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辛亥科技帝国(381)

作者: 芝麻汤圆 阅读记录

柴东亮本来打算派人去请梁启超,没想到他不请自来,令柴东亮喜出望外,急忙设宴款待,军谘府的高级文官、江淮军的高级将领,安庆陆军士官学堂、九江海军大学的中外教官,都被请来作陪,接待规格空前之高。

但是柴东亮万万没想到,梁启超一张嘴就是素质论,令他不由得大失所望???这种论调他并不陌生,直到一百年之后,还有无数的人鼓吹中国人素质不行,只能被人奴役。或者是说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毒素,必须全盘西化才能浴火重生。

梁启超看见柴东亮不以为然,微微一笑道:“柴将军认为我说的不对吗?”

柴东亮从椅子上站起来,礼貌的点头道:“先生的话,柴某只敢认同一半。”

梁启超有些好奇,笑道:“哦,是哪一半?”

柴东亮环视全场,郑重的道:“我赞同先生说的,如今世界的竞争,在于国民素质还不在于国家的强弱,国民素质高,国家可以由弱变强,国民素质不佳,国家也会瞬间由盛转衰???但是,先生所言,国民素质决定制度,我不敢苟同,柴某以为,制度才是决定国民素质的关键,若无良好的制度,则永远没有思想健全的国民而制度,首重宪政,宪者限也,当权者的权力若不受限制,上位者肆意破坏制度,在这样的环境奢谈国民素质不啻是缘木求鱼???先生所言,搞错了因果关系”

梁启超不以为然道:“若是在中国如此,尚可说是制度不如别国,而为什么到了美利坚,中国人依然如此?这不正说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毒,必先排除其毒素,国民素质才会增强,到时候好的制度才能建立起来。”

梁启超的见识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但是他依然有时代的局限柴东亮虽然见识普通,但是作为后世的穿越人,他有太多的例子可以佐证,中华文化和现代文明是可以完美嫁接到一起的。

二十一世界的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不过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寥寥几个地方罢了,而这些地方无一例外是属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圈的。其余的国家和地区,无论是信仰基督教的菲律宾还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西亚、南亚国家抑或是信仰印度教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即使是被美国人统治了许多年的菲律宾,二战之后看似发展神速,但是等到美国人一走立刻就完蛋了。

这些发达的儒教文化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的都是现代体制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体,凡是试图抛弃传统文化的地区,最后都尝到了社会道德体系崩溃的苦果。

但是这些例子都是一百年后的,现在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柴东亮看着梁启超的眼睛道:“先生认为,中国人在美国素质低下,真的是我们的文化的问题吗?”

梁启超反问道:“不是文化又是什么呢?如果是制度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白人就不随地吐痰,就不满街的骂娘呢?为什么白人聚集区就干净、整齐,而华人聚集区就满地污秽呢?”

柴东亮淡淡一笑道:“制度,还是制度的问题请先生试想一下,美国可是华人的家?华人在美国饱受歧视,别说是普通的华人,纵然是大清朝廷驻美国的使馆武官,都会无端端的受到美国警察的欺凌,堂堂的使馆武官含恨自杀???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地方,华人怎么可能产生归属感?没有归属感自然做坏事就没有道德底线,鸦片战争之前,洋人在中国也是饱受欺凌,不许雇佣人,女人不许进入中国内地,洋人夫妻被迫分离,中国人视洋人为蛮夷、猪狗,那个时候住在广东的洋人素质,能比洛杉矶的华人好到哪里去?再给先生举个例子,洋人神父、牧师来到大清,竟然可以拥有官员的品级,这些所谓神的仆人成了神父大人,等到他们回国之后,却无法适应人人平等的环境???请先生想想,这些神父们没来中国之前和回到外洋之后,人还是同样的人,可是素质却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柴东亮侃侃而谈,梁启超却频频摇头,偏偏俩人都是辩才无碍,谁也说服不了谁。

看到梁启超不同意,而且手下有些人似乎很赞许他的言论,柴东亮笑着道:“明日我陪先生走一走,也许先生就会有新的想法。”

梁启超拱手道:“敢不从命”

????

四更一万六千字,汤圆已经达到了极限,求几张月票吧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英雄尽在吾彀中

装饰极尽奢华的劳斯拉斯银色幽灵载着柴东亮和梁启超巡游安庆,一路上走来,干净、整洁的市容令梁启超大为震惊,和污水横流的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比起来,安庆的街道几乎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 !街边的商铺,店主和伙计自发的清扫门口的道路,垃圾被装进专用的箱子里,等待官府派来的垃圾车将它们收走。店铺门口还都摆出了长青的盆景和傲霜的寒梅,空气中带着一股甜丝丝的花香味。

“吱呀”一声,行驶中的银色幽灵戛然而止,梁启超抬头一看,前方亮起了红灯。

街边的巡警穿着笔挺的制服指挥和其他城市不同,安庆各个交通枢纽的路口都装了新式的电交通灯。红黄绿三s通灯一目了然,此刻正是早上八点,正是衙署的公务员、工厂的工人上班的高峰期,但是不论是高官富商的西洋汽车还是普通老百姓的脚踏车、步行的路人、抑或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马车、骡车,没有一个人随便穿越马路,只要交通灯的红灯亮起,哪怕是三尺孩童,都会自觉的停下脚步。而且令梁启超惊骇的是,走遍了安庆全城,就没有看到一个骑马的人,更不要说那些在北京城头经常看见的骑马军官在街道上飞驰,吓的行人、商贩鸡飞狗跳的场面。

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每个人都穿的干干净净,即使是已经看不出本色的旧衣服都浆洗的笔挺,而且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崇敬。

梁启超惊诧莫名,街头的景象可以作假,但是人们脸上这种神采飞扬的表情却难以伪装,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感,而这种神情他在全中国都没见过。

“都督治理有方,梁某佩服的五体投地”梁启超由衷的赞叹道。

柴东亮微笑着对司机道:“开到城南郊。”

汽车穿行在安庆的大街街面的繁荣景象丝毫不亚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富商巨贾、贩夫走卒各得其乐,经过柴东亮的两年多治理,轻徭薄赋的结果是各地商贾云集安徽、江西,享受着乱世中难得的太平景象。

等到出了城,场面陡然一变,南郊一片残破景象,衣衫褴褛的流民拖家带口,眼屎还没擦净的妇人,直接就将夜壶倒到路边,黄白之物满街流淌,过往的行人掩鼻快步穿行,嘴里还都在骂骂咧咧。巡警吹着尖利的铜哨,提着警棍、洋刀威逼那些随地便溺的流民去公共厕所方便,随意摆摊的小贩被警察追的到处可往往是警察来了他们就跑,警察一走他们就将道路堵的严严实实。

这副景象梁启超太熟悉了,这才是标准的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国城市的景象,几乎每个城市都是如此。

“卓如先生,您现在还能说我治理有方吗?”柴东亮苦笑着道。

一城之内,泾渭分明,这种鲜明的对比令梁启超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卓如先生,城里住的都是安徽本地人,土改给他们分了田地,矿产资源共享给他们分了钱,可以说这安徽就是他们的,军谘府不过是替他们当管家罢了。而这城外住的,大部分都是河南来的流民,分田地没他们的份儿,军谘府只是施舍两碗薄粥给他们罢了看到这些,先生有什么想法?”

梁启超一时愕然,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看到的景象,如果说是国人素质问题,为什么安徽本地人就有很高的素质,而河南的流民就素质低下?都是中国人,这也说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