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户之家(132)

作者: 小树要长高 阅读记录

“只要清乐爱一行就好。”别因自己的缘故,迫于无奈才去学这方面的手艺,不然耽误几年,一事无成。

“二哥!还有啥想吃的不,要不我再给你炒俩菜?还真别说,名气好的酒楼菜色就是不一样,看来生意好总是有缘由的。”三牛好不容易哄好吵着要继续玩的儿子,看到前院的马车猜到他二哥回来了。

“这多菜哪会不够吃?团团睡了?”江沛看着桌子上摆着荤素都有的三菜一汤,摆摆手。如今征夫们正在筑堤,让他忆起曾经劳役时的艰苦日子,相比以前现今的生活已经够好了。

“你去哪家酒楼学本事了?”听他刚刚的感慨,随口又问了一句。

“我怕他闹淘淘,没让哥俩睡一起,随着我们在东厢房呢。前几天我们去新开的五味斋去了,幸好离咱们家远,不然添了一个对手。”

随着蒲阳城的人口快速的增长,做吃食的也都跟着多了起来,三牛听取上次江沛的建议,与酒楼几个厨子隔不久就去生意好的酒楼、食肆尝鲜借鉴经验,回来再自己琢磨。

几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厨子,尤其是三牛,对佐料这一块异常的敏觉,自创的调料配比现已是江记十里香的机密,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有好些食客用过餐后主动跑到柜台询问能不能买些回去。

经过几人在一起琢磨,总能自创几个新式菜样,避免食客们口味疲劳,花心的跑到其它酒楼去了。

“二哥,珍珠说等她生产后,打算和二嫂一起开个胭脂水粉铺,就在新城明裕街。我不是刚在那买个铺子吗,就用那个铺子得了,用自家的安稳些。”

得到江沛提前透出的消息,三牛也在新区买了间铺面,原打算租出去的。

有李氏这个婆婆在,兰香时不时的抱着暖暖去问安。妯娌俩无意中说起新区的事情,说到兴头上时,俩人决定合伙开间铺子,其它方面她们不懂,只能做有关胭脂水粉首饰头面的小买卖。

金银首饰投入成本太高,她们家底薄,不舍得拿出这多钱投进去,最终才确定了胭脂水粉。

除了其它民巷里的普通百姓,只明安街上还有很多官家女眷,到时根据消费人群层次不同,在商铺里多卖几种不同档次的,这样以来大家都买的起,生意也好做。

“做买卖?胭脂水粉?想法挺不错的!以后她们挣的钱算作做各自的私房钱。”

不过铺子的租钱肯定得照市面上给的,那是三牛和珍珠单独出银子买的,不能因是亲戚又合伙做生意,租钱就不要了。

与他们的酒楼不同,当初是江家共同出钱买的,这事得给兰香通个气,别到时因租钱的事情起了龃龉。

“我看成,到时暖暖和快要出来的小的,由我来看着。”李氏也来蒲阳几个月了,陈旧传统的思想不严重,没跟其它婆婆一样,得知儿媳抛头露面做买卖出声反对,反倒是给予最大的支持。

“娘,到时铺子里是要雇人的。”当前是作为经商世家的祁家主宰天下,商人的社会地位不像以前低下,但朝廷官员的媳妇,经常跑出去在商铺里做生意必定是不妥的,每月去查查账倒无所谓。

“是啊,娘,哪能让二嫂亲自出面,她俩闲来无事,也只是想倒腾个小营生,家里也不指望着她们能挣钱养家。”

三牛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小十年的人,当然知道做买卖的辛苦,也不赞成媳妇为挣那么点钱劳累奔波,必须得找人打理的。生意做不下去,大不了再租出去呗。

李氏想说那总得把铺子的租钱挣回来,要不然做什么买卖,可看两个儿子丝毫不在意的样子住了嘴,唉,年轻人让他们自己可着闹腾去吧,管不了了。

…………

新宅子里,江沛特意留出紧挨正房的一间耳房作为洗澡室,让工匠们根据他所描述的改造了一番,排水出口、皂角、衣物放置台都有,非常方便。

“哎呀,真舒坦,香儿,喜不喜欢这里?”洗个热水澡出来的江沛,推门越过屏风隔出的客厅,直接毫无形象的仰躺在新做的大床上,筋骨酥软的不想动弹,房内的陈设更让他想闭眼一夜无梦到天明。

“头发还滴着水就睡,我自是欢喜这里的,不过以后得辛苦二牛哥了。”兰香把未来得及归置的衣物放好,嗔了一眼刚洗过头还未晾干的丈夫,拿起两块干棉布巾走到床沿坐下,温柔细心的帮他擦起来。

“听三牛说你和弟妹准备开家胭粉铺子?那租钱咱得给她,别太累了,多雇几个人,暖暖还小呢,交给旁人长歪了咋办,还是咱自己带在身边放心。”

现在天凉,床上被他泅湿一片,睡觉不舒服,江沛干脆坐起来,接过她手中的棉巾自己揉起来,想起三牛刚在前院说起的事,于是和她聊起这件事。

第104章 慰问

兰香知道三牛定要和他说的, 同珍珠一起开店铺的事情也是临时起意,说到蒲阳城里的生意人争相抢置新城商铺时, 才想到这一码事。

恰巧上次参加丈夫同僚孙女的抓周礼,女眷聚在一起闲聊起这一方面, 自从意识到自己的穿衣打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丈夫的脸面时, 她开始注意这一块, 对胭脂水粉慢慢的有了了解。

当珍珠兴奋的提议两人一起做小生意时, 她脑海中瞬间闪现这个念头, 现在听江沛问起这事, 便把事情的原委说给他听。

当然对铺面租钱的事, 她早想到这一茬了, 若论眼下商铺的租赁行情, 说不定江沛还不如她,因家里三个铺面的租钱一直都是她在收管着,自是清楚不过。

“我省的,到时分红利时租钱算作铺里的开销就是。”

“这段时日家里又要辛苦你, 看样子只能忙到年节去了。”去年大涝, 今年筑堤时,天公作美雨天少,能加快工期进程,但工程量太大, 再怎么赶,也得腊月底去了。

但愿老天能继续保佑,风调雨顺, 秋冬少些雨雪,不然征夫们太艰苦了。

“瞧你说的什么话,咱俩不都是顾念着这个家。对了,隔壁的温大人一家怎没见搬进来,原想着暖房叫他们一起的。”

两家人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因朝中事务繁多,这条街上的住户比其它街道上的人家晚些时候才搬过来,没想到温家还要迟些,至今没见动静,兰香不由疑惑的问道。

“最近工部的人要去河边监工,知非兄恐怕到大堤竣工后才能回来了。”工部的一位侍郎外加都水司和屯田司的全部官员目前都在蒲河大堤的第一线监察工程,哪还有时间回来搬新宅。

他们家是一进的院子,虽然狭小些,可暂时住的下,不用那么着急。

…………

新区扩建投进去的银子收回来后,大大缓解了国库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飞逝,天越来越冷,寒冬腊月被征上来的百姓还在河堤上服役,这种现象在以前其它新朝初立时,从未有过。

担心人心躁动,朝廷为安民心,派钦差大臣带着大量的物资前去慰问,因筑堤战线比较长,派了两波人马。

和物资扯上关系,自然少不了他们户部,李明睿和江沛被分派到蒲阳境内做随从官员。

“带这么多肉脯做什么,多带些衣物就行了。”这次下去的人多,帐篷肯定紧张,不可能让大家每人一顶帐篷的,都呆在一起哪有偷吃零嘴的空间,江沛见兰香为他准备半袋干粮,好笑的说。

“那这几副防风寒的药给你装进去,家里的事别操心,我会看顾好俩孩子的,铺子那边当前也不用太操心。”兰香不知道丈夫这一去多久,明晓他最放不下两个孩子。

“我和三牛说好了,让他帮着准备些年货,各家各户的节礼你看着送吧。”

具体进展情况他还不知晓,据说工部的人上书朝廷想一鼓作气,趁着河床干涸让役工们咬咬牙,再辛苦一段时日,争取把蒲河中下游的堤坝给修好,免得明年还要二次征工,因而才有此次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