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69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而原来的印度,则成为大明的景泰省。德里改为“景德”,仍为首府;下游设泰康、康安、康德三个府,共设县45个。德干高原上的广大地区,这时候其实连朝贡称臣都没有,但汪舜华单方面宣布这里已经是明朝的领土,将其划归景泰省;由于土司还没有接受朝廷册封,暂时不享受关税豁免政策。

地图开疆。

还讲不讲基本法了。

——朝臣还在反对,沐琮的奏疏大家都看过了,没提这一茬;汪舜华一挥手:“就这样定了,名正言顺,先把名分定了什么都好说了。”其实心里有点犹豫,印度的人口太多,阶级壁垒分明,文化根深蒂固,想要同化,并非易事;转念一想,只要尊重当地的风俗,高度自治,治理起来也不难;这么个地方,将来就算割地赔款,也能多撑一段时间。

这些当然只是根据前方呈上的地图和原有行政设置提出的初步意见,具体的要等官员到任以后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户部进行国土勘测以后进一步调整。

当然,南方地区与汉昌省“三山夹两盆”的坦荡无垠不同,复杂的地形天然就为割据势力提供了空间;虽然孟养等大土司被消灭了,但还残存着大量的中小土司,他们所占据的土地人口甚至大大超过了朝廷直接控制的部分;再加上语言不通的天然短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朝廷还要借助这些土司实现对当地的控制。

这些土司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任命自己的属官,在自己的辖区征收赋税,每年向朝廷朝贡一些,甚至沿用他们自己的律法——当然是不要做得太过分,真闹到三司衙门,朝廷也不好意思装瞎;当然,必须接受朝廷的册封。

土司死后,除了嫡长子袭位,其他的子女都可以降等授官,当然管理的土地从你爹遗产里划。

改土归流的任务一下子重了好几倍,但好歹战场从内边区走向了外边区,而且把“省”这个龙头套了上去,以后再有谁想要放弃,就要考虑历史上的名声了。

各省都要设立都指挥使司,统领至少5万军队,尤其汉昌省面临的边境压力巨大,人员配备不应少于10万;此外,设南洋巡检司,给编1万,驻守旧港,当然这地方还在满刺加国控制下,但也不远了,汪太后已经下旨李定持续进兵,不仅要拿下整个象鼻子,还要控制马六甲海峡两岸,确保航路畅通无阻。人员朝廷只能出一小部分,剩下的得去当地招录,反正那边渔民有的是;航海伯张能进侯爵,移镇南洋。

不用说,景泰、清宁、仁寿三个省的名字都是出自汪舜华,别人不敢提,至少不敢这么说。

要以这样的方式提醒和告诫君臣:南方不可以放弃。

小剧场:

(一)

景帝:我大明威武!舜华干得好!

隐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呜呼~

景帝:景泰省?我就知道舜华是念着我的!呜~

隐帝:人家都把你踹到蛮夷之地了,你还乐呵呢!

景帝:屁!要不你也让人用你的年号来命名行省?

隐帝:什么行省,那是宣省,还不就是土司制土民,换个名目而已。

太宗:住嘴,打赢了就好。

隐帝:╭(╯^╰)╮

仁宗:南方各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汪氏违背太祖祖训,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恐非吉兆。

太宗:不争气的东西,眼皮子这么浅吗?

仁宗:o(╯□╰)o

宣宗:爷爷,我是怕打赢了,汪氏更得意了;还政更加遥遥无期了。

太宗:ε=(′ο`*)))唉

隐帝:还还政呢?她不把朱家天下改成汪家天下就好了。

太祖:听说汪氏把西北南方都囊括进版图?这是多大的地方,她不怕撑死?

隐帝:她胃口可好着呢。

太宗:西域就不说了,都是汉唐旧地;南方除了景泰省,其他都不出三宣六慰的范围,只不过强行给扣了个“省”的名分。

景帝:祖宗,汪氏这也是为朝廷着想,听说南方各国盛产粮食,纳入版图,以后……就不愁粮食了。

太祖:听说?你听谁说的?你确定那些粮食不是从海南运过去的?就算真的产粮食,限山隔海,怎么运过去?——老四,违背祖制轻启战端,就是从你这里开始的!你干的好事!朕的15个不征之国,还剩几个?

隐帝:朝鲜国成朝鲜省了,大琉球成琉球府了,小琉球成台湾府了,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都没了。

太祖:15个,少了6个,这就是在尊崇朕?分明是拿着朕的话当耳旁风!景帝:其实有些不是汪氏灭的,比如真腊国,是暹罗灭的;占城,安南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