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青云路(113)+番外

作者: 梅无阙 阅读记录

留了两百,就能省下七两手续费。

“嗯,那一千五百两放钱庄,两百五十两放床底,带上三十五两回清水沟置办宴席。”

冬青翻出一个不大的木箱,称了两百五十两放进去,落锁。

再数三十五贯铜板塞进包袱,明日带回清水沟买菜买酒。

瑾瑜把这事说给大狗和翠枝听,翠枝说两人要商量一下,立马拉大狗进屋数钱,看看需不需要存点儿进钱庄去。

房门一关,翠枝蹲下身,伸手在床底摸索,也从床底拖出一个木箱。

最近忙得脚打后脑勺,都来不及好好数一数自家的钱。

她们这一箱很多铜板,腿都蹲麻了,才把一箱子银子数清楚。

大狗僵硬的蹲在一边,除了称秤告诉翠枝重量,就不敢发出别的声响,怕打岔导致翠枝算到一半又前功尽弃。

看翠枝数完铜板停下来,大狗立刻凑了过来,“怎么样!咱家多少银子了?”

“七百七十两!”

大狗激动得一拍手掌,“这可如何是好?咱有这么多钱了?你没数错吧?”

虽然看着一大堆,但具体数量出来,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翠枝没好气道:“没出息!你怕我数错为何不自己来数?”

“可以吗?”大狗摩拳擦掌,他也要亲手数一数自己的钱。

翠枝忍俊不禁,给大狗腾出个地儿来,“来,好好数,一会儿咱把它存钱庄去,你就没法儿数了。”

银子的重量是称出来的,大狗蹲着数了半箱铜板,证明翠枝数的没错。

大狗觉得自己满手铜臭味。但他喜欢,“那咱们就留着铜板,把这个银子拿去存钱庄。”

翠枝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道:“二狗说他的要放进官方的钱庄,只要带着银票,到哪儿都可能换银子,但每两要多收五文钱,我觉得我们不用跟他们一样,存普通钱庄就成,因为我们并不随时四处的走动,犯不着多花那五文钱。”

“嗯,媳妇儿说的有理,那就去普通的钱庄。”

瑾瑜听了大狗和翠枝的决定,觉得确实不错,就让他们注意安全,免得一路还没到钱庄被贪婪之人抢了去。

刚好陈君然和李言卿来家里,冬青把李言卿八月该分的九百三十一两给他,没想到他个人也算是小富之人。

刚好李言卿也要去钱庄放银子,瑾瑜顺便就请了二人,加上李林,四个大男人一起把银子送去官府的钱庄。

李言卿来年同样要去都城赶考,存在官府钱庄刚好。

一路上陈君然兴高采烈絮絮叨叨,“我们在学院可是长脸了!可惜全哥你没在,否则这亚元的名头,更是让我脸都能长三尺长。”

瑾瑜止不住想象了一下陈君然脸三尺长的模样,浑身打个哆嗦,“打住,脸三尺长还能不能看了?”

冬青跟在身后,两手空空,看着前面四人抬着东西还不见消停。

官府的钱庄,与之前看别的钱庄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差别,大概是官府钱庄的伙计比普通钱庄态度差了不少。

瑾瑜并不在意,反正也就来这么一次。

冬青没有丝毫不耐,上前和颜悦色对那伙计道:“我们不要一整张一千五百两的银票,麻烦你给十数张一百或是几十的。”

伙计睇了冬青一眼,或是因为冬青生得貌美,或是因为冬青是女子,伙计并没有因此而发怒。

而是按照冬青的要求,给了十数张一百两百五十二十的银票。

俗话说财不露白,就算存了钱庄,也应该是多张小数额银票,以免旁人见财起意。或是一把就顺走了你一千五百两银票。

瑾瑜算是解决了一个后顾之忧,当冬青跟他说要小数额银票的原因,瑾瑜只能说冬青太聪明,这样确实把稳不少。

处理完这事,夫妻俩带着李言卿和陈君然去逛了复制挑花刺绣的院子。

告诉大家伙,停工三日,回清水沟老家去吃举人老爷的席。

现在各个铺子都还有存货,停工三日也赶得上。

冬青顺便给大伙宣布,陈君然李言卿和瑾瑜三个都中了举人,场中稀稀拉拉泛起些交谈声。

她们只见李言卿过两次,没啥印象。但是陈君然和瑾瑜算是土生土长的清水沟人,清水沟数十年没出一个举人,如今一下出俩。

不过有不少人犹豫,三天时间又能挣不少钱,回去从参加宴会除了热闹之外,好像没什么实质性好处。

“这里会有人管事吗?若我们不想回家,能不能就留在这?照样赚钱。”

冬青摇了摇头,“对不住了,明后外三日家里是没人的,没人负责伙食,你们伙食得自己想法子。”

“唉……那行吧,明日我们一起回村。”

村里人都比较好说话,既然这样,那就都回去吃喝玩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不过三日而已。也耽误不了多少钱。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瑾瑜一家人就起床洗漱打包,去城外与村民汇合。

汇合起来又是浩浩荡荡一大群人,走在路上路面都占满了。

到了明山镇,瑾瑜顺便买了一大堆爆竹,不出意外又要噼里啪啦炸上一通。

今日走得早,到清水沟时,正值如日中天。

在村子里往前山羊肠小路上看,只能看见一大串人顺着山路蜿蜒而下。

不少人驻足细看,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待走进村子,各自回家见亲,瑾瑜和陈君然考上举人的事,就这般传开了。

瑾瑜家的屋子给大伯母家用,他们索性没有过去,直接去了村长家,商量宴席的事儿。

现在九月中旬,正在往家里收粮食,村长在院子里扫地,腾个地方堆带壳的苞米。

抬头看到自家大儿媳李氏推门进入,村长一愣,“不是每个月只回来一次么?我记得九月初六时你已经回来过,莫不是你逃了?”

“陈叔。”瑾瑜紧随其后踏进来,给村长解释来龙去脉。

村长看向陈君然,嘴唇蠕动半晌,才道:“你们的意思是?我们君然终于考上举人了?”

瑾瑜重重的点头,“嗯,君然出息了,若来年去参加春闱考中进士,不久就能授官。”

就像约好了似的,村长确认了这个消息后,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对着朗朗青天拜了几拜。

“苍天有眼!感谢老天爷,感谢列祖列宗!”

“……”

瑾瑜扶额,所以这是一种传统还是如何?怎么听说儿子考中举人,不忙着感谢本人的努力及奋进,个个都要去拜天。

待村长激动的情绪过去,就忙跟着张罗宴会的事,先去议事场地敲响了锣,点燃一大串鞭炮,震耳欲聋。

从县城回来的村民,虽然已经跟家里人提及瑾瑜和陈君然考上举人这件事,但经由村长亲口说出来,又是另一种震撼。

整个村都萌生了希望,毕竟傻子都能考上举人,他们家心智健全的孩子,去读书一定差不了。

大伯一家站在场中,看瑾瑜立于高台之上,神态自若满面春风。

上一篇:驸马倾城 下一篇:浮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