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时明月照宋城(518)

作者: 华雪慈 阅读记录

一旦订下了目标,嫤娘开始思己思过。

不管怎么说,在其位谋其职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只有在得到了上至辽国君王、下至仆婢的尊敬,她才好便宜行事。

其次,出于嫤娘的私心……她其实是更愿意多传授些谦恭忍让的佛法给辽主的。毕竟宋国拥有一个拥戴仁慈君王的邻国,总好过拥有一个狼子野心的强国吧?

嫤娘在宫里没闲着,她身边的伴当们也被委派了活计。

常平、六虎和无荆被派到东西附宫轮值看守门户和巡逻,武嬷嬷因为是嫤娘的贴身侍女,所以并没有指派职务。

这么一来,倒也正中众人的下怀。

首先是常平他们有了由头正大光明的侦查以及熟悉东西附宫的地形,其次既然他们都有了活计,相对应的也就有了俸禄,常平他们便正大光明地出去淘换了些家具炉灶等物回来,总算是将嫤娘的小院子给打理得像模像样的。

嫤娘虽是地地道道的汴京人,却长居于瀼州,早已经习惯了瀼州的生活习惯。每顿饭要食稻米、要吃菜瓜等蔬菜、还得有汤汤水水什么的。

这汤水倒好解决,辽人喜食牛羊肉,采买些牛骨羊骨回来熬煮小半日也就成了极鲜美的汤水;可这菜瓜和稻米……

最后嫤娘使了无荆去外头的集市上买了几袋豆子回来,教武嬷嬷用湿了水的布巾盖住豆子,发出豆芽来,再拌酱吃。然后她又让常平他们几个把院子里的一小块地给开恳了出来,洒了些豆子上去,又让伴当们把每日夜里的洗澡水什么的收集起来,小心地浇灌着。

豆芽菜发得极快,不过四五天,众人就先吃上了清爽的油蒜拌芽菜。头一回不用出宫采买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以至于到了后来,武嬷嬷都有些无师自通了。

无论伴当们去外头采买了什么瓜果回来,她总不忘扔些果核瓜籽儿到那块地里去……大京气候干臊、土壤却肥沃得很,再加上众人每天夜里都朝那块地浇些水,不过半月光景,嫤娘的院子里就郁郁葱葱的了。

又过了几天,辽主耶律隆绪那边终于忙妥了之后,敕令任命嫤娘的圣旨也下来了。

嫤娘受封为——林牙院承旨。

林牙院,同宋国的翰林院;而这承旨一职,则属皇帝近臣,是专门起草和拟定圣旨的官。

嫤娘几乎被耶律隆绪的决定给惊呆了!

她还以为,自己应该就像阿茹娜和乌兰那样,成为后宫女官呢!没想到辽主居然让她当的是辽国正式的官员!

第五百章抵达大京(下)

以为自己最多也就当个后宫女官的嫤娘,居然被耶律隆绪正儿八经地封了个官职……

这简直就让嫤娘惊诧万分!

但更让她感到奇怪的是,辽国朝庭上下,竟无一人提出反对的声音。而让她最最感到为难的是,辽主耶律隆绪是要求她也跟着每天上朝下朝的。

满朝的文武百官俱是九尺纠纠武士,只得嫤娘一介弱质女流之辈。

除了让她每每跟着辽主上朝时,都成为百官注视的目标而感到有些如坐针毡之外;最最让她感到不安的,就是……

天天在这帮达官贵人面前露脸,万一将来她瞅准了时机得以刺杀韩德让又要伺机逃走的话……可朝中上下都认得她,这怎么好逃?

思来想去,她将自己的顾虑告知了伴当们。

常平启禀道,“娘子莫忧,武嬷嬷就是一等一的易容高手,有她在,咱们几个人……胖的能变瘦,高的能变矮……快不要担忧。”

嫤娘这才松了一口气,每天认真陪着耶律隆绪上朝。

话说这上朝……

在宋国,嫤娘只是一介后院妇人,哪里知道宋国君王是如何上朝的。但在这辽国,在嫤娘看来,上朝其实就是一件贵族们集体骂仗的事儿。

老实讲,辽国,其实就是大大小小几千几百个部落聚集在一起、地广人称之国;辽主就是最大的部落首领,拥有绝对的武力。而辽国贵族们大多不识字儿,目光也短浅,几乎每天在朝上就是为了一丁点鸡毛蒜皮的事儿……例如说土地之争、奴隶人口之争、集市税收高低之争,甚至还有因为觉得等价交易不公平而争的……

一时间,嫤娘简直怀疑,这到底还是不是辽国朝庭?

但在这时,韩德让的能力就突显了出来。

在嫤娘眼中,她感觉到这辽主理政,就有点儿像宋国县衙打官司断案似的。

而韩德让就坐在一旁,面前的案几上摆着几本厚厚的律法册子。哪几个贵族为了什么事儿争吵起来,他就吩咐侍丛翻到第几册第几页,将众人为之争吵的事儿用律法来判决。

说来也怪,韩德让也就是嘴皮子这么说说,那些闹事儿的大臣们还就真的不闹了,不但乖乖地听从韩德让的吩咐,还很快就跟刚刚还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对手称兄道弟起来……

这么看来,辽人还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所以说,只要他们遇到了真正睿智又目光长远的王者,再齐心协力……宋国如何能敌?

一想到“齐心协力”四字,嫤娘就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且又有些恨铁不成钢——宋人就是太聪明太自私了,个个都一门心思地为自己谋划,所以才会被韩德让和萧太后给算计得死死的!倘若宋人之中,多几个以国为重、以大局为重的杨业田骁李霸图之流,这次又怎会输得这样惨!

只是,她知道自己正在谋划的大事,是绝不能将个人情绪代入其中的。所以也只好将自己的心事藏了起来,等下了朝回到耶律隆绪的御书房里时,她也去讨要了一套辽国的法典律令过来,坐在御书房里细细地看。

和宋国君王一样,辽主耶律隆绪下了朝以后,总会宣些要臣重臣去御书房里谈论国事。

相对而言,嫤娘更愿意旁听发生在御书房里的君臣细谈。而辽主与众臣其实也鲜少谈论宋国,他们谈论得更多的,反而还是一些周围小国与部落之间的事。

就这样,白日里,嫤娘一大早起来,赶去耶律隆绪的寝宫门口,与其他的近身官员一块儿等候,然后跟着辽主一块儿上朝。下了朝以后,就跟着辽主一块儿回御书房,旁听国政。通常是辽主与大臣们聊完国事以后,嫤娘就得揣摩辽主的意思,当场挥毫拟好圣旨,辽主看过以后便盖印。

接下来,辽主理完国政,嫤娘就为他讲解一会儿的佛经。讲完佛经,她便要退下,因为辽主还要去其他的夫子那里上课。

所以,嫤娘一般也就跟着忙到申时(下午三四点钟)左右,也就没事了。

回到西附宫自己的居所以后,她常常会找不当值的女官们聊聊天。慢慢的,她就知道了韩德让的身世。

韩德让祖上确实是汉人,当他祖父韩知古还是个稚龄童子的时候,就被辽人掳走,成了辽国太祖皇后述律平的家奴。韩知古虽是汉人,但成年以后娶的却是辽女,生下了几个儿子,也纷纷娶了辽女为妻。

所以说,其实韩德让名义上虽是汉人,也拥有汉人的姓氏,但他与辽人其实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既是这样,嫤娘心中对于韩德让的憎恶又少了几分。可思来想去,她还是觉得这个人挺可怕的……

如能除去辽主的智囊韩德让,又能让辽国上下相互猜疑,最好是弄得好众部落之间如一盘散沙似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从此,嫤娘静下心来,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要知道,一个诚实了一辈子的人,在关键时刻讲出来的谎话,也会被众人所认可和同情的。

只是有一天,一个不速之客突然出现在辽主耶律隆绪的御书房里。

那是个身材高大魁梧、下巴处生了一溜胡子茬儿、满面风尘又颇有男儿气概的一个中年男子。他披着披风,蹬着马靴、还戴了一顶雉羽帽。看上去风尘仆仆,又有种说不出的成熟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