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57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执政后,严格落实太祖皇帝的政策,三年一考,和会试同年。其中四品以上京职官员上述职报告,由太后亲定任免;五品以下京官,由吏部会同都察院考察,吏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会同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并密托吏科都给事中、河南道掌道御史咨访,将考察结果具册奏请。考察共分四等:年老有疾者致仕;罢软无为系行不谨者冠带闲住;贪酷及在逃者为民;才务不及、浮躁浅露者降调。

大计黜罢官员,不复序用,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然而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造成徇私舞弊、结党营私等现象十分明显,在发展的后期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因此张居正提出了“考成法”。

这些年各项改革推进,大家都很忙。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官员的工作激情,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成了中央的着力点。

汪舜华交代李秉,要草拟具体的可操作的官员考核办法。

李秉历史上以在官员考核中敢于担当著称,如今也和张居正产生了一样的想法,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还要对所办各事按期考核,因此必须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李秉擦了把汗,汪太后把天下官员的名牌挂书房里快十年了,决心这么坚定,不想得罪人不行。

因此他奏请改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核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其中差等降职。”

“地方官员照此办理,并随时接受中央考核。”

李秉强调:“立限考成,一目了然。要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通过这三本台账,严格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

汪舜华大喜,怎么就不知道“若要一天不得安宁,谈话;若要一年不得安宁,考核”的道理。

就这样干,免得一帮人整天叽叽喳喳不干正事!

当然,考核成果要充分运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此前的年终奖就可以制度化确定下来。

每年年终考核为优的,给三个月俸禄作为奖金;良等,两个月;中等,一个月;差等,不仅没有奖金,还要降职处理。每个等级各有一定比例,优秀10%,良等20%,如果地方任务没有完成,当地所有官吏考核为差等——知道你们都不想得罪人,那就把规矩亮出来。

当然连续三年优秀的,不仅可以多奖励半年工资,还可以优先提拔。

下面的吏役照此办理,由属官组织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可以黜退。

第251章 新时代的开篇(上)(建极十一年,1468年)

建极十一年的元旦过后几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君臣都很高兴:这是个好兆头啊。

好事自然是有的。

这一天是明朝建国一百周年纪念日。

一百年前的正月初四,太祖在百官的劝进和拥戴下,于郊坛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改元洪武。

这样的日子,是一定要隆重纪念的。

汪舜华和皇帝亲率宗室勋贵文武大臣,前往太庙祭告列祖列宗,听史官介绍太祖开机创业的经过,给他老人家磕头;出来颁布诏书,表示过去十年,“励精虽切,化理未孚。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方在冲年,尚赖亲贤,共图新治。”

与此同时,遣官祭历代祖宗陵寝和历代帝王庙。

同时宣布,把这一天作为开国日,官民休假三日;当然以后每年各地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祭祀太祖和开国元勋,追怀往事,振奋精神。

正月初六,《两朝实录》修成,历时整整十年,是历史上的三倍时间。除了要求更加细致,也因为这些年来缺官,翰林官长时间大量外出、几度停编,直到建极七年底地方事务基本完成,这才一心一意的修书。当然这书其实去年上半年就已经修好了,进行了校对抄录之后,现在才摆出来,其实也是对宗室的一种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