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24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于谦表示同意。

毕竟先帝只剩三个儿子,开不起玩笑;登基大典全过程都是心惊胆战的,但其他的事就实在不必拘泥形式。

既然这样,那就先答应了吧。

大家很清楚,即便是能见到皇帝,小孩子也做不了主,最终能在奏疏上批红的,还得是这位汪太后,既然如此,走不走这个流程也没什么要紧。

只是接下来的一件事就有点惊悚了:建文帝的家属安置问题。

“虽然建文帝的帝位是窃取的,但是子孙无辜;靖难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他的儿孙也被囚禁了这么些年。同为太祖皇帝的子孙,何况太宗皇帝与懿文太子一母同胞,同气连枝,这样对待他的家属,我心有不忍。你们派人去查一下他的子孙情况,封个镇国将军,以奉懿文太子香火。”

群臣显然没有想到汪舜华会提到这件事,都有点发愣:一是建文帝本身已经被打入另册,怎么突然提出他的子孙安置问题?二来建文帝的皇位是窃取来的,怎么说?;

汪舜华成竹在胸:“太祖皇帝祖训:国家建储,礼从长嫡。懿文太子妃常氏有两个儿子,长子早丧,自当由次子上位;建文帝是庶出,根本没有争夺的资格。只是他包藏祸心,在黄子澄、方孝孺等辈拥戴下,骗取太祖皇帝信任,登上皇太孙的宝座。”

胡濙曾经在建文帝手下办事,曾经追寻了他十八年,又当了三十二年的礼部尚书,熟悉典故,何况现在大局已定,再不满汪舜华,也不会支持建文帝,于是点头:“确有此事。常妃乃开平王常遇春之女,生长子雄英、三子允熥,因难产而死。建文帝为次子,出生时,其母吕氏乃是侧妃,当为庶出。”

汪舜华点头:“方孝孺等辈饱读诗书,居然连立嫡都不懂。他们若真是毫无私心,就应该拥戴嫡子,可是没有。不过因为嫡子上位,原就是天经地义,根本没必要感激他们;这才选择了建文帝,苦心孤诣为他谋划,助他登上皇太孙的宝座。”

她冷笑了一声:“黄子澄等人机关算尽,却反算了自己的性命。建文的位置来得不正,自然要借助太祖之手铲除祸根;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功臣杀光了,能打仗的也就没了,等到太宗皇帝从北平起兵,他能用的人也就是李景隆了。”

众人低下了头。

朱允熥不为人所知——建文帝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皇位是骗来的,太宗皇帝打倒了建文,也不好意思说还有个比建文更有资格当皇帝的——你可是打的清君侧的旗号,要不你扶朱允熥上位?就像某经典反琼瑶小说说的,嫡子,说贵重也贵重,这时候当垃圾处理都嫌费事!

建文帝的上位史在网络上被八得干干净净,汪舜华初看时简直无法相信,说好的祖宗家法呢?嫡庶这么重大的问题居然被弄错,这绝对不是意外,是存心!

汪舜华有点咬牙切齿:“方孝孺和黄子澄真应该感谢太宗皇帝杀了他们,成全了他们节义的名声;否则,将来撰写史书,真应该把他们作为佞臣传的篇首!合谋废嫡立庶,离间天家骨肉,迂谈复古,误国误民!”

“什么士林领袖、读书种子,连秀才都考不中;也只有建文这个废物拿来当宝贝。可惜这一对活宝念了这么多年的仁义道德,不知道把书读到哪里去了,太祖崩逝不许诸王奔丧,尸骨未寒就杀人家儿子,不把人弄死不收手;太宗把护卫交还了,还把仅有的三个儿子送到南京表忠心,甚至装疯卖傻还不放过,非把人逼反!当时太宗身边也不过八百人,建文讨伐的军队从十几万到七十万,连给太祖修陵的兵士都拉上前线了,就这还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如果来的不是太宗,真该自投长江以谢太祖,二世而亡啊!杨广好歹也干了十四年!”

众人真的不好说什么了。

不错,汪舜华就是要做好人。释放建文帝的家属,这是英宗为数不多值得点赞的政绩。反正这么些年,人都已经养废了,汪舜华自然不介意做个好人,毕竟她需要威望;但是释放建文帝的家属,必然牵涉到太宗皇帝,继而牵扯到他得位是否正当的问题。

所以汪舜华把这件事扯出来,就是要从根子上否定建文帝一系:说什么让皇帝,你让谁了?那是太宗皇帝抢的!你也别喊委屈,因为你的皇位是骗的!——刚继位屁股没坐热就忙着削藩,逼得叔叔全家自焚,太宗也是装疯才躲过一劫。又蠢又坏,该怪谁呢?

当然,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太祖虽然疼儿孙,但不可能在关乎皇位继承的大问题上被个毛孩子耍的团团转。当时给他的选项有两个,一个是次子秦王朱樉,这位兄弟望之不似人君;加上和懿文太子的父子深情,他选择了在孙子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