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非要我登基(327)

话说到这份上,中山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承罡走了。

他希望孙承罡回去后能将这事禀告父皇,这样他就能早点出去了。

——

徐达很快便见识到了孙承罡的圆滑。

出了牢房,孙承罡并未提任何非分的要求,而是用商量的口吻道:“徐大人,中山王是我的故交,你刚才也听见了,他想吃肉,还请徐大人通融一二。”

这不是很难的事,徐达卖孙承罡一个面子:“孙公公说得是,一会儿我让人给中山王殿下送些肉食过去。”

“多谢徐大人。”孙承罡客客气气地道,“听说荣亲王临走时将苏州府的政务交给了徐大人,徐大人应有许多事要忙才是,我就不打扰徐大人了,徐大人去忙吧。前几天赶路累了,今日我想在房中歇歇。”

徐达只得说:“那我便不打扰孙公公休息了,孙公公缺了什么,吩咐管家即是。”

孙承罡笑着将人送走,回屋就叫来侍卫:“你们俩换身衣服,出去打听打听,苏州府如今是什么情况。”

两个侍卫连忙出门办事。

下午后,二人先后回来,像孙承罡禀告道:“孙公公,荣亲王殿下在苏州府颇得民心,百姓提起他都赞不绝口。至于殿下去扛沙包的事……确有此事,而且还有灾民证实,荣亲王曾跟灾民一起睡过草棚,吃过野菜粥。”

孙承罡在京城便听说了这些传言,不过他一直没太当回事。

荣亲王金尊玉贵的出身,从未吃过苦,哪受得了这个。恐怕,这更多的是穆家为了给荣亲王造势故意弄出来的动静吧。想必,陛下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可如今看来似乎不是这样,京城的传言可能有真有假,但苏州府老百姓的拥护和认可是做不了假的。

沉默许久,孙承罡挥手让侍卫退下,次日又亲自走上了苏州府的街头。苏州府已经恢复了几分往日的热闹,街上的店铺大都开着,迎来走往的客商,熙熙攘攘,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若非一路南下看到的满目疮痍,实在让人无法将洪灾与这座繁华的城市联系在一起。

而苏州府能这么快安定下来,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在街上转了一圈,孙承罡听说了不少周嘉荣的事迹,将信将疑。

回到府衙,他找到孔京道:“孔大人,荣亲王殿下迟迟未归,陛下还等着我们回去复命,你安排人送我去见他吧。”

孔京有些意外于孙承罡的决定,但孙承罡身份摆在这里,他不能拒绝:“孙公公,宿宁县距苏州府有几百里,路途遥远,且不少道路桥梁被洪水冲毁,还要绕道,多有不便。公公不若在苏州府再等几天,我们派人去请殿下回来。”

“孔大人此言差矣,殿下都不惧辛苦和不便,杂家怎么能畏惧呢,你安排一下人带路,明日就出发。”孙承罡坚持道。

他已经等两天了,京中陛下还在等着他的消息,他总不能一直在苏州城这么干等吧。

孔京拗不过孙承罡,只得回去安排护送的人员和线路。

次日,孙承罡带着八个侍卫,从苏州城出发,前去找周嘉荣,先是走路,然后坐船。沿途果然如孔京所言,不少道路桥梁被冲毁,只能绕道走,颇浪费时间,折腾了七八天,总算赶到了宿宁县,可却扑了个空。据县令说,五天前荣亲王就已经走了,去了百里县。

浑身都痛,本来打算歇一歇的孙承罡只得又打起精神,前往百里县。

八月十五这天,孙承罡总算到达了百里县。

百里县位于太湖边上,是这次受灾很严重的县城之一,半个县城被淹没,虽然潮水退去了,但不少泥土建的房屋因为长时间泡在水中,夯实的泥土变软,墙体已经坍塌,不能住人了。

街上乱糟糟的,到处都是在收拾清理地面的灾民,就连孩子也在忙活,他们将木头,还有些未被冲走的锅碗瓢盆都捡了回去,刷一刷,还能继续用。

“孙公公,您小心些,地上滑。”侍卫紧张地在前面领路,这一段都是稀泥,几个孩子赤脚调皮地在泥浆里踩来踩去。

孙承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轻轻点头:“走吧,今天一定要找到殿下。”

他耽误太长时间了,估摸着他的信已经送到陛下手中了,也不知道陛下会下什么旨意。

一行人越过劳作的灾民,走了一段路,前面炊烟袅袅,一口很大的铁锅架在用石头砌的露天灶台上,几个妇女将一大盆野菜、青菜倒进去,盖上锅盖煮了起来。

侍卫上前问道:“婶子,县衙在哪里啊?”

那妇女诧异地打量着他们,用带着方言的口音问道:“外地来的?来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