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时明月照宋城(517)

作者: 华雪慈 阅读记录

原来她所乘坐的马车经过了那几座矮塔之后,便依稀可见些民宿民房,并且随着队伍的前进,还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房屋。

不少穿着辽人服饰的百姓跪伏于道路两边,用欣喜欢快的声音叫嚷着什么。嫤娘抬眼看去,只见前头辽主耶律隆绪已经弃了马车,正骑了骏马,与百姓们摇手示意着。

再看看后面,大军似乎并没有跟进城里来,而是扎营在城外。

不多时,马车停留在一处看起来灰朴朴、并没有太多装饰、然而却极大气的一处建筑前。

众人一一下车,嫤娘也跟着众人一块儿下了车。

胡嬷嬷大约是有事过不来,使了个老嬷嬷过来,说让嫤娘跟着她去。

——入乡随俗。

于是嫤娘便跟着那位老嬷嬷去了。

那果然是一处宫殿。只是,看起来,这宫殿极简朴。众人跟着那老嬷嬷七拐八转的,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巷道,最后走到了一处极不起眼的小院子里。

老嬷嬷交代嫤娘道,“你们先在这里歇下……晚些时候等胡嬷嬷得了闲儿,再来交代你们该做的活计。”

嫤娘谢过了那老嬷嬷,带着众人进了院子。

院子并不大,正屋只得一间通屋,后头倒有两间堆放杂物的屋子。且不管院子里还是屋子里,家具既旧却残破……若不是亲眼得见这宫殿,恐怕众人也不会相信自己竟然已经进入了辽国的宫殿。

常平已经带着六虎和无荆开始查看起这院子来。

嫤娘也带着武嬷嬷进了正屋,开始一边查看,一边动手收拾。

这屋子想来已经很久没有住人了,到处都蒙着厚厚的灰;而院落里也并没有水井,无荆和武嬷嬷尝试着出门去讨水……不料,他俩个去了许久才回,也只提回了小半桶水而已。

不过,他俩走了这么一趟,倒也把基本情况给摸了个七七八八。

嫤娘所居坐的这个小院,位于辽国皇宫外围。准确说来,这里还不是皇宫,而是属于西附宫。顾名思议,这附宫分东附宫与西附宫两处。东附宫一般是给皇宫侍卫们住的,而西附宫里,则是女宫和侍女们居住的地方。

辽国缺水,所以每天一早会有送水车过来,凭人头领水,一人一桶。到了饭点的时候,也是一天三顿地由人驾了马车过来送饭,一人一份。相对应的,也会有人驾了马车过来每天傍晚收马桶什么的……

而在东西附宫之中的侍卫与宫女们,常有轮值轮班的。除了每天应卯上值之外,并没有人过问留在东西附宫之中的人们。

习惯了严谨宫庭礼仪的嫤娘,对于松散又不十分讲究礼仪的辽国宫庭来说……很有些不习惯。但这对她们来说,又是件好事儿。

常平唯恐主母住不习惯这屋子,便从靴子底的隐秘之处掏出些金豆子出来,托在手心里展示给嫤娘看,又道,“娘子请看这个……不如,属下拿着这些去外头添置些物什回来?这里年久失修,恐娘子住不习惯。”

嫤娘直摇头。

说到底,她还顶着个落难公主的身份,一到了大京就大手大脚地置办东西,这不妥当。

可想了想,她又点头道,“也好……只是,今儿别去了,明儿再说。让嬷嬷列了单子给你,你们去添置了来,花钱的时候别太撒手了,记着咱们的身身。”

常平应了。

到了午饭时分,果然有马车停在了嫤娘的小院门口,跟着有人摇起了铜铃。

常平他们开门出去,领了饭菜回来。

嫤娘一看,伙食也不怎么样,不过就是数着人头的一人两块烙饼罢了。

她也不计较,坐在武嬷嬷擦干净的杌子上,拿过一块烙饼,撕成小块儿,就着清水吃了。

下午时分,胡嬷嬷带着两个中年妇人风风火火的过来了。她先递了几块腰牌过来给嫤娘,又指着身边的两个中年妇人,对嫤娘说道,“她叫阿茹娜,她是乌兰。阿茹娜是皇上身边的司寝女官,皇上寝宫里的人和事儿都归她管;乌兰是皇上的膳食女官……她们就住在你的隔壁,你是新来的,有什么事儿是我没顾到的呢,你多问问她们……”

说着,胡嬷嬷又对那两个女官说道,“她是丁氏芙妲,以后会管着皇上御书房里的事儿,你们先认识认识。这些人,是丁氏芙妲的侍卫与侍女,以后他们也会领些活计来做的……你俩多帮顾着她些。”

嫤娘连忙与阿茹娜、乌兰等人见礼。

第四百九十九章抵达大京(中)

也不知为什么,阿茹娜与乌兰对待嫤娘十分客气。

起初,嫤娘也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以及后来认识的一些辽国人,也待她十分客气。这让嫤娘有些不解。因为她一直以为她是个俘虏来着……

到后来她才总算是明白了过来,辽国其实是部落制,而这些能在东西附宫居住的侍卫与宫女们,基本上也都是辽国不同部落里的大小贵族们。这些人,大多数都像嫤娘一样,也是有侍卫和侍女的。

比如说管理皇上寝宫的阿菇娜,本是某部落大长老的女儿,不幸丈夫去世,不想被夫家安排着再嫁的她索性进了宫,当了女官。乌兰则是先帝宠幸过的侍女,先帝去世以后,她不愿服从萧太后的安排出宫嫁人,便也留在宫里当上了女官,专门管理皇上的膳食。

而阿茹娜与乌兰对嫤娘所释放出来的善意,主要是因为,这第一,虽然大多数人都没听过“安南”这个部落,但嫤娘身边也有侍卫和侍女,这足以证明她的身份定是非富即贵的了。第二是因为……嫤娘不但识字,而且还精通文学、佛法等等。

直到这时,嫤娘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辽主耶律隆绪会这么看重她了!

辽国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包括贵族。甚至自辽国称大契丹以来,已经明令国民要称君王为皇上或陛下;但绝大多数平民还是将君王称为大汗,甚至就连在皇宫里服役、年纪稍长一些的老人儿也常常口误把“陛下”称之为“大汗”。

而在辽国贵族之中,也有大部分人不识字。所以识字的人,总受人十分尊敬;更别说嫤娘还精通汉语典籍与佛法道门什么的了。

其实之前嫤娘也一直在担心,自己到了辽国以后会没有用武之地。可直到她进了耶律隆绪的“御书房”一看,这才发现……

原来这辽国御书房里的书,恐怕还不及她已逝祖翁夏子闻的书房大,藏书之多!并且耶律隆绪的“御书房”中,几乎全部都是汉文典籍。

仗着与少年君主的熟悉关系,嫤娘问了问耶律隆绪关于契丹文字的事儿,耶律隆绪苦笑着说道,“洛克西,不瞒你说,咱们造字,也就是从一百多年前开始的事儿……哪及汉语博大精深?而且造字是件大事啊!到如今也没人能完全造完,索性还是使用汉字更为容易。”

嫤娘恍然大悟,却也有些不安。

这么说,辽国正值一统之后,壮大山河,百业待兴的好时候呢!

难怪韩德让这个汉人会一心向着辽人!

她不过就是识字儿,就得到了辽国皇宫里上上下下的尊敬……这些人甚至都没有怀疑过她的身份,就开始对她礼待有加,哪怕她是个来历不明的妇人!

到了韩德让那儿,宫里的辽人对他,简直就有些盲目的崇拜和信服。嫤娘甚至相信,要是韩德让开口让一个辽人去死,恐怕那个辽人也只会欢天喜地的跑去自尽!

粗步了解辽国人对韩德让的看法之后,嫤娘再一次觉得有些为难了起来——韩德让这么受欢迎,纵然将来她能找到法子刺杀了他……但她还能有法子全身而退么?

但目前来说,也只能先安顿下来了。

——辽国禁卫不严,出逃宫庭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她得认真想好,万一真的起了事,又逃出了皇宫以后……要怎么样才能在辽阔的草原中求生与逃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