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打工吧!公主(73)

作者: 风暄和 阅读记录

吴攸隐约觉得,赵扬把这封信交到她手里,其实是希望吴攸能将自己的身世亲口告诉他。

她的表情变得有点严肃,很快,她就会有一个新的身份,她会彻底告别“慕攸歌”这个名字,她会换回女装,住到朔州一家姓吴的大户人家的家里。

吴攸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若是不和其他地方的豪强联姻,那么,让当地的人知道他娶了一位朔州名门望族出身的女子,更能让朔州,甚至是整个齐地的百姓安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夕阳中发生的那一幕,可以算得上是她的人生中,到目前为止,最最难以置信的一个时刻。而那杨树林掩映中的小小的村落,也将是她人生中最难忘记的一个地方。

然而,随着那瞬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吴攸开始认真的思考那些赵扬没有回答过的问题。

吴攸想,如果她嫁给赵扬——虽然听起来惊悚,但是这是一个可能会发生的、她不能再继续回避的选项——她在这个时空里的位置和立场,就永远永远都不能再改变了。

尤其是,他们或许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孩子,吴攸暗暗发誓,自己绝对不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带到世界上,却又弃他/她于不顾。

可是,她真的能彻底割裂和“慕攸歌”有关的一切么?

现在的她不怕赵扬知道自己从永州带出来的东西,但是,她总是觉得这件事情太过重大,其中的种种关节,她未必全都知道,而种种利害,她又未必都思考过了。

赵扬虽然绝对不像周曾那样,敢于跑到皇宫里去烧杀抢掠,甚至弑君,但他对大晋皇室的态度,虽然表面上忠诚的很,可实际上,却多少有些若即若离,让人感觉难以捉摸。

冥冥之中,吴攸有种感觉,虽然娶一位大晋的公主对于赵扬来说,听上去更加光彩,可是,对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说?还是不说——从小学,到大学,做了不少试卷的吴攸,拿到了她一生两世中,最难的一道选择题。

*****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蒙蒙细雨,丝毫没有减少朔州百姓出外踏青的兴致。因有一条洚河流经城外,河堤上的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个时代对女子并无过多拘束,因此,那些娇俏的少女都换上了轻薄明快的春衫,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行至河畔,纤纤素手折了柳条,拿回去插在檐下,以驱鬼避邪。

还有些年龄更小的女孩儿,或从地上拔了已经长出的新草,与同伴“斗草”;或四处采摘花草,以所得最多者为赢。四处都是欢颜巧笑,漫长的冬季在这片北国土地上留下的沉闷寒冷在这一天过后,将会渐渐消散。

河堤上,走着两个体态纤细的妙龄少女,其中一个黛眉凤目,乌发衬着如雪似玉的一张小脸。上着白绫衫,下面穿了件浅碧色的绢裙,整个人看着秀美清丽,行动举止间,却又有几分和她年龄不太相称的稳重端庄。

她身边的少女身着鹅黄色的襦裙,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四处好奇的看个不停。这少女拉着同伴的手,问道:“姐姐,大家为什么都在折柳枝啊?”

吴攸看着贺雪龄一笑,道:“‘清明之日,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阿龄,你怕不怕鬼?”

贺雪龄没见过鬼是什么样,她想了想,问吴攸道:“鬼什么样?比曹、曹……”

吴攸知道她要说什么,便道:“曹先生厉害得很,大概鬼也怕他。”

吴攸也并非是信口拈来,这前后不到一月光景,曹苢已经把这齐地各州上上下下都翻了个遍。比陆洵教农户们翻地翻的还要透彻。

先说赵扬的大将军府,听说“吴公子”不幸身亡,赵扬震怒之后,府里的幕僚们还没等赵扬发威,已经有三分之一自己请辞离开了。

剩下的那三分之二,有些确实是为人忠厚,平时也做了不少实事的。也有一些仍在观望,看能不能接着撞钟。

然而,曹苢彻底的打破了他们的幻想,他对每个人进行了一番严格的考评,又询问了他们对时事的种种见解,以及对赵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毫不客气的把只会溜须拍马,实际上一问三不知,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赶了出去。

最后剩下的十余人,至少都是品性端正,多多少少干过一些实事的。

其实,赵扬这些幕僚,平日里多少也都有不少大小杂事要做。只不过,曹苢认真研究过之后,以自己的工作效率为基准,认为,留下这十来个人干活,已经绰绰有余了。

更何况,他很赞同吴攸的观点,以长久计,等他们到了朔州之后,还是开办学堂,培养读书识字的人才最为关键。

曹苢还跟赵扬商议了一番,将军中的将领们,趁着齐地战乱刚平息下来的功夫,根据这几年的军功,以奖励为主,该赏赐的赏赐,该提拔的提拔,一时间人心大振,士兵们都觉得跟着赵扬挺有奔头。

然而,为了避免让他们产生骄躁的习气,曹苢将赵扬和他爹那简单的军法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和扩充,譬如,赵扬原先的规定里,只说:怠于操练者,杖责——至于杖责多少,估计是看赵扬那一天的情绪而定。

曹苢对这种模糊不清的条令都很不满,他对赵扬道:“法不清,令不明,是所有弊端之始。”于是,他在询问了几名负责管理操练的将领之后,详细的规定了何种情况下要打,打多少,甚至怎么打——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比如自己逃学还拉着别人逃学的,不但要打,还要当着众人的面打,让一营的兵士都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赵扬留出一部分精兵,让王余峰带着他们继续驻扎在历州,而他自己则带着自己的亲信衙军,前往朔州。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到朔州地界,那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出城迎接他的军队。

一见赵扬的车驾出现,他们纷纷跪在路旁,道:“恭迎大将军。”

赵扬知道这就是吴攸收税为他收回来的无价之宝——民心。

他满怀感激的往队伍中看去,吴攸因为名义上已经“捐躯”了,所以只能和贺雪龄坐在一顶软轿里,跟在后面。

赵扬再回头时,发现一个干巴巴的瘦老头从百姓群里走了出来,对他略一躬身,行了个礼,道:“朔州刺史田若怀,见过归德大将军。”

第62章 落日

赵扬一看就知道这是那位和吴攸斗智斗勇的老头, 马上下马将他扶了住, 道:“田刺史乃国家栋梁, 大晋臣子之楷模, 赵某自愧不如。”

田刺史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啊,却不是因为赵扬的话, 而是看着赵扬的衙军, 他兴奋的想道:

一群多么适合的种地的,青壮年劳力呀!

朔州有的是地, 就是没人开垦,没人耕种,而且更糟糕的是,州府这一段还好, 下游州县的不少河道都堵塞严重,若是再不疏通,很有可能上游就会决堤。

曹苢对田刺史的工作进行了考评,然后,他们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海内重逢的知己一样激动地握着对方的手,充分的对于对方的工作态度进行了肯定。

*****

吴攸和贺雪龄在前面说笑,不远处, 赵扬和陆洵带着一队便装的兵士, 慢悠悠走在后面。赵扬高大英武,陆洵文雅清秀,那些踏青的女子纷纷向他二人这里看来。

这时候, 下了两天的雨几乎完全停住了,薄薄的轻云被春风吹散,柔和的暮春暖阳挂在当空。陆洵对赵扬道:“恭喜大将军,民间有如此说法——‘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齐地缺的就是一个‘雨’字,今年似乎雨水比去年充足,若是照这样下去,定能丰收。”

赵扬满意的挑唇一笑,正想好好夸赞陆洵两句,忽然前面贺雪龄回过头来,问道:“陆大哥,我能把曹、曹先生插在门口吗???”