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253)

作者: 临西洲 阅读记录

军营里时间流速飞快。

外面,县区民众完成了夏种,因为这次农忙期不怎么劳累, 大家歇上两天, 一个个都按捺不住,双眼放光的去县衙签劳作契书。

新的赚钱活儿计来啦!

县太爷这次真可谓是超级大手笔, 这次县衙招工, 绝对是有史以来阵仗最大的。

由于劳动力紧缺, 这次不仅招男人, 女人也招!

男人干挖地基、沟渠、盖房子等重体力活儿,女人干和水泥、和黏土、运送砖瓦、沙子等轻体力活儿。

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各个村子的民众们都高兴坏了。

“娘嘞,那这岂不是一家人都能去干活儿赚钱了?”

“那可不!一家最少两口人能去干活儿,只要不超过四十岁,身体没有疾病的,都能去干!”

“我家四口劳动力,一人一个月一百八十文,我的亲娘!那一个月就是七百二十文,我没算错吧!干上几个月,这砖瓦房都能盖起来了!”

“对对,我家三口人呐,我男人已经琢磨着,今年十月份开始翻盖新房了!”

“快去县衙招工处报名,马上就要开工了,也就这两天。”

“听说最开始从商铺街整改,整个商铺街都要重新扒了重建,都盖砖瓦房!最近大江村的砖瓦窑订单,都接到年底了,还是不够分!其余好几个村子,也都陆续开了砖瓦窑。”

“乖乖,这是真赶上好时候了啊!咱江县人现在是真有钱,以前哪敢想,那么贵的砖瓦,现在竟然抢着买都买不到!”

人们是真高兴啊。

这段时间走出家门,到处都是人们笑着在议论县衙大招工的事情,基本上可谓是全民搞城建,全民搞创收。

等到了约定好的开工那天,村子里的人成群结队往县城赶。

至于县衙外面,就更热闹了。

以前江县也有过许多热闹场面,也有过招工热潮,可都没跟这次似的夸张。

人们都笑着戏称:县太爷变着法儿给大家撒钱呢!

可不就是撒钱!

这就是政府单位基于民生经济的意义啊,要想办法开项目,开各种大项目,让民众们参与进来,不仅能搞城建创造更好的条件,还能给民众们提供工作岗位,给大家赚钱的机会,最后带着整个辖区一起飞速发展。

县衙。

外面一片闹腾,里面也不逞多让。

事实上县衙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手忙脚乱过了,这次开的项目太大太多,这么多工人来干活儿,各项事宜都得县衙出面去调节把控运转。

几十位差役齐上阵,就这,都忙的脚不沾地!

裴宝来跟李泉不在,县太爷如今基本不插手县衙统筹事务,只抓重点项目。

所以安排统筹的工作,就全部堆在了胡铭和孙成头上,他俩从早上一睁眼到现在,基本都没消停,一直在安排工作。

“工房的人呢,来这边集合!你们今天任务最繁忙,不能懈怠。要把外面的民众按照之前签约契书编号分类,一百民众去商铺街扒房子运输废料残渣划地基,一百民众去工厂区开垦荒地铺设路基,这个要跟他们说清楚,工厂区要有一条大路通向商铺街,将来商贸一体化步行街都得靠厂区供应货源,所以这条路一定要宽阔!”

“还有,挖建城市排污系统,这部分也从商铺街开始,待会儿县太爷会亲自过去盯着,你们都给我搞仔细了,不能出一点差错!挖地下渠道的只要青壮男人,这个活儿最累,县太爷的意思,每人每天再额外给两文钱的补贴!污水井点位图纸记得给他们,都要严格按照定点图来挖,再联系十个女工,让她们去做水泥井盖,井盖模子去找——算了找谁你们自己安排,看谁还能腾出手,立刻去办!”

“人才公寓楼也要开始动工,这个项目分三十个工人。但是那片区域有几户民房要拆,他们都已经同意了,户房把拆迁赔款送过去,再问问他们准备搬迁到哪里,如果想搬到经开区,那还会再给一些补贴,要是去居民区或者商贸区,不给补贴,市政区范围内不许再盖民房,这些都要跟老百姓说清楚,好好说啊,不要闹矛盾!”

“居民区有找到合适的医馆、学校选址吗?找到了一处,但是要拆十几户房屋?再去找!尽力不拆百姓房屋,但最后要是真避免不了,那就去谈赔款,算了这事儿我后面亲自过去看看再说,待定吧。”

“县城外面的城墙也要赶紧去挖壕沟墙基,这个先安排两百工人去吧,居民区要建公园暂时还不确定外部城墙圈到哪里,先从经开区开始,那些工厂全都得圈进来。但是工厂排污系统和排水系统不能混合,这点再去工厂确认一下,跟他们讲清楚!”

“吏房的人把所有签契书的工人资料都整理完毕,按照工种和工资排序,最后统计出干活儿进度,找到一批合适的人给他们升职负责带小队。户房拿到资料后赶紧算工钱,务必做到不拖欠,刑房的人去做监工吧,礼房也参与进来,安全问题由你们负责。班房皂房一半留守县衙,一半人并进刑房、礼房里去帮忙,第二天轮班倒——”

“再派个人工厂区找葛华,问问他陶管都烧制好了没有。不管烧没烧好,都让他来商铺街一趟,县太爷待会儿要过去,肯定得跟他商量走地下管道的事情。”

太忙了,真的太忙了!从0开始的城建,各方面都要照顾到,因为那可是一座小型县城的建设啊!

一大堆的事务砸过来,饶是孙成和胡铭都有些接不住,他们把事情吩咐下去,几十个差役着急忙慌散开。

很快,外面的民众们被调遣去各自的项目上。虽然忙,好在上面领导思路清晰,工作都给捋的很顺,所以并不乱。

“总觉得还有什么遗漏,工房这边——操!”

忙昏头的胡铭一个激灵,没忍住骂了句脏话,他看向孙成:“邵安呢!我说他们工房今天怎么这么不对劲,什么事儿都得仔细交代,合着邵安没来啊?”

孙成揉了揉脑袋:“北边在加班加点修路,同样忙疯了!县太爷让他们提前一个月完工。因为随着县衙开始修缮水泥路面,需要烧制大量水泥,那就要用更多的煤炭。除此之外,化肥厂,砖瓦厂,哪个不需要煤?路再不修出来,会耽误进度。”

那见鬼的崎岖山路,那么大的工程量,提前一个月完工?

胡铭露出同情的表情。

这时候,有马车快速赶到县衙。

邵安急匆匆从外面小跑着进来,隔老远就嚷嚷:“水!水!赶紧给我递碗水!”

胡铭赶紧给他倒了一碗水。

邵安咕嘟咕嘟一口喝了,正准备说话,孙成拍拍他的肩膀:“兄弟,赶紧上去,县太爷等着呢。”

于是邵安话也没力气说了,他反手拍了拍孙成肩膀,快速上楼。

楼上县太爷办公房,陈庚年正在跟富春、以及一个五十岁的老者商量排水排污系统铺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