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肖帝(104)+番外

作者: 辛宸 阅读记录

父子俩重生回来的时间晚于这次科举,该犯得事已经犯了,连王守仁都被派去给前威宁伯王越治丧,这人一回来,就带立刻上书论及边疆防备事宜,嬴政就干脆当成作业布置给儿子。

对于这位当初曾经被父子俩都“忽略”甚至还被朱厚照贬谪过的心学圣人,无论是嬴政还是朱厚照都打算重用,正好嬴政准备从九边重镇下手,整顿军务和开发边疆,就决定借这封奏疏为由,启用王守仁,先盘活了边疆的局面,再来收拾那些成天勾心斗角没事找事的官员们。

这些家伙,真以为这几年蒙古没有大举进攻,就天下太平了吗?

从叶淇改开中折色之后,国库收入是暴增百万白银,可弘治帝治理黄淮水患,兴修水利,又疏通苏松河道,彻底解决江南河道淤积之患,使苏松一带成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所花费的银两人工都难以计数。

弘治帝一生厉行节俭,宫中大部分花销都是在皇后和小太子身上,而他自己衣食简朴,既不大兴土木,亦不行奢靡之举,一夫一妻的好处是宫中的主子少了,宫女太监人手也跟着裁撤了一大半,只可惜他能省的地方都省下来之后,却被老婆孩子加小舅子一家人给败家败得干干净净。

嬴政过来之后,就干脆利索地先解决了张家人和宫中的太监党,他可没有原主那么好的脾气,自己省下的钱给别人花了贪了去,那些敢贪他的钱的人,都得给他吐出来不说,还得加倍偿还。

朱厚照前世当了十几年皇帝,现在看到这份作业,并没有像真正的小孩那般抵触,反倒兴致勃勃地问道:“若是我写的法子有用,父皇可否让我亲自去施行?”

虽然现在他还不够年纪,但有前世的记忆,朱厚照可不愿一直被困在宫中继续当小孩,尤其是成天回去还得被母后逮着诉苦,他已经没办法也没兴趣再管父母之间的恩怨,倒不如跑出宫去来得痛快。

嬴政呵呵一笑,瞥了他一眼,说道:“行啊,只要你不怕出去被人拐了卖了或者行刺了,朕就放你出去。”

一听这话,朱厚照又有点萎了,“父皇,既然知道那几个王叔心怀不轨,为何不先把他们拿下,这样不就没危险了吗?”

嬴政冷哼道:“那几个是跳出来自己作死的,如果还有像兴王这样,一直不吭不哈,却早有谋划,到你死后才图穷匕见的,你如何能知道?现在除去安化王和宁王,或许还有其他人。”

“要记住,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现在本事还没学到家,就想着出宫厮混,随便一支冷箭或来个刺客,就能要了你的小命。”

“好吧!那我先练好武功……”朱厚照一提起这个又来了精神,“父皇,今天是不是再教我一套刀法啊?上次那几招我都已经练熟了呢!”

“行吧!”嬴政:“武功要勤学苦练,光学会可不行,得每日挥刀……至少五百遍吧,慢慢往上加,练好了都是你自己的,没有功夫想去九边立功?”

父子俩说着话,便更衣去了演武场,自从嬴政穿过来之后,乾清宫里的花园都被铲平了一大片,专门修成演武场,就是为了方便这天下至尊的父子二人练武。

原本以为他们只是一时兴头的黎清,每日跟着他们,时不时还得担任助教负责陪皇帝过招,给太子喂招,从一开始还留手小心翼翼的,到如今已经麻木的习惯性成为合格的工具人。

他们父子在强身练武其乐融融,内阁的几位大佬却被嬴政留下的“作业”难为得眉头紧皱,眼皮直跳。

因为程敏政的案子,礼部吏部户部进去了四个侍郎,礼部尚书告病不在,今日来的便是礼部侍郎王华,正是《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疏》作者王守仁的亲爹,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的状元,对科举的流程无论是应试还是出题都无比熟悉。

原本若不是因为王守仁参加今科会试,那出任副主考的就是王华而非程敏政,原本程敏政入狱,嬴政这次又将几个侍郎送去诏狱跟他作伴,王华自己也摘了官帽在家中惴惴不安地等着锦衣卫,可等来等去,没等到锦衣卫,反而等到几位内阁大佬找他去文华殿议事,讨论的就是他儿子上的这道奏疏。

老实说,王守仁上书之前,王华都没来得及看一眼,但凡他多看一眼,也不会让儿子贸贸然上这么一封奏疏。

自从弘治五年(1492年)叶淇改开中法折色收银换盐引之后,盐税大增,仅此一项,每年盐税的收入甚至比永乐年间高出近八倍。朝中百官无不赞叹叶淇经济有道,为国库增收。

可王守仁所言边疆之事,其中就有一条,自从开中折色之后,九边重镇的物价日涨,粮价尤其暴涨,导致边镇军户和百姓入不敷出,多有逃荒者,抛废了大量农田,无人耕作,又变成了昔日的荒地。

那些边镇周围的村镇农田,有不少原本是盐商为了降低运粮成本,雇佣农民前去种田,如今已经不用再运粮给边镇换取盐引,他们自然也就不愿再劳心费力地经营边镇的农田。

农田之利,如何比得上食盐之利。尤其是在边镇地区,土地贫瘠,产出极低,人工成本算上,远不如在江南玉米之地一年两熟的稻米之利。

而留在边镇的农民,土地本就是商户或者军镇所有,单靠种地,交了地租和粮税之后,自己都吃不饱,原本还能靠着主家生活,现在没了主家倒贴的本钱,没了商户的巡逻队守着,面对沉重的赋税和贫瘠的产出,动辄还有关外来的蒙古兵劫掠,他们自己就很难再靠种地生存,举家抛荒逃难的,一日多过一日。

王守仁这次去九边治丧的同时,也观察了边疆军务和民政情况,发现这才不过短短六七年时间,九边军镇周围的村落和田地就空了不少,长此以往,九边人口越来越少,单靠军镇维持防备,后勤的成本倍增不说,防守的战线拉长,总有疏漏之处,会给外敌以可趁之机。

他这才顾不得与父亲商量,就急急将自己一路见闻写成奏折上书。

可他完全没想过,这开中折色,是本朝内阁最大的“政绩”之一,他如此一来,等于将功绩抹煞不说,还给他们扣上了一顶“举措不当,有碍边防”的帽子,这让内阁大佬们,如何能正视这封奏疏。

王华到的时候,显然已是内阁讨论良久都没有决议之时,一看到他来,连素来脾气好也夸赞过王守仁有状元之才的李东阳,都忍不住向他说道:“德辉有子若此,目光独到,锋芒毕露,灼灼如日之辉,真是连老夫都羡慕啊!”

王华不禁汗颜,“犬子年少气盛,见识浅薄,若是所言不当,还请诸位见谅……”

刘健却摇摇头,眼神复杂地看着他,说道:“王侍郎过谦了,此番请你来,是因为皇上下旨,要以令郎所奏施行……”

“啊?!”

第七十章 一夫一妻独生子(9)

不光是甚为王守仁亲爹的王华有点懵,连带内阁的诸位大佬们也心情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