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非要我登基(273)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周嘉荣无语了:“查出这些流言的源头了吗?”

“没有,对方很谨慎,是找城隍庙的老乞丐传出来的,那老乞丐生了病都快死了,什么都敢说。”面对这种人,刘青也很为难。

周嘉荣听完就没兴趣了:“不用管他,随便他们吧。”

谁知这样的流言并没有消停,渐渐的,坊间的流言多了起来,虽然很隐晦,没有直接点名几个王爷的名字,用了绰号代替,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是他们四兄弟。

而且都是关于他和中山王的,还有些蜀王的,武亲王的非常少。

刘青怀疑:“殿下,这会不会是武亲王让人放出来的?前阵子,关于他过继时天降不祥之兆的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会不会是武亲王反击回来了?”

周嘉荣不确定,毕竟没有证据。

按理来说,这样的流言也太小儿科了,也伤不了筋骨,武亲王应该没这么幼稚才对。可他到底是不了解这个大哥,万一他就这么小气,怀疑前阵子的流言是三个弟弟散布的,借此报复呢?

罢了,这都是小事。

周嘉荣更关心江南水患。

中山王已经去江南半个多月了,期间送了两封奏折回来,向朝廷报喜,说是已经控制住了江南的水患,请兴德帝放心。

兴德帝果然很高兴,当天去了淑妃宫里,夸她生了个好儿子。

周嘉荣听说这个情况后,也很高兴,提笔写了一封信,准备派人送去给纪天明,让他若是接到了王掌柜派去送粮的队伍,就将粮食拿回去,平价售出,以做朝廷开仓赈灾后的补充,毕竟这时候江南不会嫌粮食多,粮食多一些才能保证价格稳定。

只是信写好了,墨迹还未干,刘青忽然匆匆进来,紧张地说:“殿下,纪先生派了人过来,要见你一面。”

“我刚好给他写完信呢,快将人带到书房。”周嘉荣笑道。

过了一会儿,刘青领着一个山羊胡,个子矮小,非常瘦,神情有些憔悴的男人进来。

“草民叶和通见过荣亲王殿下!”山羊胡先跪下行礼。

周嘉荣道:“起来,坐下说话,你跟纪先生是什么关系?”

叶和通还是有些拘谨,只坐了小半个椅子,认真地说:“草民是纪先生的帐房先生。纪先生救了草民一家老小,此后草民便一直跟着他,今日到京城是受纪先生所托,送一封信给殿下,殿下看完后便知。”

说完,郑重地从胸口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周嘉荣。

周嘉荣打开,信纸上只写了几行字,有些潦草,看得出来写信的人心情颇不平静:“殿下,江南洪水已波及二十二个县,无数百姓受灾,房屋财产被大水冲走,无以生活,不得已卖儿卖女,五百文钱就可买一女童……江南之惨状,臣难以描述,殿下听叶和通说吧。”

周嘉荣通过这封信察觉到了纪天明沉痛的心情,心里也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痛心。

他紧紧攥着信问:“朝廷不是已经去赈灾了吗?还拨了五十万两银子,怎么还会这样?”

叶和通苦笑着说:“殿下,什么银子,咱们老百姓根本没见过,如今江南米价已经贵到上百文一斤了,百姓啃树皮野草为生。”

周嘉荣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这些银子很多人都看着运往了江南,而且父皇还颁布命令,广开义仓,应该不至于此才对。

“到底什么情况,你跟我详细道来。”周嘉荣认真道。

叶和通一五一十地将江南的情况说了一遍。

周嘉荣越听脸色越沉。他那个好四弟,去了江南后从头到尾都躲在苏州府内,不曾出过苏州城一步。

江南各地倒也不是没有赈灾,只是官府开的粮仓极为少,时间还很短,每日仅仅两个时辰,每人限购五斤,很多老百姓半夜就去排队,仍很难买到官府开仓放的粮。

官府倒也没完全不管百姓,每日也开了粥棚施粥,可粥清得能照出人影就不提了,而且还限量,去晚了就没有,一天几大桶就完事了。

这不是做做样子是什么?

“朝廷是发了赈灾的银子,也责令相邻的府县开仓赈灾的。这些银子和粮食都去了哪儿?”周嘉荣愤怒不已。

叶和通没作声,其实这个答案大家心里都有数,既然朝廷拨下来的款项没赈济灾民那自然是进了某些贪官污吏的口袋。

周嘉荣冷静了一会儿问道:“纪先生还有什么话让你捎给我吗?”

叶和通站了起来,将他的外衣脱了下来,然后将背部那块补丁撕了下来,露出一张写满了小字的绢布,他郑重地将这张绢布交给周嘉荣:“这是纪先生让草民一定要亲自交到殿下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