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6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这样也好,可以收场。

但是不可能每次都这样,总会有女人走进殿试的考场,到时候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但那是后人的事了。

汪舜华亲自召见了她们,看着两个年少漂亮的小姑娘,心里暗暗感叹了一番,赏了金帛,勉励她们继续发奋,又问起她们将来的打算。

潘碧天的父亲潘成是文学馆馆臣,本是来京省亲的。她父将她许了同乡士子刘昀,准备过两年完婚。

程月华低着头,说只想好好读书,暂时不想其他。

女孩儿的心思难猜,汪舜华也没心思琢磨,只是吩咐李莹:“如此才貌双全,不可轻易许人。”这样的佳人入后宫恐落人话柄,做王妃也是够资格的,不过眼前亲王级别暂时没合适的;余下的郡王妃公侯夫人自不必说,只是不知道人家什么想法。

李莹带着女儿谢恩,只是出宫看着女儿一眼,深深叹气。

虽然身为尚书之女,有的是求亲的人,但月华向来心高气傲;前些时候参加会试进场,被一众士子围攻,她厉声反驳:“你辈诗书君子,怎可如此欺凌一个女子?朝廷允许妇女参考,乃是开门进贤之举,不在考场争个长短,却如此以多欺少,这是哪位圣人的教诲?”

众人丝毫不觉得羞敛,反而愈加大声辱骂;倒是后面一个青年帮她说了一句:“堂堂七尺男儿,难道不能在考场上胜过女流,只能威胁恐吓,令其不得入场吗?”

这话实在难听,众人这才回头不看两个女子;程月华却忍不住偷偷看了那青年,身量挺拔,相貌魁宏。

那人是王恕的幼子承裕,也是当今有名的才子。历史上不仅仕途通达,居官廉洁,而且是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承裕字天宇,号平川,三原人。七岁时即有“风来梁上响,月到枕边明”的佳句;十七岁著《进修笔录》;20岁时著《太极动静图说》。

历史上,王承裕在两年后乡试中举;但这一次父亲仕途通达,他在北京侍奉,交游群贤,于是早早参加考试。

程月华名落孙山,倒是对慷慨陈词的青年念念不忘;王承裕也没能金榜题名,但也记住了那个明艳照人的少女。

按说本是门当户对、佳偶天成,但这桩婚事遭到了王恕的坚决反对:“程敏政以破坏祖宗法度为事,和丘浚、李东阳、倪岳结党营私;他的老婆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不好好相夫教子居然写什么小说,下三滥的东西!女儿更是离经叛道,居然跑去考科举!怎能入我家门!”

当下操起板子打了一顿,下令将承裕锁进书房闭门思过,破口大骂敏政一家,砸了几个杯子,这才解恨。

第二天见到敏政,义正言辞的告诉他:“承裕现在在家闭门读书,你们不要再纠缠他!”

敏政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倒也知道那孩子才学难得;于是劝说:“承裕聪明,现在已经成人,还是要尊重他的想法。”

王恕恶狠狠地打断了:“我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很清楚,不用你来告诉我;自己家教一塌糊涂,别来教训我该怎么管儿子!”

然后拂袖而去。

程敏政回家和李莹叹息:“王宗贯刚正清严,始终一致;然而志同道异,这门亲事做不得了。”

李莹也是叹息:“就怕月华那丫头死心眼。”

程敏政道:“你好好劝劝她,天下才子不少。”

王家不愿意,程家也不可能强买强卖。程敏政跟老友国子监祭酒费訚打听,今年入监的举子中,以江西铅山的费宏最是出色,十三岁中信州府文元,十六岁成江西解元。

但是程月华是个认死理的,她认定了王承裕,非他不嫁!

可惜的是,王承裕没能坚持。

他是诗书君子,孝友恭顺,虽然历史上能和刘瑾硬扛,不是温良恭俭的小白兔;但是“不孝”这顶帽子太重,白居易扛不住,陆游扛不住,他也扛不住。

他不认为自己有错,和父亲辩论了一场改革,王恕拍案而去,大骂“混账东西被狐狸精迷惑了”;也不勉强他吃饭了,让他冷静一下,饿了自然就会找爹。

王恕治家严谨,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存在,自然下人都不敢违拗;可承裕也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不认错!

是谁说老大和老二打架,受伤的永远是老三;老子和儿子置气,那么夹在中间不能做人的就是老娘。

张夫人抱着王恕反复哭:“孩子还小,你别跟他见识”;把老头哭烦了,索性就搬到朝房去住,不回家了。

张夫人对着承裕早哭晚哭:“我可怜的儿,我就求求你,跟你爹认个错!若是你爹恼了,告你不孝,别说前程,连命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