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70)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等到大象来吃盐的时候,他们还在泥坑附近堆放些蔬菜、野果,算是当地人对大象带他们找到盐矿的感谢。

焦煤、冶铁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 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这也支持着炒锅的生产, 更重要的是,秘密生产的马蹄铁已经达到五千套。

现在小彭村铁器坊又接到了新任务:

小娘子派阿成送来了两张图纸,她虽不懂造枪,但明朝的三眼铳她知道啊。以前她兼职写网文,在写明朝《凤花锦》的时候,曾经研究过明朝的火器。

大唐发明了火药,却因为炼铁的炉温不足,导致练出来的铁含碳太多,这样的铁合金做枪膛、炮膛在发射以后,很容易爆裂。

现在他们的焦炭能让高炉达到一千四百度左右,这已经越过宋代,达到明代的水平。

洛泱见时机成熟,便将三眼铳的图形和原理画了出来,讲给三兄和李奏听:

“这是三根独立的铁管,每根铳膛里塞火药、埋引线,这里,是一颗尖头铁弹,火药爆炸产生的力,将子弹顺着火铳膛推出去。你们想想我们放在火药包里的铁蒺藜。”

“泱儿说得对,只要能发射,对方就会因为不了解而害怕。”虽没见到实物,李奏的眼前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

“步兵最怕的就是骑兵,动物天性怕火,步兵的火铳发火,就算没打到,骑兵的马也会受惊。”

“对!吐蕃和草原部落的骑兵!”元枫一高兴,使劲拍了两下洛泱的肩膀,洛泱还没喊疼,李奏却怪道:

“她是个小女子,经得起你这两拳?你家墙挺结实,过去试试。”

洛泱撇嘴道:“你们还真以为,我这三眼铳是像烟花筒一样吓唬人的?等成品做出来,让你们好好开开眼。”

他们现在骑兵有了火箭,攻城有了火药包,这在和吐蕃的战斗中已经发挥了大作用。

洛泱又拿出了步兵使用的火铳,他们怎能不惊喜?

改名为“新稻”的占城稻,也已经开始有了第三代稻种,一切都在悄悄的变化。

最让洛泱高兴的是,洛阳东庄的老曹庄头来了,他带来了几麻包的白叠子花絮,白得像天上的云朵。

“这几包是特意带过来让郡夫人和小娘子絮被子、絮冬衣的,今年收了不少种子,黎家父子都说,大面积的种,得到的种子更加饱满,明年扩大种子,还得找其他的地。老黎说就在凤翔种,小黎非说要去兰州、凉州,父子俩天天在吵这事。”

元枫笑道:“去兰州也没事,大郎君不是在那里做节度使吗?让老黎放心。”

“真的吗?这可是咱们苏家的大喜事!我今晚就往回赶,好将这个好消息早点带回去!”老庄头又惊又喜,笑得脸都涨红了,忙向李明珠作揖道:

“恭喜夫人、贺喜夫人,郎君们都出息了,您和将军真是洪福齐天呐!”

曹老庄头久未见夫人和小娘子,就像见了亲人那般,激动得有一箩筐的话要说。他还带来了一车庄户们送给苏府瓜果蔬菜。

将军府里搬菜的搬菜,扛包的扛包,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他这次来长安,还有一件事,就是要亲自将西域来的纺线师傅接到东都去,今年收的棉花虽有限,但技术要掌握。

趁着冬季农闲,让那些女人们都纺纱织布干起来。

未来是那样温润而美好,曹老庄头觉得自己像是多活了一辈子。

洛泱每天忙忙碌碌,她的“掌柜记账培训班”已经毕业了一批,又招收了一批,考试合格,算师协会便发给他一个“算师证”。

会打算盘、会复式记账的算师,成了各商行的抢手人才。

他们在市坊里遇到洛泱,都要停下来行个见师礼。

虽不能称郡主为“师傅”,但他们都从心里认可这个神奇的小女人。

这次查抄王守澄的时候,李奏带去对账的人,就是掌柜记账培训班里毕业的。

他重新整理了王家的账簿,虽然做不到完全账实相符,但他做账的速度,惊呆了户部的人,但他们质疑他的正确性:

“我们一笔一记,绝不会弄错,你这样能行吗?”

“行不行的,口说无凭,我们可以用清算王守澄别院里的财产来比一比。”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贺拔惎。

户部来的,是贺拔惎辞官前的顶头上司,他心存疑虑也是因为贺拔惎这个人以前不但心高气傲,还有些大大咧咧,爱打肿脸充胖子。

李奏在一旁笑道:“赵主事,这个主意好,你们各算一遍,就当是复核。”

齐王请来的算师,要跟户部里的主事比赛算账,这消息很快在东西市传开了。

翌日大早,李奏和洛泱坐着马车,来到王守澄别院的时候,这里已近挤满了等着看热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