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大民国(276)

作者: 狂人阿Q 阅读记录

但冯坤始终认为骑兵是不可替代的,终于他的想法成为了事实。

大风雪让步兵在东北寸步难行,装甲兵团也是只能趴窝,只有他们骑兵,才能在这大风雪中驰骋。千军万马踏着雪层,冒着寒风,驰骋在大平原上,热血沸腾的感觉,是步兵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前方就是长春了,所有人听令,全速前进跑起来了!”

侦察兵终于回报到长春到了,冯坤下达了这条热烈的命令。

顿时整个军队放弃了一只压着的速度,尽情狂奔起来,战马踏过地面掀起了雪层,千军万马过后,道路成了黑泥浆。

冯坤旅两千来人马,是这次奇袭长春的前锋,日军根本不可能想到在这样的天气里,对方的军队能一天前攻下了榆树后,立马就奔向了长春。当冯坤旅进入长春外围的时候,日军猝不及防,几道阵地上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在惊慌中,被窜入战壕中的骑兵马刀砍到。

攻占了几个阵地后,没等日军长春援军出城援救,呼啸一声,冯坤已经带人飘走了。

一击即走,这就是骑兵,千古以来游牧民族武装就是这么战斗的。

牵扯不到骑士精神,他们不是来攻坚的,冯坤心里很明白这一点,长春的城墙骑兵是冲不上去的。他的任务是阻断长春跟外界的联系,在这长春外围阵地上搂一把已经算是额外的红利了。

冯坤的骑兵旅离开长春奔向附近的大小城镇,凡是有鬼子的地方,他们都要清扫一遍。

他们的作战方式也是参谋部制定的,冬季塞北军作战计划,东北冬季攻势的一部分。

外蒙军队本来就有冬季作战的经验,在跟马占山的东北军请教了下在东北作战的技巧后,塞北制定用骑兵出击,在冬季结束前,清扫干净东北地区大城市的外围。然后等待春季发动大规模攻城战。

十几万塞北和东北骑兵,装备着完善的冬季装备,传统的毛皮衣替换下了整齐的军装,枪套上包裹着狗皮。马蹄上包上棉布,人马都全副武装,从哈尔滨南下,一部沿着哈大铁路线往长春,一部往东目标中朝边境。一部从齐齐哈尔南下,经过洮南经过郑家屯,从四平和开原中间插过,进入辽东地区,还有一路从沈阳以南越过铁路线,直奔安东要切断朝鲜日军进入中国的通道。

骑兵的任务是避过大城市,攻击一切可以攻击的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为春季攻击做准备,可是步兵显然不愿意就这么甘心所有的功劳都让给骑兵,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也要在冬季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三百五十九节 该团结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想,办法总是有的。

靠人的双腿在大雪中跋涉显然很困难,全部骑马又不现实,既没有那么多马给他们骑,也不是人人都会骑马,骑兵不是骑上马的步兵,他们的训练方式完全不同。

步兵想的办法是还是要靠可靠的坐骑,他们找到的不是战马,而是驯鹿。

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一直延伸到苏联境内的森林中,生活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的来源应该是汉代时候的东胡,当年凌驾于匈奴人之上的强大民族。他们生活在高山密林之中,依靠打猎为生。蒙古人强大的时候,他们被称作森林中的百姓,满清掌控国器后,他们被变为八旗,被称作索伦人。其实他们并不是一个民族,其中包括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等,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善于操控驯鹿。

驯鹿体型比马稍小,但是仍然能负重,速度稍慢,但是也能长途跋涉。最重要的是,他们比马更习惯严寒,习惯于在雪地中跋涉。他们厚厚的脚掌,让他们在雪地上行走一点不费力。而塞北步兵青睐他们的原因,确实因为这种动物非常习惯于拉雪橇,这是雪地里的马车。

经过动员,三万多索伦人走出了深山,带着他们赖以为生的几万多头健硕的驯鹿,和一万辆的雪橇,走进了塞北军的军营。接着经过编组,他们被分配到了脱欢的军队,李三江的部队,高凤举的部队中。

然后步兵也开始从三个方向向东北进发了。

脱欢军在梁静斋的带领下,自然是从黑龙江南下,虽然有了山中民族的帮助,但是可以用来运输的物资还是太少了,尤其是大型火炮根本无法运输,而风雪也阻断了空军的攻击视线,他们的第一期作战是攻打骑兵啃不动的建城,同时也不死心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尝试攻击下长春这样的大城市。李三江的第二军从大凌河的冰封河面上度过,直面的就是锦州的东北军,他们的计划是跟东北军联手攻打辽阳鞍山方向。高凤举军则是在郑家屯跟装甲军在一起,本来他们是配合装甲军来作战的,可现在他们得自主行动了。

步兵出发了,规模不大,但是派出的都是精锐。

而此时一直密切关注东北战局的赵书礼此时却不得不思索另一件事,那就是民间对战争的无意识行为,当然这种意识只是塞北特有的,中国其他地方则已经很紧张了,南方自不必说了,南京被占领,大屠杀惨剧发生,苏州等地也是如此,苏州的狗正肥。华北现在河北已经落入了日军手中,日军正在往山东苏北方向运动,老蒋已经在准备徐州会战了。

只有塞北地区的战争氛围还没有紧张起来,赵书礼发现百姓中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只要塞北军出动,战争不日就要结束了。这是塞北军历次跟英军、日军战斗并且获胜带来的信心,可是这种信心显然不正常。赵书礼明白,以前的战争跟这次的本质不同了,以前可以按照中日双方共同的说法那就是冲突,充其量是一场局部战争,而这次是国战了,是中日两个民族不死不休的存亡之战。不把每个人的力量都动员起来,恐怕难以战胜。

最危险的还不是如此,塞北百姓中现在普遍存在了一种地域优越感,就想上海人北京人存在的那样,按照上海人的说法,世界上除了上海人都是乡下人,现在塞北的百姓也大有这样一种意识。在报纸上有意无意的对塞北和其他地区的对比性报道中,他们的优越感不知不觉的滋生了。在这种优越感中,他们对南方中**队的失败有些不以为然,有些不太关心。在赵书礼看来,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态,这将造成整个中国的割裂。塞北的百姓,不关心南京的百姓,这不是扯淡吗。但这就是事实,军阀割据几十年造成的悲剧,完全阻碍了统一的民族感情的形成。

当然也不是说塞北百姓心中完全没有一个中国的意识,他们有的,但是他们希望的是,由塞北主导一统全国,对南京的中央没有一点认同感。他们能听到的从来都是那个中央的**,愚蠢与对外妥协,从来都不曾关心过这个中央其实代表着整个中国,并且掌握着中国人口最多的南方。

为此赵书礼指示宣传部门,宣传现在一定要围绕着建立统一的民族感情,统一的国家意识方面。为了配合宣传,他天天做动员,在已经覆盖了塞北大部分地区的广播中每日都在演讲,不厌其烦的讨伐日军在南方犯下的人神共愤的罪行,鼓励中国人团结起来。

同时他主动给蒋价石发去了进行统和中**事力量的建议,派出代表奔赴武汉跟蒋价石会谈。因为他真真的觉得,中国人到了团结起来的时候了。

蒋价石响应了,而且他同时又以中央的名义,向各个军阀发去了邀请,要在武汉进行一次全国各个势力共同抗日的会议。

南方军阀,陈济棠、李宗仁等都愿意再次派出军队到苏北地区作战,积极参与正在组织的徐州会战。但是蒋价石这时候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提案,他要求全**队统一进行整编,由中央统一指挥,方便抗击外敌。

三百六十节 一个番号

“你们中央军想干什么,借抗日这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消灭异己吗?”

上一篇:重生之保姆很忙 下一篇:贵妃晋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