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5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以如今的田赋为标准,土地就算他现在实际有的,从建极改元开始算,补齐了,才准进考场。以后士子若有拖欠钱粮的,不分欠数多寡,皆革去功名出身,永不叙用;现任官员,皆罢职不用。”

第202章 战场(四)

尽管于谦等人已经尽力挽回,但这道已经放宽条件的旨意还引发了惊天的风波。朝臣屡屡进言,甚至纠集到左顺门请愿,核心就是读书人就该有特权,不能对他们过分要求。

汪舜华根本不听,甚至让刘金带着水去,说:“太阳大,多喝水,才能坚持的久一点。”

这明显就是奚落了。

还没完,跟在刘金背后的吏部尚书萧维祯脸色有点尴尬。

刘金替他说了:“有旨意,清理土地人口是朝廷决议,关乎天下安定,关乎社稷民生。百官应体悟朝廷之艰难、朕之苦心,合力同心,强国富民;而非假为民请命之名,实为包庇纵容,出位沽名,坏我朝纲。有不从者,可以挂冠去职,朝廷绝不强留。”

他将拂尘一甩:“太后命萧尚书来此现场办公。诸位若是想去职,尽管站出来,当场勾了官籍,便可自行离去。”

朝臣们面面相觑,只得站起来拍拍衣袖,继续回衙门办公。

而在真正受到影响的浙江、南直,士子们是真的傻了——此前朝廷已经杀了一批,发配了一批,大家不是不害怕,只是相互鼓劲——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多坚持一天,胜利的希望就大一点——马上就要乡试了,朝廷为了脸面,一定会让步的。

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而这已经是以于谦为首的大臣极力争取的结果了。

所有人都蒙了。

胆子小的已经赶紧回去准备了——必须马上把衙役拉回家里清测量清楚,交清税粮,然后到衙门开介绍信,这样才能在年底前动身,明年二月之前赶到北京报到。

——朝廷已经法外施恩,估计是考虑到读书人群体不好得罪,不想逼得太狠,现在再起来闹腾,那就是要逼朝廷收回成命,停了乡试啊!——就算只停一科,虽然只有三年,在官场上,年龄某种程度上说和前程挂钩,这在后世大行其道,在明朝也不是什么潜规则。20岁考中状元和80岁考中状元,就算朝廷任用的时候不区别对待,但是资历熬起来,你真的有优势吗?

——那就老实点吧。这几个月士子们出去闹腾,各级地方政府先是震恐,然后就是紧张,但该做的事情还得做——读书人家的田地不让测量,就先去测量别人家的吧。现在你们要是不着急,官府更不着急了。

离得近的还在犹豫,偏远地区的接到圣旨就是七月中旬了,得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否则错过了考期就得等三年!本来已经准备妥当到省城考试的只能星夜兼程回家,没钱的只能抱头痛哭。怪谁呢,朝廷给了时间的!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尤其是江西。这时候的江西可不是后代戏称“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恰好相反,是真正的高考强省。历史上从天顺四年到成化五年连续四届状元都是江西人,所以成化八年本来准备选刘震作状元的时候,发现又是江西人,不得不另外推荐了苏州人吴宽。

可以想见,骄傲的江西士子怎么可能接受朝廷这样的践踏?难道满腹经纶竟不如上缴的那点钱粮?汪太后这是掉进了钱眼了吗?

胆大的再次去孔庙放声大哭,但是那里现在戒备森严,衙役严阵以待,就等着你去自投罗网,抓着当场革去功名,直接扔大牢——后面的面面相觑。

出头的被处理了,等后面反应过来的同样痛哭流涕——这他妈和说好的完全不一样啊,难道不是应该朝廷在士人的请愿下,顺应民意,罢免酷吏,或者捉拿一部分人严刑拷打,永远禁锢吗?怎么全发配海南了——要支援边疆建设也不是这样的!

——而且,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乡试已经过了,只能再等三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汪太后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把这件事理清楚,为此连自己的名声都不顾了,这时候再硬抗,就真的不知好歹了。

盐商们打不过,扛也扛不过。七月中旬,扬州府几个被下狱的秀才为了戴罪立功,向朝廷供述了盐商们这几个月来的行止,同时也供述了组织闹事的头头。

八月初一,成国公朱仪、宁阳侯陈懋亲自坐镇,出动了附近卫所五千人,趁着盐商们正在集会,一举捣毁了他们聚集的馆所,捉拿盐商近五百人,现场查抄出白银近二百万两。

消息报到北京,汪舜华大喜,下旨继续查抄;对于举报的几位士子,各赏白银五十两,允许他们参加今年的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