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辛亥科技帝国(495)

作者: 芝麻汤圆 阅读记录

顾维钧不住的点头:“这倒是不假英国在海上的优势太明显了,就算是德国人能杀进巴黎,他们想在海上困守英国也很难做到,只要英国的海上霸权还能保持,他们就能坚持作战。说到底,现在的世界,还是海权至上不过,德国人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中国贫油,而盛产石油的东南亚国家在英国人手中掌控,即使中国站在英的一边打败了德国,战后分战利品的时候,只要东南亚还在英国控制之下,中国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但是中国如果帮助德国人打败了英,德国人承诺他们不会染指东南亚,这一大片产油区域都会成为中国的殖民地大总统不也是希望,能把东南亚当作中国的后院吗?”

柴东亮笑道:“心痒了吧?谁说中国没有石油?”

顾维钧苦笑:“欲门那点油不值一提”

柴东亮狡黠的一笑:“我告诉你,在东北、新疆、河南,都有大油田只是我一直没有派人开发罢了,就等着欧洲打乱套了,列强无暇东顾的时候再开采现在时机已经到了”

顾维钧眼睛发亮:“噢?真的?”

柴东亮笑道:“当然是真的”

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中国是个不折不扣的贫油国,但是现在是二十世纪初,全国才几辆车啊大庆、胜利、大港、克拉玛依这几大油田足够了

虽然中国出产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重质原油,质量不及东南亚优质的轻质原油,但是柴东亮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引进的本来就是裂解重质原油的设备,而且重质原油还是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原料来源。

柴东亮的脑子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新疆不仅仅有大油田,更是国内最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如果这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同时让当地百姓享受到资源带来的好处,这不就很快解决了新疆省的贫困问题了嘛同时,大量的技术人员进入新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顺便也解决了新疆孤悬边陲的问题。

“少川,你给新疆都督杨增新发电报,请他火速进京,商量开发新疆石油、煤炭资源的事情”

顾维钧皱眉道:“杨增新这个人清廉自诩,不喜奢华,新疆都督府残破不堪不过他对中央极为忌惮,当初教育部派个官员去巡视他不答应,袁世凯当政的时候,想把山西的一些游民安置到新疆,他也不答应此人视新疆省为禁脔,怕他不肯轻易就范”

柴东亮冷笑道:“那我就杀一儆百拿他这个清官的头警示全国”

“可是杨增新无罪啊?”

“分裂国家,抗拒中央政府,这罪过还小吗?”柴东亮怒道。

“清官?杨增新那老儿算嘛的清官?都督府破一点就算清官了?大总统,您甭信这个,介(这)种装神弄鬼的银(人)最不是玩意儿,他的底细瞒的了别人可瞒不了我”门口传来杨梆子浓重的天津口音。

顾维钧笑道:“杨部长来了?”

杨梆子刚刚担任了巡警部的副部长,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听见顾维钧叫他杨部长,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了,还没坐稳椅子就道:“杨增新在新疆装清廉,甭看他的都督府比山神庙还破,实际上这家伙的钱海了去啦”

柴东亮疑惑道:“哦,你是怎么知道的?”

杨梆子笑道:“天津卫的事情,嘛也甭打算瞒过我杨增新在天津卫租界构筑的洋房,乖乖,比国领事馆都气派,每个五六十万的说嘛也拿不下来,听说他在大连也有买了地盖了洋房。大连的事情我不清楚,可天津卫的苍蝇是公母,都瞒不过我老杨的这双眼”

柴东亮灵机一动,对付杨增新这种伪君子,《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不正可以对症下药嘛以杨增新的为人,他不可能实打实的把全部财产都申报,大连和天津的房地产,他肯定会隐瞒,否则的话,他装了多年的清官形象不是立刻就毁于一旦了吗?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扳倒杨增新这个新疆王,打击一下边疆的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同时也可以借此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中国这么一个各地发展极为不均衡的大国,不论是**还是民主体制下,中央集权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否则各省以邻为壑,富裕省份高楼大厦林立,穷省则连一间像样的学校都没有,肯定是要出大乱子的,必须有强力的中央政府出面协调才能解决问题。

柴东亮正为削藩的事情烦恼,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杨增新这个伪君子竟然撞到枪口上来了第三百五十章 偷袭苏伊士运河

欧洲前线的战报被摆在了柴东亮的案头,他仔细的一份份翻看着前线记者和观战武官发回的报告,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以“大德通”票号大掌柜阎维藩为首的晋商从俄国发回的秘密情报。 ,

“怪不得英国佬的底气这么足呢”

柴东亮恍然大悟,英国人之所以硬挺着不肯修改关税协定,始作俑者正是柴东亮本人

门g古和奉天大量出口武器和军用物资,用中国制造的武器武装起来的俄军战斗力陡然增强数倍,俄国士兵扔掉了绑着刺刀的木bāng,换上崭新的莫辛纳甘步枪,炮兵也把陈旧的老式架退炮换成了新式的管退炮,而且装备了大量的双轮马克沁机枪。

在另外一个时空,被德国人打的屁滚尿流的俄国西线部队,竟然在获得了中国援助之后,险险的挡住了日耳曼战车前进的脚步,而在俄国的东线,实力大大增强之后的俄国大军,长驱直入杀进了波斯米亚,塞尔维亚部队也在俄国人的帮助下大举反攻,打的奥匈帝国溃不成军,俄国大军竟然有兵锋直指维也纳的态势。

惊慌失措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急忙向盟友德国求救,威廉二世不得已派出十个师的兵力援助奥匈,才勉强将俄国高歌猛进的势头挡住。

奥匈帝国的失败几乎是雪崩式的,帝国统治之下的斯拉夫民族纷纷发动起义,维也纳宫廷不得不到处灭火,已经空虚的兵力更加的捉襟见肘。

德国的东线没有获得预期的胜利,西线的形式则更不容乐观。国政府曾经宣称,他们可以从非洲抽调三十万土著部队,当时全世界都觉得他们是在吹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国人不但做到了,而且翻了一翻,他们竟然从北非地区调来了足足六十万由柏柏尔人、阿尔及利亚人组成的非洲大军,另外他们还在安南征集了五万劳工来运送辎重。

大英帝国的舰队奔忙于全世界的殖民地之间,从印度、非洲、尼泊尔、香港大量抽调当地的土著部队加入英军,仅仅廓尔喀人组成的精锐轻步兵就达到了一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香港旗手、号手、通讯兵也成了英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俄国没有出现预料之中的溃败,成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变数。俄**队由战前的三百六十万人,迅速扩张到了七百五十万,雄心勃勃的沙皇准备再增加三百五十万士兵,组成一支空前绝后的一千一百万人的庞大军队。

沙皇尼古拉二世公然宣传,要杀进柏林,让表哥威廉二世交出他的佩剑投降

目前看来,西线战场还在国境内,貌似德国人占有优势。但是包括九江海军大学校长美国人马汉少将、安庆陆军士官学校副校长英国人巴恩斯少将在内,柴东亮身边的军事人才都指出德国人已经是强弩之末,战败也就是三两个月之内的事情。

德军的训练远远好于英国和**队,更比那些乱七八糟的殖民地土著士兵好了千百倍,可是堑壕战的存在,客观上将士兵素质之间的差距抹平,双方拼的只有火力以及谁能承担更大的损失,谁能流更多的血。

毫无以为的是,在炮灰的数量上,同盟国远远不及协约国

柴东亮大量贩卖军火的举动,成为了整个战争的胜负手,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根本就没做好战争准备,即使是最悲观的军事家,战前也认为这最多是一场打三个月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