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今安在(108)+番外

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进了医院。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暗自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

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1922年2月4日,顾维钧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其中规定: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和青岛海关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尽管这个条约尚有不足,它仍然是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至此得到了重要修正。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来自——历史之家)

第53章 〇五三 谢先生与黄先生之二

到了怡和码头, 楚望抱着大熊慢悠悠下了车来, 往码头上望过去——红白漆的大铁家伙舶在码头,船身喷了“K.P.M”三个字母以示航线名称。照惯例还是从横滨始发过来, 在上海码头停几个小时。一些不愿下船的, 在二层甲板上和码头上卖橙子的商贩讨价还价,下船来的都愿意去乘坐上海特色的黄包车在外滩游玩。

某家杂志社在码头作采访, 截了三个涂抹了厚重粉底、着和服木屐的日本女孩子拍相片, 因报馆小哥语言不通,只能一气“卡哇伊”“苏米马赛”翻来覆去的讲,逗得日本女孩咯咯直乐。

泊了车回来, 谢择益立在她身旁也看了阵杂志社采访日本女孩,直到其中两个被他盯得红了脸。谢择益却毫无察觉, 转头问道:“先上船去, 还是等葛太太来了一道?”

正说着,四五辆道奇大张旗鼓的驶入码头,齐齐停稳了, 两三位西装革履的先生下车来,急忙迎上去将第二辆车车门打开。接着,一双穿了黑色高跟鞋的脚先下了车来,接着众人才发现, 那美人脚的主人才是位真美人——美人一身黑,衬得肤色白腻苍青;虽略略有些迟暮了,却迟暮得正在味道上,唯恐不比年轻女孩子更世故风韵些, 不是正是葛太太么。

葛太太下了车来,皮笑肉不笑的摆摆手,似乎想打发那些想尽地主之谊的先生们走了;却没人肯走,三五个衣冠楚楚的拎着她的各式箱笼跟在后头。她眉头一皱,似是恼了,顺手从一位圆滚滚的先生手中接过自己贴身的小藤箱,三两步气势汹汹的朝码头上奔过去。奔两步,眼光朝瞥到个头高高的谢择益,这才脚步一顿一笑,谢择益便领着楚望走到葛太太身边,那几位先生则眼色极好的,顺带将楚望的大狗熊也一气接管了。

楚望眼睁睁看着自己那只熊:“……”

谢择益也瞅着那只一早晨也没肯让他碰上一碰的玩具熊,乐的一笑,转头同葛太太道:“葛太太睡得好吗?”

葛太太横他一眼:“你这鬼机灵,谁知你上林公馆想做什么?”

“昨晚饭店里都是些上海滩上数一数二的大人物,葛太太迎来送往一整场,怕您累着,晚辈不过替您先应付些差事。”

上一篇:七零小幸福 下一篇:权相养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