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今安在(222)+番外

她从前曾听说过,一战才刚结束,日本就已经做起对抗欧美的第二次战争的准备。不论百姓米粮稀缺到何种程度,日本陆军部总是照数屯粮,甚至很早就做起了东亚共荣圈的梦想。

以前,这类事情只是存在于史书上天方夜谭似的内容,如今却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这个叫做佐久间的人身上。她曾不止一次听他鼓吹:“中国人要听日本指导,不要受英美人欺骗。日本陆军是对付俄国的,海军是对付美国的。”

初听起来似乎十分悦耳,仔细去辨认,这其中满是根深蒂固的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蔑视。好像于日本而言,征服中国不需要军队,只需要鼓励中国人投降,去做他们的奴隶就是。

就日军对沈月英的态度就能看出。他言谈举止里,满是凌驾于中国人之上的高贵感。他们觉得中国人服从、臣服于日本人是理所应当的,反抗不仅是无用的,还是难以理解的。

他对于自己的士官强奸中国妇女,不仅没有丝毫的耻辱感,甚至觉得是理所当然。

他说:“国家养着军队,军队保护国家,身为国家的子民,享受国家提供的优渥条件,不应该对国家做些贡献?我们日军有慰安妇,来了你们中国,守卫你们租界的平安,一些女士们稍稍牺牲一下自己,不是应该的么?”

虽然一早便知日本是个奉献型社会。但是这种全民的奉献,有时候正是成全了整个军队甚至国家的畸形。在一些特殊时刻:比如战时,这种畸形会越发彰显出来,几乎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全民变态。

——

两周有余的工作结束,石墨平台外壳与实验棚基本搭造完成,她也得了一天空,能回家好好补个觉充个电。

进入三月初中期,隔三差五会落个毛毛雨。汴杰明将她从研究院接回家,春日里,大白天天气也昏昏沉沉的。她将门窗都锁牢,窗帘全部拉上;连续过度劳作十余天,脑袋一沾枕头,立马就睡着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隐隐一阵凉风送入房间,伴随着一阵泥土气息与花香味。她半梦半醒的睁眼来,便见闭锁的窗户不知何时被人推开了。白纱窗帘随风轻卷,窗前正立着个人。

她朦朦胧胧的望过去时,那人恰好也在看她。似乎有些不确定似的问:“吵到你了?”

她摇摇头。

“锁太久了容易靥着。透透气再关上。”

她点点头。半晌,又小声问,“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你。很快又要走了。”

“嗯。”

半晌没听见声,她抱着被子又睡了过去。盹着了不知多久,睁眼来,那人还立在窗前。

她不知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有些不确信的问:“谢先生?”

谢择益应了一声,“我在。”

即使是做梦,她也觉得此情此景有些奇怪,便问道:“你是不是有要紧事要讲?”

他想了想,说,“有一封信带给你。”

“嗯?”

“在南中国海一艘船上,有个少年,姓斯,我见到过他与你一起。他问我能否替他带一封信给你。”似乎不能确定她到底是醒着的还是靥着了,又说,“信在桌上,有空去看看。”

谢择益声音很轻,一边说,她一边渐渐又睡了过去。只听得他声音模模糊糊,好似轻轻在她耳边叹了口气:“算了。好好休息。我先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很想写一写那时日本人对中国有一点变态的控制欲。他们认为中国应该不战而亡,全中国人都该听命于日本人,并对侵华战争中的种种反抗十分不解……不知道写崩没有。

——

第90章 〇一四 夜之六

林梓桐第一次来福开森路时就知道谢择益授命引渡南中国海的邮轮。那日来寻楚望时, 又看在林三小姐的份上, 给了谢择益一些十分中肯的建议。

“留英学生多数爱读书,不爱搞政治活动, 与留法学生不同。”他说, “法学生多为勤工俭学生。特别是五四前后出国的留法学生,在欧陆思想活跃的法国, 卷入各种主义的论战, 留法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政治派别,一千多留法生,几乎没有一个‘白丁’。其中涌现一批思想激进的作家;是如今淞沪警备司令部通缉在案的左联。这一千个人里, 有三十余人出现在即将抵达南中国海的船上。那么谢先生是否知道,这里头, 有多少名‘赤色学生’, 又有多少名通缉犯?如果谢先生不明白江西如今的地位,可以类比民国十五年天津英租界破获国民党天津市党部的案子。”

三年前十一月,天津英租界的英方不顾广州国民政府抗议, 将被捕十五民国民党人引渡给奉系北洋政府,激起南方反感情绪。次年北伐成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宣传队在江汉关前华界与英租界处的空地上进行反英宣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英租界次日, 英驻华公使下令撤走义勇军、海军陆战队,下午撤离英巡捕。一月五日,二十万示威群众包围巡捕房,英资企业全部停业, 英租界内侨民全部搭乘军舰与商船离开汉口。二月十九日,英国公使代表签订了《收回汉口英租界之协定》。三月,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

上一篇:七零小幸福 下一篇:权相养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