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良臣(科举)(271)

作者: 桑阿豆 阅读记录

就在这种奇怪的氛围内,谢良臣的工作开展得无比顺利。

谢良臣刚从外面回来,盛瑗见他浑身都湿透了赶紧把姜汤端来,又让人去烧热水,备着他一会洗澡。

“底下的情况很不好吗?”盛瑗见他眉头紧皱,问道。

之前的几次飓风,虽是风力也不小,但是除了吹倒一些农作物之外,造成的破坏还不算大,毁坏的房屋就更少。

可是这次不一样,飓风从北海而来,在登陆合浦之后风力几乎没有减弱多少,不仅大量的农田被淹,而且毁坏的房屋更是不计其数。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上千人无家可归,谢良臣刚才便是去灾区查看情况的。

之所以合浦受灾如此严重,除了飓风风力太强之外,主要就是当地的房屋几乎都是简陋的草搭房,很容易就会被风刮倒。

而他们之所以多建草房,也是因为以前太穷且经常受灾,所以干脆就建这种简陋的房子,等被风刮倒之后再重新搭一个就是。

如此做法虽然确实能降低损失,但是每年几乎都要重建一次房子,十分不利于人口发展,更别说其他的了。

所以谢良臣去考察过后,便决心不再让他们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此番他已经让合浦的县令安置了当地的老弱妇孺,至于其余数百名青壮,他则直接就地征了徭役,让他们在合浦建码头。

不同于朝廷征徭役是完全的白嫖,役夫们要自备吃食和工具,谢良臣让他们建码头,是会包餐的,同时多余石料他也允许役夫们自己带回去。

之前五县修路,谢良臣与杜通判也是这样商量的,役夫们不必自带吃食,而全由州府提供,只是不能带材料回去。

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明白,只要他告诉百姓们能免费带石料回去,他们就肯定不会不要,而石料带回去后又只能用来建房子。

以前他们懒怠动,又觉得反正房子也容易被吹倒,所以根本就不上心,更没谁去费劲的采石。

如今谢良臣给他们提供了一顿饭,又让这么多人一起修码头,在官府的督促下,他们开采石料的积极性可比一个人干的时候高多了。

再加上见识到了新修的码头有多坚固后,这些人也明白了,原来是可以有风雨不侵的屋子的,只要再用点那什么修路的“水泥”浆就行。

所以在谢良臣结束以工代赈之后,这些百姓们到矿山工作的积极性比以往更高,也不再嫌累,只拼尽全力想要给自己建一所再也不会被飓风刮倒的房子。

去矿山打工的人多了,矿石开采的进度以及成品生产的数量也稳步提升,杜通判见投入的银子越来越多,材料也越积越多,有点着急。

他怕以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等不到知州大人还钱,他该先倾家荡产了。

不过还没等他来找谢良臣,谢良臣倒是先去找了他,还道想让他与自己一起去巡抚衙门拜见巡抚大人。

听说谢良臣想把钦州连接外省的主干道打通,杜通判眼睛一亮。

按他所想,最好就是与梧州相连,再借道往广州,这样一来两地的货物交易就更加容易,尤其是广东还有多个港口,还能借一借东风。

最重要的是,这事如果巡抚大人同意了,则很可能不止钦州与梧州府内的道路需要修建,很可能其他州府也会模仿,那他的东西就不愁卖了!

可是巡抚大人向来脾气固执,人也守旧,不见得会答应。

杜通判把心中的顾虑说出,谢良臣这才一笑道:“这正是我找杜大人来的原因,我对巡抚大人实在不甚了解,不如杜大人体察细微,所以说服巡抚大人的事恐怕还要杜大人多多出力。”

对于巡抚的心思以及为人性格,杜通判确实了解得很,说白了就是太过谨慎,凡是没有把握的事情,对方几乎不会让底下官员去干。

譬如以前尹大人还在的时候,就曾表示希望巡抚衙门能调拨银子来修缮码头,毕竟北海可是全省难得的通商口岸。

可是巡抚大人却说每年反正也没有多少商船停靠,可见航运并不发达,若是修缮码头,耗费银子不说,恐怕也是白忙一场,所以给拒绝了。

对于这样的人,要说服他很难,但只要能拿出已经成功的例子来,则说服他又很容易。

就像现在钦州正在修路,要是因为这几条路的修通,钦州财政有了极大的改善,那么说服巡抚大人或许没问题,关键是现在钦州的路才修了一半,各家的东西也都还没卖出去,要看到成果还需时间。

因为了解巡抚为人,所以杜通判便委婉的把对方的性格说了,谢良臣找他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好几份的资料,此刻听这话,便拿出一份文件道:“若是有此物,不知可能说服巡抚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