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工厂穿民国(126)

因为忙了这几个月,乡下的玉米丰收了,村长派了自己的小儿子过来喊她去查看。

秦无双要卖种子,这可是比织布厂更紧要的大事,所以她当即带了小华去往乡下。

她到了村里,只要见到的地方,都有不少人。

小华将车停靠到路边,让秦无双下楼腿着走,“前面路被堵住了。”

秦无双撩开车帘,村民们发现是她,立刻迎上来打招呼。

“东家,你来啦?”

秦无双不认识这大娘,但是来了这么多次,也混了面熟,只知道对方是村里人,闻言就看着其他人,“怎么这么多生人?村里今天有喜事儿?”

只有村里办喜事才有这么多人。

那大娘咧着一嘴黄牙,“不是,都是来看咱们村的玉米。这不是村长让各家的小媳妇回娘家,通告这好消息。各家都在招待亲家呢。”

秦无双忍不住笑开了花,村长这动援能力真的太给力了。而且他自己一点不用动弹,全让村民们跑腿,真的服了。

那大娘说完,她旁边跟她年纪相当的妇人就开口询问,“亲家,这位大姑娘是不是你之前提的那个东家?”

大娘立刻给亲家介绍,“对对对,就是她卖我们种子。”

秦无双向对方点头。

对方也是激动非常,“东家,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种子啊?”

秦无双笑道,“你们要是急,就去村长家登记。今年也种不成了,明年再种也不迟。”

大娘立刻道,“今早去苞米地看过,亲家就登记了。”

秦无双跟村民们闲聊几句,就去了打谷场。外村的村民正在看村长给大家称重。

虽说之前他们也来看过玉米地,以老农的眼光,也能看出来玉米长得确实比他们的好。但是没有见到具体数目,他们还是不放心。

不少亲家带着自家儿子过来帮忙。

掰完苞米就开始晾晒,然后用剪刀把苞米从棒上掰开。这是没有机器,农民能想到最快速剥苞米的办法。

秦无双到打谷场的时候,有两家刚刚撑完苞米,向她汇报好消息,“亩产623斤,东家,比你之前说的四五百斤还要多。”

秦无双说的是预估数目,她自然要往小了说。实际上百姓打理农田尽心尽力,玉米长势非常好,亩产比去年翻了一倍。

农民们高兴得蹦起来,“太好了。咱们今年能吃饱饭了。”

孩子们也跟着乐呵,他们年纪小,不懂太多道理,但也知道吃饱饭有多舒服。

不少村民们看到秦无双,争着抢着要给她跪下,“东家,你是大好人,要不是你的种子,我们全家都得饿肚子。”

这话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不仅养猪挣到钱,还给他们好种子。没有东家就没有他们今天。

秦无双听着村民们一口一句感谢,被他们夸得不好意思,忙把人扶起来,“是你们自己的功劳。要是你们不好好种地,就是再好的种子也白搭。”

这话也有道理。但是村民们觉得自己的田好好打量是应该的。但是东家从大老远的地方运种子,才是劳苦功高。

“走走走!去我家吃饭,我杀一只鸡,您一定要让我好好犒劳您。”

现在家家户户养鸡养猪,今年收成好,他们也有钱请她吃饭了。

秦无双被他们裹挟着进了一个村民家里,那大娘进去就喊儿子杀鸡,其他家见被她抢了先,又回家拿了些新鲜菜过来,“这是我家买的猪肉。赶紧给东家炒了。”

“我从塘里钓了两条鱼,你给东家红烧。”

……

秦无双被请进堂屋,都能听到外面村民们大嗓门的声音。就连村长都过来凑热闹,手里拎了刚从集市卖的牛肉,“这牛肉可不是老牛,而是刚成年的牛,听说是家里的棚子塌了,把牛给砸死了,只能卖了。我刚好看到,就买了两斤。”

正是农忙时节,把牛给砸死了,这得多疼。

秦无双叹了口气,让小华去把那牛给买下来,“我喜欢吃牛肉。乡下卖不了价,别亏了他。”

村长将牛肉交给这家村民,当即带小华去集市。

秦无双在村子里吃了一顿极丰盛的筵席。

吃饭时,村里好几个重磅人物陪同。之前秦无双让他们养猪,这些人也高兴,但是远不及粮食让他们兴奋。

村长更是一迭声称赞她,“东家,以后我们一定都听您的。您指东,我们绝不打西。”

秦无双好笑,她又不是土匪,让他们打什么人。她让村长帮忙收粮食,“价钱就按照市价给。你收好了,直接运到养猪场,回头我跟你结账。”

村长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将这事办妥。

秦无双心下满意,今年王家村总共有3000多亩旱地,一半种玉米,一半种红薯,除了自己吃,就算只卖给她1000亩地的苞米,也有60万斤,再加上张家村,那边的地少一些,就按照40万斤,也有100万斤了。

喂1000头猪,一年两回,也就56万斤玉米。还能剩下44万斤。

她要去1942年,救300万人,每人每天二两,吃上一个月,需要1800万斤粮食。

从明年开始,其他村也开始种玉米。只要有40个金银村都种她的玉米,她两年就能攒够粮食。

这还只是玉米,要是再加上红薯,她可能压根不需要两年,一年就够了,她越想越兴奋。

秦无双吃饭时,外村的村民陆陆续续离开了,村长拿账本过来,“这些都是外村要买的玉米种,总共要3000斤。”

每亩地的玉米大约需要3-5斤种子。就按三斤来算,大概是1000亩地,这个数额不算多的。

“还是有点少。”秦无双有些惊讶,“今天来的外村人很多啊,怎么才这么点儿。”

村长解释,“咱们村去年替您养猪,挣了点钱,但是他们可没有养猪,其他家胆子不够大,怕种子出问题,您也知道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他们不敢冒险。”

秦无双愕然,“他们不是看过了吗?”

“看过的人没问题。但是有许多人根本没时间过来。”村长指着外面的土路,“现在路难走着呢。兵荒马乱的。谁敢到处乱跑。”

是了,秦无双倒是忘了这点。民国的土路不仅难走,而且安全也没保障。百姓又是惯来胆小怕事,没见过的东西,只是道听途说,哪肯相信呢。

“来村里的那些人,他们买的种子多吗?”

村长点头,“来的人,他们很多都定了玉米种子,不过他们多数都选择种玉米,没人要种红薯。”

秦无双疑惑,“是不是他们没看到红薯,所以不放心?那等红薯长成,你再通知他们过来看看产量。”

村长却是摇头,“不是。我们百姓不爱种红薯。”

秦无双愕然,“啊?为什么?”

她一直以为清朝的人口大爆炸是因为红薯。这时候红薯的产量也的确高。不用化肥,亩产就能有千斤。这玉米亩产才六百来斤。他们为什么宁愿种产量低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