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5小时(78)

作者: 打字机 阅读记录

再往上,是秦峥前天给他发自己做的晚饭,沈苫回复“/大拇指”。

再往上,是秦峥给他看停在他窗外的小鸟,沈苫回复“!”。

再往上,再往上,是他们从冰河湖一日游回来的那天晚上,他们在下车的地方分开,临别时秦峥嘱咐他到家了告诉自己,沈苫答应,并在散步回家后发了一句“到啦”,秦峥回复“好”。

再往前翻,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秦峥发个什么,沈苫简短回应,偶尔主动,也是一些具体的问话和答复。

但你还记得他们最初最初的对话页面是怎样的吗?

内容永远都是沈苫发送一个酒店的地址,秦峥在后面再回复一个“好”。

现在角色好像颠倒了,但颠倒后的二少爷又远远比从前的沈苫更加话痨。

他甚至还会给沈苫分享他在雪地里看到的小兔子。

一次、两次,起初还会诧异于他的消息,但日子久了就会习以为常,而就在刚才,沈苫竟然差点也给秦峥发了一个小男孩和Elsa的故事。

他是不是中了什么圈套?

像是做了什么坏事怕被人发现似的,沈苫手忙脚乱地把手机锁屏揣进了兜里。

但命运也许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

不知你是否看见过,电影里偶尔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在一条街上的不同地点或是不同时间的同一地点,男女主角以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与人聊天、走路、搭上电车,他们在相似又不完全一样的空气中仰头辨认同一阵风的形状,他们在错置的时空里穿着初见时的长裙与外套相对而立,人群在他们的身边掉帧成王家卫的虚影,他们看着彼此的方向,但事实上也许他们永远都无法真正看见彼此。

而后,有人在身后呼唤他们各自的名字,他们转过头,从此在人群中重逢,又或永远擦肩。

说实话,沈苫小时候确实还想过要不要也像沈甯留在回收站中的理想那样,去做个电影明星什么的。

今天天气很好,虽然北欧凛冽的风声依旧未止,但至少人们从窗户里看到的室外阳光灿烂,让人心情好得想要乘着风张开宽大的衣袖,像个热气球一样自由地飞起来。

而就在这样一个大风呼啸的晴天,在距离自己家不到十米的街道旁,沈苫握着兜里的手机,为自己刚才差点为之但得幸阻止成功的冲动心有余悸地松了口气。

有骑单车的少年拨着铃铛从他身边经过,路边被人不小心丢弃的红色塑料袋在风中变成气球起飞。

沈苫的目光被那颜色抢眼的目标物吸引——这让他忍不住想起小时候Edwin带他去广场上放的风筝。

他好像也只有那个时候才放过风筝,是什么形状的来着?

不知是谁的短信铃声用的是托宁湖的天鹅叫声。

是了,那只风筝就是天鹅的模样。

在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声音来自被自己揣进兜中藏起来的手机时,沈苫却察觉到什么似的转身回过头,在一个他完全没有构想过的画面中,和街对面原本揣着衣兜低头发呆的秦峥,隔着一条街,相对而视。

这是梦吗?

大约不是。

电影的背景音乐渐渐变换,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告一段落。

在清朗的风中,尚不知晓自己正处于他人影片之中的秦峥正是沈苫天鹅短信提示音的始作俑者,在方才看到、或是在听到天鹅的叫声时,他也才从沉思中抬起头来,看着来人,情不自禁地立正几分,举起手向沈苫晃了晃手里的信件。

“邮递员刚才正好路过,我帮你签收了几份邮件。”

“多谢……”

都不记得是怎么过的马路的了——这段记忆可能也被导演一刀剪没了。

沈苫晕晕乎乎地从秦峥手中接过那些邮件,走在前面用钥匙打开了半地下室的大门。

信封上的地址清晰明了,都是些从银行、报社和其他不同街区寄来的订单问询信息。沈苫随意翻动的动作停在了秦峥在身后关上房门的一刻,短暂停顿后,他目标明确地从邮件中抽出了最厚的那只信封。

是他在从维也纳到布达佩斯的火车上认识的小姑娘寄来的。

幸好她写的是英文的Shen Shan——毕竟由于某个坏心眼家伙的敷衍,沈岁到现在还以为沈苫的名字是“沈山”。

#

亲爱的沈山先生:

雷克雅未克的夏日还好吗?我在的里雅斯特的酒馆里给您写这封信。

来之前我恶补了历史与简·莫里斯的游记,知道这里是中欧铁幕的边界,是一座难以用语言描摹的集结了繁荣与衰败的“无名之地”。

您知道,我是一位文艺女青年,而的里雅斯特自古就是文人们的庇护所,所以不出意外地,我也很喜欢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