此塞北决议开始筑路前的测量工作。

上一篇:重生之保姆很忙 下一篇:贵妃晋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