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9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比如贞观府下的伊丽,地处河谷地带,定名为伊犁,取义于“犁庭扫闾”,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平定西域功盖千秋,从此永保安宁。

在阿拉山口设立关隘,当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是东风浩荡,那就取名“长春关”;当然夷播海边也要有关隘,赐名“宣化关”;这个湖作为边界,改名为“西海”。

此前汪舜华考虑过设西安省,把陕西西安府改回长安府,只是下面反对声很大,毕竟长安是汉唐首都,象征着荣耀和辉煌;如果没有煌煌气象,还真配不上这个名字,自己也觉得心虚。偏偏自从唐末战乱后,关中地区被兵燹所毁,十不存一;而以明朝目前的国力,想要恢复西安的荣光无疑痴人说梦;何况首都是北京,再着力建设西安,反而容易生出祸患,否则当年太祖也不至于建设钟楼镇压王气。

出于习惯,汪舜华本能地打算把乌鲁木齐设为首府,只是在地图上看了半天,没找到这个名字,这才想起来是建国后改的,之前还叫迪化。

想不起来也没什么,多听下面的意见。

程信推荐汉武帝屯田颁布罪己诏的轮台县,现在是建元府的治所。

白圭反对,原因很简单:“此地离边境太远,中间还隔着天山。南部地区可以守住,北部地区差不多等于拱手让人了。”

他推荐伊犁河谷的伊犁:“汉昌省离中原太远,运输粮食,成本太高,最好能在当地垦荒,种植粮食。此地水草丰茂,可以游牧,也可以屯垦,解决补给问题。”

程信坚决反对:“伊犁不适合做首府。虽然三面环山,但偏偏北面无山,因此难以防守。西域长期受到蒙古的控制,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双方还有勾连;如果让治所远离边境,固然方便和内地联系;但真当敌人打过来,就完全没有招架的地方了。”

白圭反对:“要想守住汉昌,最重要的就是补给。建元府距离边境千里之遥。如果不能把伊犁发展开垦出来,而要到建元府甚至嘉峪关以内运粮,劳师动众,岂能持久?太后若想把汉昌作为西北门户,就必须经营伊犁,把它作为门户的门户。”

程信反对:“我军现在刚刚占领这里,人心未安,语言又不通,会有前朝旧部余孽煽动百姓作乱。把治所定在伊犁,一来离南疆实在太远,一旦有风吹草动,难以及时处置;二来此地尚未开发,大量人口涌入,后勤如何补给?岂不是白白断送?再说,此地北面无山,难以据险防守;而鞑子以骑兵见长,如此,岂是驱羊入虎口?”

他下了结论:“若是有朝一日朝廷扫清北方边患,而且伊犁已经种植出粮食,自可将治所北移;否则于今仍以轮台县为宜。”

两个老头谁也不服谁,又开始吵;群臣也各执一端。

商辂推荐了贞观府下的小地:“此地在汉昌之中,北倚天山,南临沙漠,北面和东面都是高山,中间有一条铁门关峡谷,自来就是咽喉要道;把守住此处,则整个汉昌,可保无虞;而且此地也有河流,能够种植粮食。”

他介绍:“此地是唐朝北庭都护府的治所,当时也叫轮台。”

两个轮台,不知道两位大帝泉下有知,会不会吵起来。

幸好汉朝的轮台在建元府,唐朝的轮台在贞观府。

汪舜华这才想起来:好像这就是乌鲁木齐的位置!

如今北方未平,如果把治所设在伊犁,万一被连锅端了,整个汉昌地区将群龙无首;设在轮台,北部地区就基本没戏。

于是就这样定下来,唐朝的轮台改名迪化,作为汉昌省的治所。

只是考虑到汉昌地域广大、局势复杂,将哈密卫升格为都司,同时设伊犁都司,在和田、景云设卫所。

三宣六慰一分为二,西部设仁寿省,这是太皇太后曾经居住的宫殿,管辖孟养、麓川、缅甸、底兀剌等地,当然这几个土司已经消灭,旧名也不能再用,孟养改回云远府,这是永乐以前的旧名,作为首府,麓川改为定边,缅甸改为仰光,底兀剌改为康安,下设县75个。

东边设永和省,管辖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大古剌,名字改为永定、永保、康宁,下设县30个。

南边的暹罗国,改名为清宁省,这是汪舜华自己居住的宫殿。将首府从大城迁到湄南河三角洲,昭披耶河东岸的小城曼谷,并改名为“大成”,以示纪念孔子,教化众生。有了这个名字,儒生们指责汪舜华穷兵黩武的声音一下子低了不少,估计以后如果敢提放弃,儒生们自己就要掂量一下了。清宁省的面积相当广大,不仅包括后代的泰国大部分地区,还包括被暹罗灭亡的真腊国也就是柬埔寨。下设五个府:北方的承德府,东部的朝宗府,中部孔昭府,南部大成府,西南狭长地区为浩然府,共设县60个。一看就知道是从四书五经中扒出来的,洋溢着帝国宣扬孔孟、教化万方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