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户之家(133)

作者: 小树要长高 阅读记录

“那暖暖的抓周礼岂不是要错过?”兰香看着坐在丈夫怀里正吃着辅食的女儿,想着再过半个月要行抓周礼了,顺嘴提了一句。

“唉,那也没办法啊,要不也像上次陪淘淘过生一样,今晚提前给过了?乖女儿,想要什么,阿爹给你拿去!”

江沛想到这事了,可圣意不可违啊,把最后一勺鱼汤鸡蛋羹喂给女儿,用干净的手绢擦擦嘴巴,抱起来亲了亲。

“阿爹~”

“想要阿爹是吧,那爹爹尽早赶回来陪咱们的暖暖。”听到女儿糯糯的喊着自己,心软软的,还好女儿不像儿子最后才会学会喊阿爹。

“竟想一出是一出,棉袍我多给你带两件,河边潮湿,你勤换着些。另两个包裹是我收拣的你穿旧的衣物,阿九现今的身形穿不着,你带去给那些役工吧,多少能防个寒。”

兰香把行李收拾好后,从江沛手中接过女儿,催他赶紧去洗涑。

“香儿,你真是个又俊又贤惠的好媳妇!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江沛感动于她的善良,伸展胳膊把她们娘俩一起抱进怀里,吻着她的唇角叹道。

“孩子还在呢,别乱动!还不快去,张婶早把水给你烧好了。”兰香没想到他当着孩子的面丝毫不避讳,连忙抱着女儿挣脱出去,羞赧的催促他。

“那等暖暖睡了,咱们再……”生过两个孩子后,难得见她再露出这般娇羞的小女儿态,近几年把她养的容颜气质越发出众,江沛越来越觉的当初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阿娘~阿爹~”兰香面若飞霞的娇嗔他一眼,抱着暖暖挪一旁,不再理他,暖暖笑的咧着小嘴伸着胳膊指着江沛欢快的叫着。

…………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皇城出发,携着圣意带着物资向蒲河筑堤第一线奔去。

离目的地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已经展现出了热火朝天的喧嚣场面,这里是一些匠人打磨石块和存放青砖等材料的后方阵地,到处都是支起的帐篷和搭建的草棚,可能是工匠们的临时住所。

因带的物资要留下一部分,户部的人需稍作停留,其它人继续随着钦差大人一起赶往前面的河堤。

江沛骑在马上心潮激湃,后方即如此,那前线又是怎样的情景。

“圣上的这项功绩将永载青史!”身旁的李明睿如江沛一样,被眼前的情状震撼住,情不自禁的大声感叹一句。

“大人,大堤一旦筑成,沿河地域将成为宝地,东临海又连通平陵运河,水路通则财路通,咱大商何愁不兴啊!”

江沛渐渐看清祁家的布局,蒲河大堤筑成后,接下来可能要轮到纵贯长平与广陵大运河的清淤工程,当时户部其它司的官员奏请时,朝庭的隐隐透出此意。

只是不知何时实施罢了,毕竟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不能经常搞。

“说的好!前阵子吏部尚书直言蒲阳士子们的院、乡、会试都在贡院举行,负担太重,奏请圣上院试另选考场。朝中大臣建议在蒲阳辖区内择一大县设为郡,不过结果尚未有定论,看此情形,恐怕圣上他老人家怕早已有了主意……”

李明睿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的下属,江沛听后恍然大悟,洛安县距蒲河只两个时辰的路程,且陆路畅达,此地作为郡城再合适不过,一旦确立辖区面积应有所扩大,定然带动周边的发展。

他老家所在的杏花村与洛安县在同一径线上,郡城以后还不知道有怎样的发展,反正不管如何肯定有所受益。

百姓都不是傻子,朝廷如此的大动作,必然都明白家里的土地不再像以往那么遭灾,何况近两年田赋不用上交,这里的农户不能与蒲阳城周边相比。

都城城郊的百姓有多种选择,土地卖了等有钱再买,村镇上的百姓则是把土地看做立身之本,传给子孙后代的活命家产。一般人不会选择卖田的。

想在这里置办田产要比在蒲阳城郊还要废功夫些,并且朝廷明令禁止不能大肆兼并土地的。

不过随即想到家里老宅子后面有一大片空地,种着林木,暂时还是无主之产,朝廷的动作应该不会那般快,二月份他老爹的周年祭,是需要回去的祭奠的,到时趁此机会把地皮买下来,说不定将来还有用处。

心思在脑中转了几转,感激的对着上司拱拱手,他没有上朝的资格,很多朝中大事无法知晓,涉及自身利益时,有时无法早做准备。

物资与负责人核对后,他们便驱马往前赶。

两人都曾经历过筑堤的场景,与十年前的相比,眼前的可谓盛大异常。

现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因是整个商朝内征的能工巧匠,又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许多能人纷纷出谋划策,甚至还有当地的妇孺老人自愿在此帮忙。

大概是钦差大臣刚宣过皇帝的圣旨,役工们情绪高涨,边做着手头上的事边眉飞色舞的议论着圣上仁慈。

江沛对蒲河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他穿越而来的地方,相当于他的重生之地,自然希望它能造福百姓。

看着工程的进展,第二防洪阶梯眼看着要竣工,再砌两阶就可以夯土了,堤上的林木只能等明年开春时再种植。

带来的腊肉,当天晚上就被伙房里的厨子割了一部分下杂粮面条吃。

“钦差大人可说了,今晚的面可以随便吃,俺这是第三碗,最后一碗锅巴饭,贼香了!”

“都吃完了吗?锅里还有没有?俺这才吃两碗……”

“快去盛,又新煮了一锅!”

…………

江沛陪着李明睿在人群中巡视,听着那些役工们吃饭时聊天的内容,心里滋味难明,突然也想换身粗衣,端着饭碗粗放的蹲在饭场中,与大伙一起荤素不忌的侃大山。

第105章 告竣

咧咧寒风丝毫挡不住他们的谈论的激情, 江沛抬头向走在自己前方半步的李明睿望去,发觉他也是嘴角翘起, 面露微笑。

“仲泽,十年前你也像他们一样在这里筑堤吧, 俗语说莫欺少年穷, 谁也没想到曾经的穷小子如今已是朝中官员。”

“算起来我和大人真是有缘, 十年前在此偶然相遇, 十年后咱们又一起巡防。”这次江沛直接大大方方的承认两人十年前曾坐在一条板凳上洗过脚。

“是啊, 那时我刚从广陵游学返回长平途经洛水镇。”李明睿背着手视线透过过为了取暖燃起的火光明灭的柴禾堆, 眯着眼睛陷入回忆当中。

江沛很想问他是不是和当今郡马爷李云阳是兄弟, 可还是忍住了好奇心。他也是在册封大典上才知晓李云阳竟然是祁越的女婿, 现今的郡马爷, 未来的驸马爷。

因驸马不能任实职,现在帮忙打理祁家名下的产业了,有时江沛审核国库入账的账目时,看到账本上的大额支出上有他的签字。

接下来的日子上至钦差大人下至随队士兵, 一起跟着河堤上的役工们同吃苦共患难, 官员们每天沿着大堤为那些民夫们送上精神的慰藉,往往在堤坝的重要位置处会碰到工部的人。

“仲泽,看来今年咱兄弟俩要呆在一起过年了。”温知非坐在青石阶上,笑的异常灿烂的对着坐在身旁的江沛说。

百姓们经常和这些官员在一起, 发觉他们没有传说中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样子,十分的幽默亲民,相处时渐渐的少了些距离感, 两人坐在工地上,也没引起哄乱,依然该干什么干什么。

“听伙房的人说,早几天前他们都开始在包饺子,蒸肉包子了。大过年的,怎么也得好好吃顿年夜饭,在这里和大伙一起过年挺畅快的。”

工地上再怎么爱干净注意卫生,也是浑身上下都是灰,索性大家都不管了,江沛穿着一身灰色棉袍,背靠在石塄上,晒着冬日的暖阳,看着繁忙的人群,嘴角噙着笑,有种悠悠然的惬意。

往年都是与家人一起过节,这是头一次在筑地上同那么多一起过大年,别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