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5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那就没啥说的,直接扔凤阳;荆王府宗室人口不多,连郡王都没有,几个弟弟年龄都还小,自然没什么问题。只是因为犯了谋反的大罪,必须除国,见溥是嫡子也不管用。

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荆王叛乱中又捉住了一批读书人,他们积极为荆王世子出谋划策。

呵呵,整天说什么君君臣臣,这就是君君臣臣吗?

可以想见,直接参与者自然难逃死罪,直接送武昌开刀;但跟他们有牵扯的,尤其是全力阻拦朝廷改制的,也要全部锁拿,也不必送刑部,刑部官员现场办公,查实以后直接发配海南。

苏州、南京、杭州等多地的罢市风潮已经持续了将近三个月,不能再拖了。尤其端午佳节,他们居然聚众掀翻了苏州府衙,知府杨贡被迫翻墙而出,狼狈而去;甚至朝廷派去处理事件的钦差被围堵,多人被打伤;此外,从四月起,他们开始联合拒绝使用建极制钱。

汪舜华想到了中学课本里的那篇《五人墓碑记》,当时感动的稀里哗啦,以为真的是为民请命的义士,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东林党的走狗,是资本——或者说是士绅的走狗而已。

果然,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六月二十四日,汪舜华下旨朱仪等人,捉拿带头闹事的商会头子,全力征剿私盐贩子。

但真正让朝野侧目的是另外一道口谕:“南直隶、浙江等省士子,不思报效,反而勾结串联,甚至勾结匪徒,隐瞒钱粮。着南直隶、浙江两省,暂停今年乡试;松江、镇江、温州、嘉兴、金华等府,停乡试二科;杭州、苏州、扬州、徽州等府,停乡试三科,其余州府,并江西、湖广两省各府,各停一科。士子当静心反省,修身正己。”

说是口谕,是因为最后并没有落实到圣旨上。

当天汪舜华得到江南的事情,大发雷霆,传达了这道旨意。

朝臣震惊。

于谦等人连忙出列,跪地不起,说不可以这样。

汪舜华语调铿锵:“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江南士绅不体察朝廷之艰难、百姓之困苦,却只为一己之私利,勾结串联,制造声势,甚至驱逐命官,对抗朝廷。此而可容,孰不可恕?他们真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想想什么是家国天下,什么是社稷苍生。而不是只顾念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蝇营狗苟,慌慌张张的想要做官。这种人,就算做了官,也是朝廷百姓的祸害。”

她看了一眼于谦,到底放缓了口气:“杭州出了安国公,又有岳武穆的灵秀,我相信其中有不少精忠报国的,只是被几颗老鼠屎坏了汤。这样吧,杭州府的禁令就取消,还有商学士,也不让你难做,严州府也免了;两省今年的秋试还举行,只允许这两个府的士子参加。”

她的语气相当严肃:“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朝廷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想耗,就慢慢耗吧。”

汪舜华拂袖而去,留下一殿官员怔怔的说不出话来。

但回过神来还是要反复进言:“开国以来,还没有因为士子作风不端、行为不检停止整个地区乡试的,尤其一口气停止三科,那就是九年!人生能有几个九年?况且江南人文渊薮,一旦停止乡试,导致贤士离心,那也是朝廷的损失。”

于谦也反复陈说:“这些士子利令智昏,固然可恨,但是选人用人乃是朝廷第一等大事,非可儿戏。太后不能为了几个士子的疏狂无知,就牵连其他所有无辜士子,这对他们来说不公平,也有伤太后亲贤爱贤之名。”

汪舜华的口气明显松软了:“正是因为江南出才子,才不能不树立规矩,否则一个个只想着自己,不想着朝廷,早晚也是朝廷百姓的祸患!”

于谦上言:“立身不正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不能因为他们连累整个群体。”

李贤上言:“只要规定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必须有当地县衙已经完成田地清理、并且没有拖欠钱粮的证明就行。”

汪舜华低着头,总算开口:“好吧,就这样办。”

商辂上言:“现在已经快七月了,估计很多地方来不及。要不,等下一科?”

汪舜华看着他。

李贤赶紧上奏:“以臣之见,不如把这几个省的考期延迟到十月,全部由朝廷派遣考试官。以示公允。”

果然,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汪舜华加了一句:“从今以后,各省乡试也是如此,必须有府县的纳税证明,才能报名参加考试。以后会试前,已经完成清理的各省士子,都必须拿着纳税证明到礼部报到。胆敢包庇纵容,一律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