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绣云裳(52)+番外

作者: 玺留 阅读记录

她旁敲侧击地问过丈夫,他往细里想了想,道:“这位夫人是续弦,生下的幼子恰好前几日也满周岁,想来是这个原因在里,恰好咱们又递了名帖,这便应了。”

这样一来,也说得通,于是刘太太不再深究。

她看着周氏年轻的面容,心中思忖了心事后,很快又笑盈盈地与她闲话。

由于身份关系,大太太坐在了刘太太的右手边,她也打量着周氏。

很快她插嘴加入了谈话:“夫人可记得我?”

周氏秀眉微蹙,似乎在回忆,然后笑着回:“这位是孟阁老的太太,我怎么会不认得。”

大太太笑着道:“承蒙您记得,之前在宫里见过一面,觉得夫人您很是面善,一直想再见见,没想到此次是托了姐姐的福。”

周氏作为穆候府的夫人,凡是京都叫得上名字的官员之间盘根错节的亲缘关系,虽不说十分了解,但五六还是很有把握的。

遂她带着得体的笑容回:“您说的哪里话,我也是觉得与您有缘,以后还要常来往才是。”

这虽然是客气话,但已然达到了大太太的目的,她笑着应:“您说的是。”

她侧回身子,身后的孟如瑶很自然就露了出来。

打着蝶映芙蓉的扇面,只露出半面娇蛾与水波流转的眼睛。虽然只露出半面,但已然是说不出的韵味,连周氏也忍不住侧目问:“这位小姐是......?”

大太太见目的达成,心中不由地高兴,面上却波澜不惊地将女儿推了出来:“这是我府上的八女,闺名如瑶。”又回头对孟如瑶道:“见过侯夫人。”

孟如瑶将团扇移开,顺从地委身行礼:“侯夫人好。”

她身量虽还小,但形态优美、行坐皆端,面容又姣丽如画,举手投足皆是世家女子的风范,不出数载必然是又是一位风姿卓越的美人。

周氏点点头,笑着夸赞:“早就听说孟家几个女儿个个有才有貌,如今一见,当知不是虚言。”

大太太此刻已然心中傲喜不已,面上却还得不动声色,她笑着道:“夫人谬赞。”

.........

孟府的马车回到回升胡同后,大太太命人直接将马车从侧门赶进了二门。

却见赵妈妈的副手袁妈妈急匆匆地从拱门而来。

一见到大太太,面色焦急,赶紧道:“太太您可算回来了!”

大太太见她没规没矩地,面上不悦地轻斥道:“你也是个管事了,怎么如同小丫鬟一般如此毛躁!”

听到这样的呵斥,袁妈妈却面色不变,更来不及告罪,赶紧上前附耳:“是老太太娘家妹妹的媳妇来了!”

孟老太太的娘家是山西杨家,早年杨家老太爷将两个女儿许的是一样家底的人家,但大女儿嫁的孟家节节往上,甚至调到京都做了皇子的太傅,一时风头无两,很是让杨老太爷得意了一番。

但二女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嫁到周家的头两年过得很是肆意。但由于周家的子弟渐渐无入仕者,坐吃山空,很快便家财散尽,只留有一座不能变卖的大宅子与后人不停变卖掉的摆件字画,最后居然只靠两亩薄田过日。

原先孟家富贵做官时,碍于杨老太爷还在,孟老太太也接济过上门打秋风的妹妹,次次给的都是几百两白银,还给了山西留有的两家铺子。

但孟老太爷被贬后,周家连一封信函都未曾递过,更别说来看望了。

也许是仅有的颜面惹得周老太太在孟家起复后未能再上门,两家也一直断了联系,相安无事。

如今周老太太的媳妇却上了门......大太太面色阴晴不定地嘱咐各个小姐回去,带着袁妈妈去了花厅。

花厅里,有两人坐,一人立着。

坐着的是一位寻常打扮的妇人,容长脸,吊眼悬鼻,穿的是青绸掐丝背心与翠色褶裙,头上只戴了支色泽尚可的翠玉簪子,看起来就是无甚可让人能记住的模样。

倒是旁边坐着的另外一位少女,身上衣着与妇人一样不打眼,她约莫十二三岁,模样说不上多美貌,但容色秀丽,行坐落落有度,也是个清秀的小户碧玉。

立着的赵妈妈是在大元氏进门时才从别庄上调入府,因此也不认识周家,听只门房小厮禀告说是老太太娘家的人,便抱着不得罪也不奉承的想法先将人请了进来。

先命人奉上了茶,又指了个丫鬟去禀报给老太太。谁知老太太却闭门不见,说是不认识什么周家的人。

这可急坏了她,但花厅里明晃晃坐着两人,也不能随意赶出去,于是让袁妈妈紧着到二门等着,看看太太回来再请她做个决断。

那周氏妇人一面喝茶,又翻看着青白釉瓷的茶盏,又是怼着眼睛四处打望。

好半天才小心着问:“这位妈妈,不知老太太午睡起了吗?”

赵妈妈心中慌乱,但面上也没了方才请人进门时的热络,于是面上带笑、不咸不淡地回道:“老太太一向是自然睡醒,这有时候时间长、有时候短,我一个下人自然不能催促她老人家,还请您多担待,再等等吧。”

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明白赵妈妈是敷衍她的意思,偏偏周唐氏是个面厚的,她也不气恼,反而笑着说:“有劳妈妈多派人瞧瞧,要是老太太醒了,我也好早些去给她老人家问好。”

赵妈妈见她似乎会意不到自己的意思,不由地心中嘀咕了几句,面上却依然摆着笑容:“您再喝喝茶,老太太一起自然有丫鬟来通报,放心便是。”

正说着话,这时大太太从外面带着袁妈妈进了门。

初露有时 第六十六回 哭诉

周唐氏也注意到了这进门的人。

见她被丫鬟婆子拥簇而来,头上戴的是镶羊脂玉红蓝宝石累丝攒珠钗,身上穿的是暗朱色绣金丝花蓉褙子,手腕上更是戴着各色镶玛瑙手钏。模样雍容,周身贵气,一看就是家里的太太妇人。

见大太太终于来了,赵妈妈忍不住心中暗松了一口气,赶紧上前行礼:“太太。”

周唐氏不待大太太说话,率先起身上前笑着道:“这位便是我的弟妹吧!看看这一身金银衣裳,可真是雍容华贵,气派的很、气派的很!”

大太太早些年听孟安霖提起过周家老太太,因此多少知道此事内情。

此刻见周唐氏一脸谄媚恭维、农户妇人未见过世面的模样,心底更是有些说不出的厌恶,方才从刘府带回来的好心情一下消失殆尽。

纵使心底嫌弃,但面上还得端着面子,大太太只是蹙眉一瞬,很快带着笑容道:“您是周家嫂嫂吧,你看,你来的这样匆忙,也未让人提前报个信,我这也未在府里,丫鬟婆子怕是怠慢了你,真是我的不好。”

周唐氏笑着道:“不打紧不打紧,你们贵人事多,咱们也只是闲人,多等等也不碍事的。”

大太太不想与她多费口舌,遂侧头问赵妈妈:“老太太起了吗?有没有丫头来报过?”

赵妈妈小心看了一眼周唐氏,回道:“未曾,想来依然睡着。”

大太太为难地看着周唐氏,道:“你看,母亲她此时依然未起,周嫂嫂您这样等着也不是事儿,不如今日——”

“不碍事的,不碍事的,”周唐氏笑容如花,拉过一旁的少女道,“这是我的女儿香月。”又推搡着香月行礼,“还不快见过你姨母!”

香月闻言赶紧行礼。

周家在先辈的周老太爷过世后便落寞了,如今历经第三辈也不算什么富余之家,整日也在算计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对子女的礼仪教育自然早就顾不上了。

香月被周唐氏拉着行礼,却并不知道见到大太太该行什么样的礼,于是学着引路丫鬟的模样,两只腿曲着下去、行了个不伦不类的见礼。

大太太心头不悦,但面上笑着吩咐丫鬟送了一只青玉镯,道:“你们大老远来了,我也刚回来,没什么送的,又怕送的不好——只有这个玉镯我觉得与侄女甚配,就当做见礼送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