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户之家(131)

作者: 小树要长高 阅读记录

“刘大哥?!”正在新区的明裕商街上调研的江沛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试探性的从后面喊了一声。

“江老……”刘大强看到江沛后,习惯性的称呼要脱口而出,可马上想到他这个昔日好友如今越来越飞黄腾达。

两人近几个月各自忙碌,很少有见面,关系表面上变得生疏起来,再次见面不好再同以往一样,不顾忌的随便称呼。

“刘大哥,没关系的,还照以前那样称呼小弟,咱弟兄俩讲那些虚晃的一套做甚,你也来看商铺?”江沛怎会不知他的顾忌,笑着表示不在意,真要老爷或江大人的叫,不得别扭死。

“是啊,这几年我和你嫂子的布庄赚了点小钱,看到其它人都想往新区这边挤,也想来凑凑热闹,看看能不能抢到一个合适铺面。只是这价钱传言不一,心里也没个谱。”

这几年刘大强凭着本事,生意做的有模有样,已在城南买了座院子,不过有两个儿子,大宝已长大成人,过两年成亲后,一家人再挤在一处不适宜。

自朝廷有意扩建蒲阳城时,一些眼光长远的商贾都眼巴巴的瞅着,盯着这处潜力巨大的新城,刘大强自然也不例外,想抓住这个机遇好好的干一场,为小儿子再在府城买座院子。

私下里季氏曾让他去找江沛,看看能不能凭着老交情,提前知道些内幕消息,好早做准备。

刘大强了解江沛的为人,况且自己也不想给他添麻烦,作为泥腿子混出头不容易,别因这件小事毁了他前程,因此毫不迟疑的拒绝了媳妇的提议。

“传言不可信,朝廷都还没确定下来,其它人怎会知道。”江沛正为此事进行调查,虽然户部的长官已划定价格范围,但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若百姓争相抢购,会有所上提。

身旁都是行人,江沛也不好多说,只悄声告诉了他大概的公售日期,让他提前看好几处铺面,好有个选择性。

到时直接到户部设置的临时办事处所交银子即可,刘大强满脸感激的不知说啥好,有了他的话,终于回去可以睡个囫囵觉了。

“刘大哥,等我们搬到新宅暖房时,你和嫂子带着大宝二宝都过来,大家许久没在一处热闹热闹了。淘淘功课忙,也不顾得找他两个哥哥玩。”

说心里话,相比着参加那些同僚们的聚会,江沛更喜欢与以前交往的简单纯朴的朋友相处。

他准备这次搬新府时,只叫上家里的亲人和以前交往过的几个朋友来聚聚,应个乔迁之喜的景。

“行啊,啥时候搬过去你提前派个人到布庄言一声,家里的东西用不用帮忙搬过去?”讲沛的态度自然柔和,与原来没什差别,刘大强也慢慢的放松下来,关心的问他搬家的情况。

“大件的家具不用费力搬,等挪到明安街,明华街的那处赁给书院的读书人,他们看中后拿着铺盖直接可以住了。”房屋条件好,租钱也会贵一些,新宅子的家具大部分都是新购置的。

江沛有公务在身,不好与他多做闲叙,聊了几句便分开了。

因着江沛朝中官员的身份,大牛和三牛不用再参加这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徭役。

两人内心里都不由唏嘘,没想到他们江家还有免役的一天。大山没他们这么好运,只能花钱顶役,因此次工期长,顶役的钱比前朝要还略高一些。

在朝廷允准户部规定的新区各种房宅商铺的价格后,一天的时间不到,商铺和民巷被抢购一空,明安街上的官宅都是确定好了的,官员只需付银子搬家即可。

各种重要的事情都赶在一起,江沛在忙碌的缝隙里抽空把家给搬了,户部其它官员都在熬夜审核筑堤物资的消耗情况,以便及时补充,他也只好让阿九回去通知帮他暖房的众人不用等他了。

第103章 母子三

原本酉正下衙的江沛回到家戌时已过, 第一天住新宅子有些不习惯,因要搬家暖房, 淘淘告了一天假,阿九依然来到署衙接他, 没想到要晚归, 还要他来回折腾。

九月的天已有了秋的凉意, 江沛斜靠在车厢里指腹揉着酸胀的眉头, 困倦的不行, 看了一天的账册, 疲顿的连对今日乔迁之喜的期待都淡去许多。

“老爷, 咱们到了。”房门处有栏槛, 直接赶过去颠的慌, 江沛眼皮直打架,在车中干搓了几下脸清醒一点才下车。

算不上高大的宅门上方挂着题有“江宅”的匾额,在马车角灯闪烁的灯光下影影绰绰。

“起风了,要变天了……阿九你冷不冷, 明儿记得加件衣裳。”下了车秋风裹挟着灰尘与凉意迎面打来, 江沛情不自禁紧了紧官服,回转身发觉阿九穿的比自己还单薄,提醒了一句。

两进的宅院比之前的大很多,珍珠还有一月左右要生产, 李氏需得跟前照顾,三间正室他们夫妻用其中两间,淘淘暂时住另一间。

李氏搬进来, 再让儿子住东厢房。暖暖还小,西厢房的其中两间让他改为书房和一个小客厅。

家里现今已有五个仆人,之前雇的两人主仆双方都有意,签了长期的契约。江沛了解阿九的家庭情况后,想帮扶一把,让他母亲赵氏也跟过来做事,母子两人住在前院。

因兰香每次参加圈子里的活动,身旁没年轻的丫鬟使唤不行,前不久在牙行买了个小丫头,名唤喜儿。

比起其它官员,江沛家里的仆人算是很少的了,但他想着人暂时够用,需要时再慢慢添加。

“老爷回来了,老太太和三爷还在呢。”帮他们打开院门的是住在倒座房的赵氏,离门房最近。

“其它人都走了?”来的人不少,明安街离城南巷距离不近,现在家里房子多,想着天晚他们要留宿的。

“恩,大老爷他们明一早赶着做事,三奶奶身子不方便,没跟着一起走。”江沛与她说着话,脚步不停的走进前院,灶房和饭厅都在这里,累了一天还饿着肚子想先用些饭,再回后院。

“二牛啊,还没吃饭吧,给你留的在锅里热着呢,我去给你打盆热水洗洗再吃。”李氏听到动静后,忙从客房里出来,要给儿子张罗打水。

“娘,您小心着点,让赵婶帮我打,这晚怎不去歇息,三牛呢?”院里灯光昏暗,担心她磕着绊着,连忙拦着她。

“哄团团睡呢,娃子们一见面还不疯玩,天凉了,里面咋不知道穿件夹衣。”李氏陪着江沛一起到饭厅,在他弯腰洗手时,帮着赵氏把留的饭菜端到饭桌上。

“娘,怎么了,是不是有啥事?”江沛饿的很,洗手擦脸后,开始大快朵颐,吃的正欢时察觉到李氏目不转睛的望着他,停顿下来疑惑的问道。

“你吃你的,不用管我。你如今出息了,要是你爹还在,不知道他有多欢喜,在村里那些人面前走路腰杆都硬些。”

今日也是她第一次来老二的新宅子里,看到诺大的院子,十分吃惊,来暖房的客人们一口一个老太太叫她,言行中透出羡慕与尊敬,让她仿佛做梦一般。

看着眼前的二儿子,谁曾想有这般大的造化,当上官老爷,住这么大的宅子,听城里百姓传言儿子住的这条街上都是当官的,白天黑夜都有带刀的衙役巡逻值守呢。

想着下世的老伴,有些心酸,没享到儿子们的福,就那么去了。

“爹不在了,那您就替他把那份福给享了,以后啥也不用干,晒晒太阳逗逗孙儿。”江沛不是原主,听她提起江父,没怎么感到伤心。

“我好手好脚的歇着难受,听你大哥说乐儿跟着那师傅还不错,他自己也畅快。”今日是儿子的乔迁之喜,李氏也只是随口感慨一句,忙岔开话题,三个儿子都不喜老伴,以后还是少提为好。

清乐跟着花匠已十天有余,因年岁还小,每日里回酒楼住,今日跟着来了的,他的事是江沛费的心思,自然得让他知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