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上红包群去和亲(100)

作者: 小蜜蜂嗡嗡响 阅读记录

只是北国人大多不怎么读书,甚至于认字的都不多。

好在早在先汗王的时候,就有意模仿晋国开设科举。只是北国选拔官员的方式向来都是子承父、父袭子,先汗王的想法,当然是损害到了北国上层贵族的利益,听说那几年的王宫是极危险的,直到后来先汗王妥协了,不再起兴科举的念头,北国这才又安定了下来。

此后待君屹登上王位,其实内心也有兴科举的念头,只是他初初登位根基不稳,这才按下不提,如果距其上位已经有四五年了,手中权势越发稳固,他自然也就有了再起科举的心。

前些时候他遭遇刺杀,便是因此,若非如今王宫内守卫森严,恐怕他也要像老汗王那样,日夜不得安宁了。

将这两日的账簿尽数看完,君屹也从外头回来了。

他今天依旧按照惯例,先去了驻城军营巡视了一圈,后又接见大臣们与其谈论国事,商讨几个过于“活跃”的部落到处抢夺其他部落粮草等物该如何处理等事。

一日忙碌起来,几乎是脚不着地不得休憩,好在忙碌也只是这几日,待冬日彻底到来,反而会因为气候原因各个部落不得不沉寂下来,所以争斗少了的原因闲暇许多。

只能说,还是穷苦闹的,秋日过后便是冬日,谁也不想冻饿而死于冬日,可除了平日的积攒似乎便也只有抢夺这一条路,故此并非只有北国这般,大部分的游牧国家都有这样的野蛮行径。

对此状况,以往的北国汗王多是放任不管的,但君屹不同,北人原本就少,再因为内斗而有所损耗,那北国何时才能够有所崛起?

只可惜,即使有汗王的干预,却依旧因为地域辽阔和人手不足而收获甚微。

两个人一同用了晚饭,侍女们将碟碗全都收拾下去,就见他们相携着往后殿去。

回到寝殿,两个人照例坐在一起说说话。他们往常说的,多是一些鸡毛碎皮的琐碎事儿,今日却一改往昔,说起了国事。

说是国事,似乎也不大准确。

只是同为一国之主,君屹自然不会是毫无手段,甚至于因国情相似,他对大宛的了解其实是要超过晋国新帝的。

故此大宛所上的缔结盟约的文书内容,君屹甚至都无须亲自看到,几乎都能猜到个大概,无非是觉得晋国与北国之间的盟约让北国获得了利益,所以也想学北国一般,向晋国求娶一位公主。

公主出嫁,陪嫁甚多。

且不说金银珠宝等财帛就是难以计量的粮食布匹就足以动人心了…

所以大宛这是觉得抢夺费力,干脆以嫁娶来达到目的了?

或许当年秋骊嫁来北国之时,那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也给了大宛的王灵感,故此才会有这么一出。

这个消息,秋骊也隐隐有所耳闻,只是她到底根基浅薄,在北国的凉城里还算消息灵通,但出了凉城就有些耳目闭塞了。

“大宛向晋国求娶公主?哪一位呀?”

初初听到这消息的时候,秋骊便是一愣,她记得六皇妹今年年初已经定亲,七八皇妹都还未满十三,至于新帝的女儿,最大的也才不过八岁,若是真有意和亲大宛,哪里还有公主可嫁?

可若想像前朝封宗室女为公主和亲远嫁,怕是也不成,毕竟有她与君屹这前例在前,同为一国之主,大宛的王哪里会愿意娶一宗室女?

更别提前些时候大宛才大败晋国,此时正气焰嚣张着呢。

暂且不说晋国是否愿意与大宛缔结盟约,就说这和亲的人选,思来想去,好像都没有合适的。

两人就此展开了讨论,说了半天却也没什么有用的,反而因着发散的思维,谈论的内容越发歪楞。

说到最后,也不知话题为何会偏移到数日前的刺杀事件上头去的,但秋骊也在君屹的话里了解到现在已经锁定了一个嫌疑人,至于到底是不是真凶,则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而这个嫌疑人,则对于秋骊而言是个较为陌生的存在,哈达尔将军—一个一听名字就知道会是个凶悍的武将。

北国不同于晋国的国情之一,便是武将文臣之间的地位差距。

晋国重文臣,文武大臣中,文臣必然高于武将。这与晋国的开国皇帝便是武将的缘故有关,可能是担忧忌惮后人效仿,所以在开国皇帝登基为帝后,便开始了重文抑武的方式来防范于未然。

显然,这个方法确实是防范到了武将佣兵自重,可也因此,历任皇帝可用的将才越发的稀少,像是先帝那般,愿意拨下大笔银两粮草到军营之中的,都算是重武的皇帝了。

秋骊回想了下她在晋国皇宫时的所见所闻,再结合上曾经看过的一些杂记野史,心里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晋国和北国以及大宛等国家就像是两个极端,无论是偏文还是偏武,都过于极致并不利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