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5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输在起跑线,后面要花费不知多少的功夫,才能迎头赶上。

在贝琳小心翼翼的指导下,汪舜华用天文望远镜观测这些星体。其实都曾经在地理课上学过,但基本也就记得个名字;平时仰头看天,觉得所有星星都长得差不多——除了彗星带着个尾巴,觉得天文学家真的不容易。

这会儿一看,和想象中的有差距,但和此前自己手里拿到的水晶望远镜相比,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上回用过,只是当时看月亮,接着就是赞玛提欧来吵架,别的真没注意到。

只是看了一下,又和记忆中的进行了对照,心里大致有数了;随后交给皇帝:“你也看看。”

皇帝唔了一声,淡淡的看了。他对此兴趣不是很大,随后就给了齐亲王。

下面的还在一个跟着一个的看,汪舜华看着贝琳:“你说那是四颗卫星?”

贝琳称是,偷眼观察汪舜华的神色。

汪舜华似乎笑了一下:“我怎么觉得土星周围,不是卫星,而是有一圈光环?”

所有人都呆了,正在使用望远镜的首辅商辂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开口道:“太后所言极是,好像真的是一圈光环。”

这话一出,皇帝忍不住,从商辂手里夺过望远镜,自己看,嘴里还发出异样的声音。

皇帝霸占着望远镜,别人不敢乱动,只能伸长脖子,或者索性抬头,想真切的看清楚。

皇帝好不容易放开望远镜,招呼贝琳过去。

贝琳伸过头仔细看了半天,跪下:“太后圣明,真的像是光环。”

他这样说了,下面更来兴趣了:光环是什么?长什么样子?是不是神仙头上顶着那样的?

汪舜华笑笑,顶着所有人五味杂陈的目光又看了半天,这才开口:“那个大眼睛的,是木星吗?倒是和木头一样,布满了条纹,这名字取得好。”

又是分量十足的一句话。

皇帝迫不及待的伸过头去,照着母亲的指点瞪大双眼;齐亲王也挤过来,别人就只有看着他们母子仨指指点点;皇帝张着嘴不说话,齐亲王却发出一连串的惊叹:“真的是个大眼睛啊,还是个红眼睛;哎,真的像木头啊,谁取的名字,真的是太贴切了。”

他们母子仨都这样说,下面更加跃跃欲试,一边暗自揣测:太后是不是故意的,木星怎么会有大眼睛呢?

——是不是想效仿赵高指鹿为马,检验大家的忠诚度?

好在太后似乎很贴心,说自己累了,带着皇帝回宫,还让齐亲王等也早点回去。

临走前,她停顿了一下,转头对贝琳说:“当年屈原写过一篇《天问》,两千年过去了,不知道他提出的那些问题是否都能解答。”

贝琳低了头。

千年后的柳宗元写了一篇《天答》,但显然不是谈论这个的时候。

汪舜华道:“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而修齐治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固然是为人为官的原则,但是仰望星空、包容万物,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该有的气度和格局。对于宇宙的认识,我们还是太少了。我希望有一天,你们能够告诉我,不仅又有了哪些星体的发现,还有了对他们运行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说朝廷哪里做的不好,老天爷生气了;朝廷哪里做得好,老天爷降下祥瑞。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该是你们的座右铭。”

贝琳带着一众天文生磕头。

他们仨走了,别人才能凑过去瞧瞧。

木星上有只漂亮的大眼睛、土星有光环的消息在第二天一早传遍了朝廷上下、京城内外,并通过报纸迅速传遍全国。大家都在热切的议论,到底是不是真的——国家图书馆的望远镜还在紧张的制造,最快估计也要年底才能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汪舜华下旨,进一步放松对天文学的限制甚至鼓励天文研究:正式明确望远镜不在限制之列;同时,将天文学作为宗室勋贵世袭武官袭职的特科。

可以想见,未来的天文学发展将是一片光明。即便是最坚决拥护天人合一、反对解禁的老臣,在透过天文望远镜亲眼目睹了木星和土星的绮丽后,都张大了嘴,而后选择了赞成——所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西方人把地心说当成神学的基础,中国人何尝不看重五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那可是自古以来的信仰。

可是现在,大家惊讶的发现,即便是最熟悉的五星,看上去也那么陌生。

以前不要说普通人,即便是专业的天文官,张口闭口也是“五星行一周天之迟速不同,太白星与辰星各须时一年,荧惑星二年,岁星十二年,镇星二十九年半,人每至其命星,而吉凶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