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点我一下,马上暴富[快穿](323)

作者: 甜椒冰茶 阅读记录

“没有纯粹的书店,但书无处不在。”

建立符合用户需求的阅读场景,将合适的书本,送到读者的身边,这是沈珏想要主张的核心理念。

主概念敲定,后面就是案例陈述。正正好好,月满书屋运营至今,做过的这两家店,正好是自身经营理念的有力佐证。

开在三不沾地带,附近仅有医院和居民小区的总店,贩售的品类以生活向刊物、彩图绘本、轻松流行小说为主,搭配养生保健锻炼类书籍与少量哲学科目书。整体定价亲切,讲的是一个随手就读。

这种图书供应,在医院和社区都受到欢迎,建立起一批固定客户。同时建在医院和社区的图书角,也佐证了送书本到读者身边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而开在林州大学后门的分店,则走学术书籍、人文读物与教辅搭配的路线,受到学生教师的欢迎。大学店还会响应学校季节,举办一些相关的特别活动和读书沙龙,与学校里的文学社团合作,推出更多新书好书,将文化的种子,散播到学生群体中去。

一家书店,根据地段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经营策略。店里的书目雅俗共赏,但共享一个高度类似的内核: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想读的那本书。

这个商业企划书,沈珏越写越顺。在这个书写、整理的过程中,他想通了许多“本该如此”,却很容易被忽略的事。

书店必须传播高雅的文化价值吗?

书店必须要与其他的新娱乐形式去竞争吗?

甚至是,一家“书店”,必须要有实体吗?

他不那么想。

作为一个依靠贩售书本来获利的经营者,他的使命从始至终,其实只有一个。

把合适的书,送到正确的人手上。

第138章 玦满月盈望书香(11)

写完商业企划书, 沈珏挑出了一些在文创行业颇有名气的私募基金,以及在最近几个月有所动作、想要往文化产业走的一些投资商,把材料投递到他们邮箱。

商业界流行社交往来、资源搭桥互换, 也讲究人情信誉背书。同样分量的企划书, 经由推荐人之手递交上去,和海投邮箱收进来的,往往会面临不同的待遇。

沈珏晓得这道理。他作为一个大学生,能进到金城房产的投资部实习, 靠的主要是亲戚关系。但月满书屋显然没有这样的人脉可用,虽说与林州大学与林州博物馆的学者教授们相处都不错,可那与募资这一块, 相差仍是太远了。

年前时间不多, 人人归心似箭,没有余裕再联络走动,姑且也只能先通过海投的方式来投递。

想到书店不期然的际遇,他也找到【好好吃饭】的官网, 给他们发送了一份企划书。

这份企划书的内容与通用版本不同,沈珏针对好好吃饭的经营特色,给他们做了一套定制方案。一部分是挑选出来的书目, 是能够被放在好好吃饭的堂食书架上, 被食客轻松阅读的书籍;另一部分则是可以跟随好好吃饭的制成品一起给出的印刷物料,购买食材的人,能够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到更多样的烹饪方式, 以及美食背后相关的故事。

邮件发出去, 大部分杳无音信, 有一小部分礼貌地回复他, 希望有进一步的接触。沈珏对月满书屋当前的窘境坦白相告,表示想要争取年前面谈的机会,倒也有两、三个商谈能够快速推进。

有一位投资顾问笑说:“收到的企划书虽然多,好的项目却总是很快就被人抢走。你希望尽快,殊不知我们也一样。”

距离过年只剩下一个周,距离租期结束,还有一个月。林州市里,过节的气氛满溢,提早还乡的人不在少数,街面上的车马行人都显得疏落。沈珏却仍在四处奔波,他心知在这时候,越忙越好,能多见一个人都是多一分机会。

褚何如改签了车票,勤勤恳恳地每日上工,同时也绞尽脑汁,帮忙出馊主意。此前沈珏让他一个个电联月满书屋的老熟客,他做得拖拖拉拉,现下终于绷紧神经,在三天里打着新年祝福的口径,把人全都问候了一遍。

医院旁边这间店面,能留住的概率很低。假设投资款不能及时到来,那么他们自己也得有稳定资金流的对策。

因此,褚何如想到年后第一件事,是办一场图书特卖会。将特卖会当成告别派对来开,打出广告,准备食物,贩售情怀,邀请过去十年间,所有与月满书屋一路同行的老朋友,拿医院店面这边囤积的书本进行一场大促销,快速回拢前期投入的本金。

低价抛售,难免有一定程度的折损。但这种方式,能为他们节省下大量的时间成本,为月满书屋的继续运营,安装一道保险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