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非要我登基(248)

周嘉荣因为心里装着事,一直在装醉,偶尔插一两句,听他们的约定,也只是点了点头,没多作声。

等上了自己府上的马车,他才彻底放松下来,疲惫地靠在马车壁上,听着外面时快时慢的马蹄声,期间偶尔夹杂着一两道妇人的吵嚷声,孩子的喧闹声,那么近,又那么远。

心绪烦乱的周嘉荣掀开帘子的一角,黑幕中远远近近时有灯光亮起,又时有灯光熄灭,明明灭灭,宛如夏夜的萤火虫,微不足道,却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路。

这样安宁、平静、普通的生活,一旦战事起都将被打破!

周嘉荣想起今天那一张张欢喜的脸、哭泣的脸、感激的眼神,心里格外不是滋味。

这些人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渴望朝廷能够保卫他们的家乡,亲朋的老百姓是何其的可怜!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很可能是个通敌卖国的贼子,是残害他们家人、亲朋的侩子手,何其荒唐,何其残忍!

周嘉荣还是想不通,武亲王为何要跟匈奴人勾结。匈奴人能给他的,他现在没有吗?尊贵的出身,高高在上的权力,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哪样没有?就算小时候,他不受宠,但身为父皇的长子,他的生活也不差的,他究竟图什么要勾结匈奴?他对得起那一张张朴实真诚的脸吗?

还有,他到底跟匈奴人勾结做了什么?有什么目的?

到了府邸,周嘉荣仍旧没想通,板着脸下了马车,将大氅丢给跟在身后的柴顺,大步往里走去。

刘青紧随其后,到了书房,关上门后他对周嘉荣说:“殿下,您让小的查的消息,已经有了结果。今天那对祖孙确实是三年前从西北逃难来的,老翁姓黄。黄老翁的儿子儿媳都死在了匈奴人手里,家里的房子也被烧了,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带着小孙子不远千里到京城投奔远亲。黄老翁确实对武亲王极为感激,不过今日他的行动,是有人在背后刻意引导的结果。”

“而这人是黄老翁家隔壁的一个秀才,秀才对武亲王的功绩大为赞赏,听黄老翁说起了三年前的往事,便给他出了这么个主意,还教他怎么说。黄老翁确实打从心眼里感激武亲王,便听了秀才的话,带着孙子出城迎接武亲王。”

周嘉荣轻嗤:“这文绉绉的话一看就不是乡下老汉会说的。这秀才背后有何人可查清楚了?”

刘青点头:“这个秀才有个表姐是崔指挥使府上的一个妾室,近段时间,秀才时常去崔府。”

崔指挥使是指京城守备军的指挥使崔勇。他是兴德帝的亲信,这件事是谁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白天周嘉荣就怀疑是他父皇的手段了。若是没看到弹幕,周嘉荣可能还会详细地问讯一番,现在他完全没这心力,摆手道:“查一查,我父皇是通过哪些人,哪些手段大肆给武亲王造势的,将这些人记下来就行了,放到书房,我有空会看。”

说罢,他站起来,从书房靠墙的柜子下,取出了一件黑色的新衣换上:“我要去一趟穆府。”

刘青错愕:“殿下,现在已经很晚了,街上宵禁了。”

出门很不便,而且府中还有陛下派来的那十个侍卫盯着殿下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去,一不小心就会传到陛下耳朵中。武亲王一回来,殿下就急匆匆地跑去找护国公,不免给人一种殿下急了,要找靠山的样子。

周嘉荣将那把弯刀藏在了衣服里,理了理袖子道:“怕什么?没我的允许,他们也不能进书房。你在书房假扮我,别让人看出来了,若是二更末我都还没回来,你便装作我今晚歇在书房。”

说罢,只带了一个信得过随从,从侧门悄悄离开了荣亲王府。

——

冬日白天短,夜晚长,亥时街上已经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光芒从木门窗棱下方窜了出来,四周一片漆黑。

大街上极为安静,周嘉荣骑着马,避开了打更的路线,快速来到穆府门前,敲响了门。

守门的从被窝里爬了起来,打开小窗探出一个头打着哈欠问道:“谁啊,这么晚了!”

随从上前拿出一个令牌递给对方。

守门的马上起来,打开了门,又通知府里。

等周嘉荣被请进书房时,护国公已经坐在里面等着他了,桌上还有两杯冒着袅袅青烟的热茶,显然是在专门等着他了。

“外祖父,深夜来访,打扰了。”周嘉荣歉疚地说。

护国公先是给他见了礼,然后摆了摆手:“无妨,这人老了觉就少,老臣现在也睡不着,殿下请坐下说话吧。”

祖孙俩相对而坐。

喝了半杯茶,护国公率先开了口:“殿下可是为武亲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