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191)

作者: 一鸟嘤鸣 阅读记录

颜青竹差点以为自己的酒还没醒,“你也想去南境?你一个女人家,如何受得了海上风浪?”

阿媛道:“我知道我的身子弱不适合出海,而且我们在镇北的生意才刚起步,若你走了,我不留在这里,只怕不让人放心。可是,航海毕竟凶险,我想陪在你身边,不管有什么事,我们一起承担。”

颜青竹看着她,心里一暖,却又蓦然觉得欢欢喜喜的事情竟被他们谈出了几分伤感,忙笑道:“这事情先不急,巴瓦蓬要开春才出海呢,我们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考虑。”

阿媛亦觉得,今天就一起表明态度,有些不切实际,就算现下决定了,开春后也可能因为其他事由反悔,不如走一步看一步。

两人遂不再讲这事,颜青竹讲了一些从巴瓦蓬那里听来的趣事,终于把阿媛逗笑了。

☆、第72章 72

到了正月里, 果然下了雪,比往些年的都要大。枕水镇黛青的瓦片上落了厚厚一层雪, 只在屋檐处露出一抹黑, 让远观的人能看清楚哪里是屋顶,哪里是墙。

不耐严寒的蕨草枯萎了,落叶乔木也成光秃秃一片,但常绿乔木仍旧在冬日里延续生机。河道里的水虽结了薄冰,仍旧一汪碧绿。水中偶有锦鲤游动, 隔着冰层,一片朦胧。

阿媛没有按原来想的堆雪人, 打雪仗, 而是在天井处的大树下系了一只秋千。

伞铺新请来了一个老手掌柜, 是从付记伞行过来的。付老板在老家买了几亩地, 在商业越发繁盛的时候急流勇退, 做起了闲散地主。只是手下一个多年的老掌柜无处安置,听说颜青竹这里缺了人手,正好过来谋事。

大雪天的, 出门的人少了, 生意自然淡了。伞铺里有掌柜足以应付,糕铺有焦喜梅也忙得过来。

雪天不能晾伞, 颜青竹干脆早早给工人们放了假, 发了花红,让他们提早回家过年去。

这下,颜青竹与阿媛倒过上了自来到枕水镇后最为悠闲的生活。

颜青竹每天就在天井处陪阿媛荡秋千。这个法子还是巴瓦蓬教的, 说很多船员不适应海上风浪颠簸都是用这个办法。

除了荡秋千,就是练习转圈。别看都是些不起眼的办法,有些人似乎天生就缺乏了这种本领。比如焦喜梅,她看见两个东家每天都在玩这些小孩子的游戏,觉得有些趣味,便也跟着做,没想到才二十多个圈就败下阵来,躬身在一旁呕恶。

除了对抗风浪,阿媛觉得自己体力恐怕不济,便与颜青竹相约登山。南安村便成了最常去的地方,登山之余,还可探望石寡妇她们。

这一切改变正是因为他们已决定开春跟着巴瓦蓬去南境。终于下定决心的原因,自然是巴瓦蓬又来劝说了几次。夫妻二人一来盛情难却,二来确实被巴瓦蓬所描述的南境风土吸引了。想他们正当风华正茂,却从未踏足汐州以外的土地,怎能说没有一点心动。

正月末的一天,关了铺面,颜青竹与阿媛二人带着焦喜梅准备回南安村看看。因着之后要准备去南境的各项事宜,怕到时没有时间再回去,此行算是先做个道别。

一开自家大门却见到巴瓦蓬身边常带的一个小厮正欲敲门,小厮笑言替主家讨一些糕点作为祭拜之用。阿媛自然让焦喜梅取了来给他,路上又好奇地问颜青竹:“巴大哥要祭拜谁,他的亲人不是都在南境吗?”

问罢,阿媛又想起巴瓦蓬的父亲是中土人士,莫非是祭拜他父亲?

颜青竹正好道:“祭拜他父亲,葬在九峰山的。”

“九峰山?”阿媛有些奇怪,这个九峰山差不多是座荒山,没听说是什么风水宝地,而且早年因为山上一处尼姑庵关押过患瘟疫的人,多少年都没有闲人敢靠近,巴瓦蓬的父亲怎会葬在此处?

颜青竹笑道:“我也觉得奇怪,不过这是他私事,不便相问,也许他父亲与这座山有过渊源吧。”

他知道媳妇儿幼年时曾被当做瘟疫患者隔离在那座山上,怕勾起他的伤心事,便不再多提。

因在正月里,三人上得山上,先到石寡妇处拜年。到得门口却见闰生在那里堆雪人,他欢欢喜喜忙碌着的样子一下就感染了三个人。

阿芹正推门出来,手中拿了一截红萝卜。随着阿芹的视线,专心致志的闰生才看到了阿媛他们。

“阿媛妹子,妹夫!你们今天穿得好像小狼生的狗宝宝。”闰生看着阿媛与颜青竹穿着皮袄,特别像小狼跟小花生的孩子,皮毛有白的,有灰的。

阿媛早已习惯闰生的与众不同,笑着招呼了他。

颜青竹摇摇头,看看自己的灰皮袄,决定以后上山来,宁愿穿厚厚的棉衣,也不要穿这个皮袄了。

上一篇:骄婿 下一篇:小蜜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