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37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总结起来,按照传统,应该有八个郡王,现在只有两个,其他的满打满算,也就四个,还要看人品。

更要命的是,六代以后,奉国中尉的子孙,除了嫡长子能袭爵,其他的朝廷是不管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蜀王可不敢打包票说自己只有正子嫡孙,没有旁支庶出——那不是在诅咒自己子嗣不丰吗?可孩子多了你就得养,王府每年进账就那么多,怎么养?——以前还可以侵占土地,这事蜀王府也没少干,但是现在除了点赐田,别的土地都要纳税,自己收多少租子也有标准。如果敢犯禁,猜猜汪太后会怎么办?

——该怎么办?以退为进,逼着太后出政策!你把人赶出王府,总要给条活路吧,不能都到凤阳去蹲大牢,或者台湾海南种地;不仅丢朝廷的脸,而且浪费人才!

——藩王们从小都是被教训着长大的,混蛋不少,但能读书办事的也有,即便不能做官,买几十亩地或者做点小生意,总要把日子过下去不是?尤其蜀王系,贤王辈出,包括悦菼和他的儿子友垓、孙子申鈘、申鑿等,都是有名的学者,博览群书、通古博今。

可就怕太后不答应!

没关系,蜀王很贴心的,首先赞成太后的做法,这些年确实宗室不知节制,给朝廷惹了不少麻烦,现在太后派人查处不肖子孙,还关心大家的学习和婚姻,督促大家成长,这是何其英明的决定!

然后,国用不敷,我也是知道的。建议把宗室的待遇降一下,将军以下就免了,本来就不多;藩王和郡王打个对折,当然希望能按时足额发放,宝钞已经没了,但也别拿乱七八糟的实物坑我们。

第三,宗室不能继承爵位,也就不能享受各方面的待遇,太后你要给他们一条出路。以前是不能参合四民之业,但是现在,对于没有继承资格的子孙,能不能让他们去干活?否则,沦落街头还是打朝廷的脸!当然,其他人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该考试考试,该纳税纳税,不搞特殊,免得太后为难。

第170章 求削的王侯(中)

汪舜华看了奏疏,没有扔到一边去,而是想了很久。新政策出台后,有一大波人将断绝生活来源,她是知道的。虽然看不惯他们白吃白喝,但让人家饿死也不好;而且蜀王说的没错,宗室从小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现在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放着这么大群人不用,不是明智的选择;而且自己怎么也要想想以后跟太祖皇帝交代,以及在历史书上的评价。

对待宗室刻薄,会很难听的!

尤其她只是朱家的媳妇,可不希望背个“圣女杀宗室”的名声。

这样一想,就把四位内阁大臣招进来商量。四人之前都是看到过了,只是关乎藩王,不好出主意;这会儿见太后犹豫,也就说了:“还是要给藩王一条出路,否则把人逼到绝境了,也不大好。”

既然人家这样知趣,也不好意思不理不睬。只是现在宗室的底数是多少,心里没底;而且一奏就准,谁知道别的藩王愿不愿意。

蜀王的奏疏很快通过《光明时报》传播。不久襄王上表赞成,老人家德高望重。他一开口,秦王、晋王、鲁王等10多位藩王和20多位郡王马上上书,表忠心的同时,都赞成这样做。

今年闰年,多了一个十一月。不过临近年底,负责削藩的勋贵陆续回京,北京城终于恢复了人气。

汪舜华立刻下令嘉赏——战果丰硕,应该嘉赏,尤其英国公张懋和定国公徐永宁、魏国公徐承宗,以及镇守边关的杨信、朱辅,各赏了五百两银子——真不多,但还有锦衣玉带、金花御酒什么的;其他的参加的官员赏了三个月工资,太学生们依旧拿了10两银子回去;当然干得特别出色的奖金要加倍。

宗人府组织加班加点的统计数据,因为大家之前路上都已经统计好了,所以现在只需要汇总。

总的来说,削藩的成果是非常突出的。之前藩王有28个,现在周王、楚王、赵王因无嫡除国,宁王、伊王、郑王、肃王、庆王外加约等于藩王的靖江王因犯罪夺爵,另外淮王没有嫡子,韩王同样岌岌可危,那就还剩18个,其他的还要看世子考试能不能通过;郡王方面斩获同样很大,原有郡王总共128人,因罪或无嫡夺爵22人,还剩81人,当然其中还包括10来个父亲死了几年等着上位的,目前有嫡子的占三分之二,郡主什么的一般都是结婚之前才册封,而且只管到郡王级别,也就是现任郡王的孙女,而且都要是嫡出,加起来二百多人,满十岁的接近100;因罪夺职三百多人,新请名和吃空饷冲抵——藩王郡王财大气粗,一般生了孩子就请名,下面的就要看人品了。已经册封的,将军刚过200,中尉200多,有资格考试的200多人,主要是越往下嫡子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