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2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上官婉儿和薛涛名声很大,但名节有亏,文官反对,汪舜华也就没有坚持。

这些都是翰林院翻遍历代史书、地方志列出来的有名的女性。比起名臣良将,确实名声小了很多,甚至好几个汪舜华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很多人物本身有争议,其中还有几个是和亲出名的,汪舜华不喜欢和亲政策,但是对和亲公主的贡献还是认可的。

文臣们自然推崇班昭,汪舜华其实很佩服她的才学,但是一想到《女诫》就觉得头疼,算了。

庙门前两座下马碑和巨大的红影壁。下马碑上刻有“官员人等在此下马”,显示着历代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当天,太后皇帝亲率宗室文武大臣到历代帝王庙亲祭历代帝王。正殿中龛三皇位前由皇帝亲自奠献,左右四龛由于谦、张懋、沐琮、徐俌行礼,东西配殿从祀名臣由商辂、彭时、李贤、邹干分献。

同时,派遣礼部官员前往神主的陵墓祭奠。虽然时间跨度大,但是还相对集中,伏羲女娲的太昊陵在河南淮阳,神农的炎帝陵在湖南茶陵,黄帝陵在陕西延安,颛顼和他的侄子帝喾陵寝都在河南安阳,尧陵在山西临汾,舜陵在山西运城,禹陵在浙江绍兴,商汤墓找不到,但是有个庙在河南商丘;后面的忽必烈墓因为习俗找不到,其他的都很明确,周文王周武王陵在陕西西安,秦始皇陵还没发掘,不过名气大大的;汉高祖、汉武帝一家的坟都在咸阳,附近还有唐太宗的昭陵,汉光武帝的原陵在河南洛阳,宋仁宗的永昭陵在河南巩县。

集中只是相对的,这些帝陵分布在全国五个省十二个府,要是每年都祭祀,不安排三五个人是跑不过来的。

当然,办法是有的。

开国不久,太祖遣使访先代陵寝,考其功德昭著者三十六,遣官祭祀。

次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分别位于河南、山东、北平、湖广、浙江、陕西等地,每年二月初一、八月初一,所在有司前往祭祀;其中黄帝陵所在地设五品护陵官二人,后由县令兼任。因此当地县令比普通的县令高两个级别。

现在沿用这个制度,由这18位帝王陵寝所在的县令兼任祭祀官,春秋祭祀,逢重要年份,朝廷另遣官吏祭祀。其中伏羲女娲和炎黄始祖陵地所在县令五品,其他的六品;同时加大对帝王陵的保护。

明朝严禁盗掘坟墓,违抗者斩。在此基础上,不仅严禁寻常人等出入,也禁止周围人等砍伐树木,违者治罪。陪祀名臣参照执行,当然还有太庙功臣和文庙先贤。

同时,各地祭祀先贤的庙宇同样受到保护,不仅严禁损坏或挪作他用;宗室官员,不论品级,均需下马下轿而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的地位崇高,自然要严加规范。那些不合礼制的祭祀就被称为淫祀。能够享受祭祀的,除了各家的祖先,就只能是有功于国家地方者。

同时,有功之人如果不在应该的地方祭祀,也属淫祀。江南曾有三高祠祀范蠡、张翰、陆龟蒙,三忠祠祀伍员、张巡、岳飞,然士人们都认为三高祠不应祠祀范蠡,因为他曾进美女迷惑吴王,是吴人之仇敌,“礼不祀非族”,何况仇敌?张巡、岳飞虽忠,但与吴地毫无瓜葛,亦不应祀。

现在规定,这些先贤有功于国家,不分南北,均可以进行祭祀,不在禁止之列,地方政府应当加以保护。

与此同时,还仿照昭陵的典故,传旨:“宗室臣民,有冤者,可到德陵外哭诉,不治罪。”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这样慎重其事的祀典,这样无差别的全民尊崇,这样不是突发奇想的没事找事,更不是妄图得到庇佑,而是一种态度,彰显明朝是承接三代秦汉隋唐宋元的正统;汪太后和皇帝是要效仿历代贤君贤后的决心。

汪舜华带着公主贵妇则到后殿祭祀后妃列女,她亲自奠献后,重庆长公主、永安长公主、永宁长公主、永顺长公主、襄王妃靖若玉、沈王妃赵丽华、瑞王妃吴婉清、沂王妃万贞儿分献。

看着上面的铭牌,嗯,真的很对得起自己的身份证。

小剧场:

景帝:我儿子终于成人了,呜呜呜~老婆你辛苦了,呜呜呜~

隐帝:不过就是及冠而已,你激动个啥?

景帝:我高兴!

太祖:皇帝都成人了,什么时候亲政啊?

景帝:快了~吧?

太宗:快了是什么时候?

景帝:快了就是快了~

隐帝:你就直说什么时候!——祖宗,祁钰蒙你们呢,汪氏就是想把持朝政不放!

景帝:你胡说!

隐帝:你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